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了在我市拍攝的“汽車落水后如何水下逃生”的紀錄片.紀錄片中,實驗人員開著小車從高處落入滾滾的岷江,并在門窗緊閉的車中,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砸碎車窗玻璃逃生,驚心動魄.為了確保實驗人員的安全,攝制組精心設計了緊急救援裝置,用于當實驗人員無法從車中逃生時迅速吊起汽車.現某課外活動小組,照此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簡單機械,模擬緊急救援落水汽車.實驗中用實心圓柱體A代替小車,已知A的體積為0.12m3,質量為210kg.(g取10N/kg,設整個過程A均為勻速運動狀態,忽略鋼纜繩重及滑輪摩擦,不考慮風浪、水流等因素的影響.)
(1)求A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大?(ρ水=1.0×103kg/m3)
(2)若A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60%.那么A完全打撈出水面后,岸上鋼繩的拉力F為多大?
(3)若A完全打撈出水面后,以0.5m/s的速度被勻速提升,求岸上鋼繩拉力F的功率.
(4)從A上表面剛出水面到A完全離開水面的過程中,滑輪組機械效率如何變化?請簡述理由.
解:(1)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12m3=1200N;
(2)A的重力為:
G物=m物g=210N×10N/kg=2100N
A在水中時η=60%,則:
W有=(G物-F浮)?h
W總=(G物-F浮)?h+G動?h
又∵η=60%
∴=60%
即=60%
解得:G動=600N
由圖知,滑輪組由5段繩子承擔物重,
∴A完全出水后,鋼繩拉力F===540N;
(3)物體上升速度為0.5m/s,所以繩端移動距離為v=5×0.5m/s=2.5m/s;
則P===Fv=540N×2.5m/s=1350W
(4)A從上表面剛出水面到A完全離開水面的過程中,A受到的浮力在減小,繩子對A的拉力在增大,滑輪組對A做的有用功在增加.在額外功一定的情況下,整個過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在變大.
答:(1)求A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1200N;
(2)A完全打撈出水面后,岸上鋼繩的拉力F為540N;
(3)若A完全打撈出水面后,岸上鋼繩拉力F的功率為1350W;
(4)機械效率在變大;
A從上表面剛出水面到A完全離開水面的過程中,A受到的浮力在減小,繩子對A的拉力在增大,滑輪組對A做的有用功在增加.在額外功一定的情況下,整個過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在變大.
(1)根據公式F浮=ρ液gV排進行計算;
(2)當物體在水中時,有用功是克服(G-F浮)做的功,總功是拉力F做的功,根據此時的機械效率計算出動滑輪的重力,可根據F=(G物+G動)計算出A完全打撈出水面后,岸上鋼繩的拉力F;
(3)根據公式P===Fv計算F的功率;
(4)根據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被提升物體的重力進行分析.
點評:此題考查了有關浮力、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及功率的計算,將機械效率與浮力結合,在計算機械效率時注意A在水中與在水面上的有用功的變化,解決此題的關鍵是求出動滑輪的重力.
高考物理16大解題技巧:理論聯系實際是學好物理的最好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在解決一些概念性的問題時經常遇到。例如遇到曲線運動問題就想到兩個實例“勻速圓周運動”和“平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