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
實驗器材:滑輪;鉤碼;細繩;鐵架臺;彈簧測力計;刻度尺.
實驗步驟:
(1)組裝好滑輪組后他勻速向上拉彈簧測力計并在運動中讀數(shù),如圖所示.
(2)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請你將下表填寫完整:
鉤碼重力G/N | 鉤碼上升高度h/m | 繩自由端所受拉力F/N |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m |
6N | 0.1m |
(4)小明小組改變鉤碼重力又做了兩次,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選:A或B)
A.多次測量算出平均值來減小誤差.
B.探究機械效率與所掛重物重力大小有什么關(guān)系.
解:(2)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5N,繩自由端所受拉力F=2.5N;
由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n=3,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nh=3×0.1m=0.3m;如下表所示:
鉤碼重力G/N | 鉤碼上升高度h/m | 繩自由端所受拉力F/N |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m |
6N | 0.1m | 2.5 | 0.3 |
有用功:W有=Gh=6N×0.1m=0.6J,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80%;
(4)多次改變提升的物重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為了進行多次測量,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總結(jié)得出機械效率與所掛重物重力大小有什么關(guān)系,故選B.
故答案為:
(2)如上表所示;
(3)0.75J;80%;
(4)B.
(1)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讀出拉力的大小,由圖可知滑輪組的有效股數(shù),利用s=nh求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2)根據(jù)W=Fs求出總功,根據(jù)W=Gh求出有用功,利用η=×100%求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3)初中物理用實驗探究物理問題時要進行多次實驗,有的是為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有的是多次測量發(fā)現(xiàn)變化規(guī)律;有的是為了使實驗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
點評:本題考查了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總功、有用功、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計算等,要注意多次測量在不同的實驗中的目的不一樣,測量實驗中是減小誤差,探究實驗中是得到普遍適用的規(guī)律.
聯(lián)系生活——學(xué)習(xí)物理妙招: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兩角等,成像都是虛像的,物像鏡面對稱軸,鏡面凹面均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