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熱學中的許多現象,和宏觀中的數學規律都是不同的,甚至還能完全顛覆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譬如說量子熱學中最精典的“疊加態”,也就是許多人都據說過的“薛定諤的貓”,就是量子熱學在宏觀世界中,形成的一種悖論——當人類觀測微觀粒午時,就能得到粒子的準確狀態;而不觀測時,則粒子處于“疊加態”。這么放到宏觀世界中,也就是說薛定諤的貓,又死又活,處于“生死疊加態”。
因而有人說量子熱學中“觀察者決定了粒子的狀態”是一種唯物主義的觀點,乍聽上去確實有幾分道理,然而實際上雖然又完全禁不起推敲。而量子熱學中不僅“薛定諤的貓”這一精典的假定,同樣也有許多才能表現量子力學特征的實驗。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愛因斯坦和玻爾的“手套實驗”——
把一對手套的左右手拆開量子傳輸速度,分別包裝在兩個不同的快件盒中,寄送到相隔萬里的地方。在寄件人沒有打開快件盒之前,永遠沒法曉得自己收到的是右手的手套還是手指的手套;并且一旦寄件人打開了快件,見到了自己收到的手套方向,這么剎那間也能夠直至,萬里之外另一只手套的狀態。
這兒的“手套”,就是微觀粒子在宏觀中的比喻。假如把這個實驗主體換作是粒子,這么得到的實驗就是:處于糾纏態的兩個粒子,表現出的狀態是互相對應的。假如兩個粒子假如分別處于相隔了無數光年的位置,只要我們能觀測到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就才能確定光年之外另一個粒子的狀態。而且這些量子之間的“糾纏態”,是在人類觀測之前仍然存在的,還是在粒子從空間尺度上分開始,就決定了各自的狀態呢?目前人們得到的答案是后者。
也就是說,假若人類沒有觀測其中某個粒子,這么兩個粒子仍然處于“糾纏態”;并且當人類觀測了其中一個粒子以后,就相當于人類的“意識”把其中某個粒子從“糾纏態”中獨立下來,成為了單獨的“客體”。假如這些“量子糾纏”能夠應用于人類的信息傳輸,這么速率是完全可以超越光速的。由于人類不管相隔多遠,只須要觀測兩個糾纏態的量子傳遞出的“信息”量子傳輸速度,就能否實現彼此溝通。
————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