考點一虛像與實像的區別
【知識點的認識】
(1)成像原理不同
物體射出的光線經光學器件反射或折射后,重新會聚所成的像稱作虛像,它是實際光線的交點.在凸透鏡成像中,所成虛像都是倒立的.假若物體發出的光經光學器件反射或折射后發散,則它們反向延長后相交所成的像稱作實像.
(2)承接形式不同
實像能用耳朵直接觀看,但不能用光屏承接;虛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耳朵直接觀看.人看實像時,仍有光線步入人眼,但光線并不是來自實像,而是被光學器件反射或折射的光線,只是人們有“光沿直線傳播”的經驗,以為它們是從實像發出的.實像可能因反射產生,也可能因折射產生,如平面鏡成等大的實像,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
(3)成像位置不同
虛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處于鏡面同側,在折射成像中,物像處于透鏡異側;實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處于鏡面異側,在折射成像中,物像處于透鏡同側.
【命題方向】
判定虛像還是實像,通常以實驗題的方式出現.
【解題方式點撥】
理解識記虛像與虛象的特征是解題的關鍵.
考點二分辨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方式
【知識點的認識】
(1)觸摸法:用手摸,凸透鏡:中間厚兩側薄,凹透鏡:中間薄兩側厚。
(2)成像法;置于書上的字上,放大是凸透鏡,縮小是凹透鏡。
(3)太陽聚焦法:把透鏡置于陽光下,再放一張白紙在透鏡下,若能在紙上找到一個很亮的點(焦點)即為凸透鏡,否則為凹透鏡。
(4)借助下邊方式理解也可以:
A.結構不同:凸透鏡是由兩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鏡體組成;凹面鏡是由一面是凹面而另一面不透明的鏡體組成。凸透鏡是中央較厚,邊沿較薄的透鏡。凹透鏡鏡框中央薄,周邊厚,呈凹形。
B.成像性質不同:凸透鏡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倒;虛、實;放、縮。起聚光作用;凹面鏡是反射成像,能成倒立的縮小或放大的虛像,也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實像。起近視作用透鏡(包括凸透鏡)是使光線透過,使用光線折后成像的儀器,光線遵循折射定理。面鏡(包括凸面鏡)不是使光線透過,而是反射回來成像的儀器,光線遵循反射定理。凸透鏡可以成倒立放大、等大、縮小的虛像或正立放大的實像??砂哑叫泄鈺塾诮裹c,也可把焦點發出的光線折射成平行光。凹面鏡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實像,主要用發散光線。
C.對光的作用不同:凸透鏡主要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透鏡主要對光線起發散作用。
D.成像不同:凸透鏡能成正立放大實像、倒立放大虛像、倒立等大虛像、倒立縮小虛像;凹透鏡只能成正立縮小實像。五、焦點不同:凸透鏡有實焦點,有2個焦點;凹透鏡有虛焦點。
【命題方向】
判定透鏡屬于哪些鏡是命題主要技巧。
【解題方式點撥】
(1)辨認凸透鏡與凹透鏡有很多方式,哪種方式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諸如,假若待鑒別透鏡的中央與邊沿的薄厚差別不顯著,就不能用“摸”的方式(畢竟精密光學儀器是不容許直接用手去摸的);在有太陽光與沒有太陽光的場合,所選的方式也不同。反正,一種好方式,應當簡便、易行、有效。它是隨場合變化而變化的,不宜一概而論。
(2)當你想要判斷兩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時,就須要用比較與對比的方式。比較就是找出事物的相像性,即共同特點。對比是找出事物的不同點。用這些方式來剖析事物,能幫助你發覺一些平常容易忽視的細節。
例1
【分析】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分辨:
(1)邊沿薄、中間厚的凸透鏡,邊沿厚、中間薄的凹透鏡;
(2)對光起會聚作用的是凸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的是凹透鏡;
(3)能成虛像的是凸透鏡;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鏡。
【解答】解:由圖可見,陽光通過墨鏡產生的光斑中間較四周暗,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因而是凹透鏡。
【點評】本題考查了凸透鏡、凹透鏡的特征:凸透鏡能使光線會聚,凹透鏡能使光線發散,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
例2
有一塊透鏡,不知是不是凸透鏡,請你設計三種方式,并簡略說明理由。
【分析】分辨凸透鏡和凹透鏡有四種方式:
(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2)中間比邊沿厚的是凸透鏡;中間比邊沿薄的是凹透鏡。
(3)凸透鏡能使物體成放大的像,凹透鏡只能使物體成縮小的像。
(4)凸透鏡能成虛像,凹透鏡只能成實像。
【解答】解:按照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成像特性設計方式如下:
方式一:放大鏡法:將透鏡放在書上,透過透鏡看見書上的字變小的是凹透鏡,字變大的是凸透鏡。
方式二:成虛像方式:將透鏡置于眼前正對后面的景物,假如見到倒立縮小的物像是凸透鏡,正立的是凹透鏡。
方式三:陽光聚焦的方式:把透鏡正對著太陽光,上下聯通能在地面上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是凸透鏡;同樣的操作在地面上出現暗圈的是凹透鏡。
【點評】本題具有開放性,對中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較好,須要中學生綜合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特性才行。把握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集中區別的方式:觀察法,陽光聚焦法,成像法,放大鏡法等等。
考點三主光軸、光心、焦點和焦距
【知識點的認識】
(1)透鏡通常多是由兩個以上的凹凸方形透明體組成,每位透明體均有兩個曲率直徑和兩個球心,聯接兩個球面的中心就是主光軸.淺顯的說法是:通過透鏡后側球心的直線,稱作主光軸,簡稱主軸.所謂曲率直徑就是球面的直徑,也就是從圓的中心至邊沿的厚度.
(2)光心:每位透鏡主軸上都有一個特殊點:但凡通過該點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這個點叫光心.
(3)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
(4)焦點:實驗表明,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凝聚在一點,這個點叫焦距.
【命題方向】
這幾個透鏡要素是學習凸透鏡、凹透鏡基礎高考命題是通常不會直接出題.
【解題方式點撥】
結合圖用形象記憶法記憶,明晰焦距、焦點是關鍵.
例3
實驗室備有甲、乙、丙三個凸透鏡,三個實驗小組分別用這三個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當蠟燭到透鏡的距離都為12cm時,甲、乙、丙三透鏡分別成縮小的虛像、放大的實像、放大的虛像,則這三個透鏡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關系為()
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
【分析】根據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進行判別:
u>2f,成倒立、縮小的虛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虛像.
u<f,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解答】
【點評】本題按照各凸透鏡成像性質確定物距和焦距的關系,求出各凸透鏡焦距的取值范圍,之后比較焦距的大小.
例4
關于透鏡,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通過凸透鏡的光線一定會聚到一點
B.不論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經過透鏡光心的光線方向都不變
C.置于凹透鏡焦點上的點光源,它發出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光線平行于主光軸
D.凸透鏡有兩個虛焦點,凹透鏡有兩個實焦點
【分析】
(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凸透鏡有實焦點;凸凹鏡有虛焦點.
(2)對于凸透鏡來說: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會聚于焦點;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對于凹透鏡來說: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會發散,其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解答】解:
A、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只有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能夠會聚于焦點,故A錯誤;
B、不論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經過透鏡光心的光線方向都不變,故B正確;
C、根據光路的可逆性,置于凸透鏡焦點上的點光源,它發出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光線平行于主光軸,故C錯誤;
D、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凹透鏡有兩個虛焦點,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曉得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解決該題的關鍵.
考點四凸透鏡的會聚作用
【知識點的認識】
(1)凸透鏡是依據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2)凸透鏡是中央較厚,邊沿較薄的透鏡.
(3)凸透鏡分為雙凸、平凸和凸凹(或正彎月形)等方式,凸透鏡有會聚作用故又稱聚光透鏡,較厚的凸透鏡則有望遠、會聚等作用,這與透鏡的長度有關.
【命題方向】
借助凸透鏡的會聚作用畫圖,制造的工具用的哪些原理,比如:拍照機,老花鏡、放大鏡等,有時直接考查凸透鏡的作用,這種都是命題的要點.
【解題方式點撥】
結合圖形理解凸透鏡的作用,識記它的作用是解題的關鍵.
例5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塊磨制成的一個光學元件卻可以取火,這個元件相當于下邊的()
A.平面鏡B.凸面鏡C.凸透鏡D.凹透鏡
【分析】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從形狀上判定;也可以從對于光線是會聚還是發散來判定.
【解答】解:透明冰塊磨制成一個光學元件,光線可以透過;可以取火是由于這個光學透鏡可以會聚光線,凸透鏡又叫會聚透鏡.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了對凸透鏡的認識及其作用,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凸透鏡的材料可以是玻璃、水、冰或其他透明物質,材料不同,對光線的會聚作用是相同的.
例6
一塑膠薄膜組成的房頂下堆滿著一堆麥草,夏季雪后,陽光穿過薄膜上的積水,照射到草料上,則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薄膜上的積水產生一個大的凸透鏡,假如其焦點正好在草料處,麥秸有可能燃燒
B.透鏡都是固體物質組成的,液體不能起凸透鏡作用
C.起凸透鏡作用的應是塑膠薄膜
D.水和塑膠薄膜共同起凹透鏡作用
【分析】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射到地面上的太陽光看作是平行光,當平行光通過凸透鏡折射會聚在焦點上,假若達到一定濕度,正好是麥草的燃點,這么麥草才會燃燒.
【解答】解:薄膜上的積水中間厚,邊沿薄,正好產生了一個大的凸透鏡,而此時太陽光通過這個凸透鏡發生折射,麥草又在凸透鏡的焦點處,就很容易造成麥草的燃燒.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鏡對太陽光的會聚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考點五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知識點的認識】
(1)凹透鏡也稱為負球透鏡,鏡框的中央薄,周邊厚,呈凹形,所以又叫凹透鏡.
(2)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平行光線通過凹球面透鏡發生偏折后,光線發散,成為發散光線,不可能產生實性焦點,順著飄動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在投射光線的同兩側交于F點,產生的是一虛焦點(凹透鏡有兩個虛焦點).
【命題方向】
借助凹透鏡的發散作用畫圖,一些剛學原件借助哪些原理導致的比如斜視鏡等,有時直接考查凹透鏡的作用,與凸透鏡的作用結合,這種都是命題的要點.
【解題方式點撥】
結合圖形理解凸透鏡的作用,識記它的作用是解題的關鍵.
例7
防盜門上裝一只“貓眼”,站在屋里的人通過“貓眼”能認清屋外的人有一個正立、縮小的像,這只“貓眼”相當于()
A.凹透鏡B.凹面鏡C.凸面鏡D.凸透鏡
【分析】“貓眼”是由兩塊透鏡組合而成.當我們從門外向外看時,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目鏡的焦距極短,它將室內的人或物成一縮得很小的正立實像,此像剛好落在物鏡的第一焦點之內,物鏡起著放大鏡的作用,最后得到一個較為放大的正立實像,所以防盜門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凹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解答】解:“貓眼”是由兩塊透鏡組合而成.當我們從門外向外看時,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最后見到來客的正立、縮小的像,所以防盜門的“貓眼”相當于凹透鏡.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中學生對凸透鏡和凹透鏡本質區別的認識,理解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例8
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填“發散”或“會聚”)作用;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填“凸透鏡”或“凹透鏡”).
【分析】(1)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光線經過凹透鏡可以是會聚的,只是比原先錯后會聚;(2)物在坐落凸透鏡1倍焦距之內時,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解答】解:(1)光線無論是會聚、平行、發散的,凹透鏡對那些光線有發散作用;(2)放大鏡是借助了當物距在1倍焦距內時,凸透鏡成放大正立的實像的原理.故答案為:發散、凸透鏡.
【點評】掌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及應用是解決這種問題的關鍵.
考點六透鏡的光路圖
【知識點的認識】
(1)凸透鏡主要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透鏡主要對光線起發散作用.
(2)不管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過光心的光線方向不變.
(3)凸透鏡要點: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在旁邊會聚于焦點后繼續傳播,經過焦點的光線在透鏡旁邊平行于主光軸傳播.
(4)凹透鏡要點: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過透鏡后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經過虛焦點.
【命題方向】
凸透鏡、凹透鏡的畫圖是高考命題的熱點.
【解題方式點撥】
應把握透鏡的特殊光線的特征:對于凸透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折射后過焦點,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對于凹透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透鏡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另左側焦點.就可以解題.
例9
【分析】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畫圖:①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③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
凹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畫圖:①延長線過另左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③過光心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
【解答】解:A、入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應當過焦點.故A錯誤.
B、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故B錯誤.
C、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經過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故C正確.
D、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而圖中的凹透鏡對光線起了會聚作用,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關于凸透鏡和凹透鏡三條特殊光線:射向另一個焦點的;平行于主光軸的;過光心的.關于這三條特殊光線的考查通常是告訴入射光線讓畫出出射光線或則告訴出射光線讓畫出入射光線.解這些題目時,掌握入射光線和出射光線的特性的對應是解決此題的關鍵.
例10
【分析】由圖示可知,入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按照入射光線的特性,可以畫出對應的折射光線.
【解答】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過焦點,由此可以確定該條入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故作圖如下.
【點評】關于凸透鏡,有三條特殊的入射光線:①平行于主光軸;②過焦點;③過光心的.每條特殊的入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都有自己的特性.按照二者的對應關系可以告訴入射光線作出折射光線;也可以借助折射光線作出對應的入射光線.
考點七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知識點的認識】
1.凸透鏡成像規律:是指物體放到焦點之外,在凸透鏡另左側成倒立的虛像,虛像有縮小、等大、放大三種.物距越小,像距越大,虛像越大.物體放到焦點之內,在凸透鏡同右邊成正立放大的實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實像越?。?span style="display:none">W54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2.設計并進行實驗:
(1)提出問題:凸透鏡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虛實跟物距有哪些關系?
(2)實驗器材:帶刻度的光具座、蠟燭、光屏、透鏡(焦距在10~20cm之間)、刻度尺.見實驗裝置圖.
(3)實驗步驟:
A.先測出透鏡的焦距:讓凸透鏡在陽光出來回聯通,找著最小、最亮的點,用刻度尺量出亮點與凸透鏡的距離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區別,這就是這個凸透鏡的焦距.
B.實驗闡述像的大小、正倒、虛實跟物距的關系:
[方案]
①把透鏡置于光具座標尺中央,從透鏡的位置開始在左右兩側的標尺上用粉筆標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②點燃蠟燭,調整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把蠟燭置于離凸透鏡盡量遠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測出蠟燭與凸透鏡、凸透鏡與光屏間的距離.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④繼續把蠟燭向凸透鏡緊靠,觀察像的變化是放大還是縮小,是正立還是倒立,蠟燭與凸透鏡、凸透鏡與光屏的距離測出,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⑤當蠟燭到一定位置上時,光屏沒有像,用嘴巴直接對著凸透鏡觀察蠟燭的像,把蠟燭與凸透鏡、像與凸透鏡的距離,像是放大還是縮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
【命題方向】
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是高考命題的熱點.
【解題技巧點撥】
識記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探究中注意化學學方式.
例11
小明朋友用一個焦距未知的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如圖a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1cm.
(2)如圖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畫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燭焰的像,則蠟燭可能放在凸透鏡右邊a、b、c、d四點中的c點上(P是該凸透鏡的2倍焦距處),此成像特性可應用在投影儀上.
(3)通過實驗,小明發覺蠟燭離凸透鏡越遠,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严灎T向凸透鏡緊靠時,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遠離凸透鏡(填“靠近”或“遠離”),此時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倒立的(填“倒立”或“正立”).
(4)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縮小的像,此時小明固定蠟燭和凸透鏡,在光屏和凸透鏡間放上自己所佩戴的斜視墨鏡,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需將光屏向遠離(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聯通,此時所成的清晰像為虛像(填“實”或“虛”).
【分析】(1)凸透鏡的焦距是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的點到光心的距離;(2)按照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進行判別:u>2f,成倒立、縮小的虛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虛像.u<f,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3)厘清像距和物距之間的關系.曉得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
【解答】解:(1)按照焦距的定義,此歲月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為焦距,f=41cm﹣30cm=11cm;
(2)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燭焰的像,蠟燭應置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與焦距之間,即圖中的c點,圖中的此成像特性可應用在投影儀上.
(3)按照物距與像距的變化規律可知,蠟燭離凸透鏡越遠,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严灎T向凸透鏡緊靠時,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遠離,此時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倒立的.
(4)弱視墨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縮小的像,此時固定蠟燭和凸透鏡,在光屏和凸透鏡間放上凹透鏡,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區別,因為光線發散,會延后會聚,則需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聯通,此時所成的清晰像仍為虛像.
故答案為:(1)11;(2)c;投影儀;(3)小;遠離;倒立;(4)遠離;實.
【點評】此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及應用,關鍵是熟記成像規律的內容,并做到靈活運用.
考點八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
【命題方向】
借助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解題.
【解題方式點撥】
識記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靈活解題.
例12
如圖,這是一款人臉辨識門鏡一體機,通過攝像鏡頭捕捉人臉信息,并將所拍圖像與系統數據庫中預先錄入的人臉相片模板進行對比.下邊對該裝置說法錯誤的是()
A.該攝像鏡頭相當于凸透鏡
B.這些鏡頭可拿來矯治斜視眼
C.這些鏡頭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
D.若鏡頭的焦距為10cm,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臉到鏡頭的距離應小于20cm
【分析】攝像機是借助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虛像的原理制成的,當U>2f時,凸透鏡才成倒立、縮小的虛像.
【解答】(1)攝像機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借助了當U>2f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虛像原理制成.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當人臉和攝像頭的距離小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小于20cm時,能成倒立、縮小的虛像,故選項ACD正確.
(2)矯治斜視眼的鏡框是凹透鏡,不是凸透鏡,故B錯誤.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凸透鏡的成像特性和應用,要把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厘清每種情況下的應用.在學習過程中要擅于總結、尋找規律,學著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上去.
考點九生活中的透鏡
【知識點的認識】
一、照相機的原理
1.
物體坐落凸透鏡2倍焦距以外(μ>2f),成倒立的、縮小的、實像。
像坐落凸透鏡的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f<μ<2f)。
物體與虛像分別坐落凸透鏡的左側。
借助拍照機能成倒立的、縮小的、實像。
2.
被照的物體坐落鏡頭(凸透鏡)的二倍焦點以外(μ>2f)。
物體與虛像大小比較虛像大于物體(像?。?span style="display:none">W54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物距與像距大小比較像距大于物距(像距?。?。
3.拍照機主要構造
鏡頭通常由幾個透鏡組成,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膠片相當于光屏,拿來接收像。外殼相當于暗室,膠片上涂著一層對光敏感的物質。變焦環可以調節鏡頭到膠片的距離,在膠片上產生清晰地像。焦段可以控制從鏡頭射入的光線的多少,焦段上的數字越小,焦段就越大,步入鏡頭的光就越多??扉T可以控制爆光時間,數字表示秒的倒數。
4.拍照機拍照的特征
(1)物體到拍照機鏡頭的距離要小于膠片到拍照機的距離。
(2)物體離拍照機越遠,物體在膠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膠片到鏡頭的距離)越近,黑箱越短。
(3)拍照機膠片上所成的像一定比物體小。
(4)物體和像在鏡頭(凸透鏡)的左側。
二、投影儀的原理
1.
物體坐落凸透鏡的二倍焦距與一倍焦距之間(2f>μ>f)成倒立的、放大的、實像。
物體與虛像大小比較虛像小于物體(像大)。
物距與像距大小比較像距小于物距(像距大)。
2.投影儀主要構造
投影儀上有一個相當于凸透鏡的鏡頭,來自投影片上紋樣(物體)的光,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在天花板上,產生紋樣的像。
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3.投影儀成像特性
(1)投影片到鏡頭的距離大于鏡頭到像的距離;
(2)投影片離鏡頭越近,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鏡頭的距離越大;
(3)投影儀在屏幕上所成的像一定比紋樣(物體)大。
三、放大鏡原理
1.
物體坐落焦點以內,即μ<f時,成正立的、放大的、虛像。
2.放大鏡成像特性
(1)物體被放大了
(2)物體和像在凸透鏡的同側
(3)放大鏡離物體越近,所成的像越??;放大鏡離物體越遠(不超過焦距),所成的像越大。
應老師2019夏季八年級數學第十二講
非常細致的講解了這部份內容
趕緊報考加入我們吧~
(詳情請咨詢助教老師
)
讓我曉得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