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了筆者在本次大學物理實驗中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并對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為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提供一些參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物理實驗。
關鍵詞 物理; 數據處理; 實驗
1.大學物理實驗的理解
大學物理實驗是高等學校理工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 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 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特別是與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綜合能力。 ; 培養認真的工作作風和科學的態度; 鞏固和加深對課堂基礎知識的理解。 對我們今后從事實際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大學物理經歷
1.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實驗過程中,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快速高效地完成實驗,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就必須認真準備,以便在課堂上學得更好,收獲更多,掌握更多。 首先,根據實驗題復習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并根據實驗教材的相關內容,理清所要進行的實驗的整體流程,了解實驗的目的和基本原理,了解實驗的關鍵以及實驗中使用的方法的成功。 思考實驗中可能用到的相關實驗儀器,與課本上列出的實驗儀器進行比較,了解儀器的工作原理、性能以及正確的操作步驟。 特別注意可能導致儀器損壞的事項。 然后寫一份預習報告,包括目的、原理、儀器、操作步驟、數據表格、思考題等。預習題是為了加深對實驗內容或關鍵問題的理解。 實驗前認真思考并回答這些問題,將有助于提高實驗質量。
2.上課時認真聽老師的課前指導和講解,記住老師講的要點
寫下老師實驗指導的內容,有助于你在實驗過程中避免犯錯誤,寫出實驗報告。
3、大學物理實驗培養了我做事的耐心和細心。
課堂操作時,需要嚴格遵守實驗原則,將儀器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以方便使用并確保安全。 閱讀需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尤其是一些精度比較高的儀器。 閱讀一定要按照正確的閱讀方法進行,而且一定要認真進行。 對于數據記錄,我們要求有原始數據記錄,原始數據記錄是記錄物理實驗整個操作過程的基礎數據。
3.大學物理實驗數據處理
1.繪圖方法
通過選擇適當的自變量,可以發現或通過繪圖反映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并且很容易找出規律并確定相應量的函數關系。 作圖法是最常用的實驗數據處理方法之一。
描繪圖像的要求是:①根據測量要求選擇坐標軸。 一般來說,橫軸是自變量,縱軸是因變量。 坐標軸上應標明其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稱和單位。 ②坐標軸刻度的選擇要適當,使測量數據能夠準確地反映在坐標軸上。 為了避免繪圖上出現大的空白,坐標原點可能為零近代物理實驗,也可能不為零。 坐標軸刻度的估計值應與測量值的估計值(即最后一位有效數字)相對應。
2.逐差法
列出數據,假設自變量等間隔變化,并逐項區分對應的變量數據。 另外,物理量的常數數據可以通過將測量數據分成兩半并利用一項差分來求解。
3.平均法
取算術平均值是一種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以減少偶然誤差。 通常,在相同的測量條件下,某個物理量的多次測量結果不會完全相同。 采用多次測量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是最接近真實值的。 一般情況下,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測量中,采用平均法處理數據比較方便。
4、列表法
實驗時將數據列成表格,可以簡要表達相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便于檢查測量結果和計算是否合理,有利于發現和分析問題。 而且制表法也是圖像法的基礎。
列表時應注意:①表格應直接反映相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一般自變量寫在前面,因變量緊接著寫在后面,以方便分析。 ②表格應清楚地反映測量次數、測量的物理量的名稱和單位、計算的物理量的名稱和單位。 物理量的單位可以寫在標題欄中,一般不會在數值欄中重復出現。 ③表中所列數據必須正確反映測量值的有效數字。
此外,還需要對數據進行誤差分析。
四、對大學物理教學的建議
(1)大學物理實驗的數據處理方法較多,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一定的數學工具可遵循。 教學中應適當安排一些時間,系統地教授學生數據處理方法,并進行必要的相關實驗訓練。 ,學生可以通過對實驗后數據的正確處理來發現事物的內在規律,或者檢驗某種理論的正確性,或者為以后的實際工作做基礎準備。
(2)實驗室需要與時俱進,設備需要更新和維修,這樣才能得到更準確的實驗結果,學生才能對實驗有更深入的了解。
(3)教師教學時需要規范語言。 最好用普通話教學生,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理解實驗步驟。
(4)教學生寫實驗報告的具體方法,最好給學生一個高質量的模板。
(5)設立開放實驗室:首先是基礎實驗部分,目的是加強基礎實驗的訓練,讓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能夠更快地趕上其他學生; 二是自由選擇部分,實驗室提供了更新的實驗內容和課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選擇實驗項目,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 目的是加強動手能力強、喜歡實踐的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5. 總結
經過一年的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學習,我收獲很多。 但與此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存在的許多不足。 我的動手能力還不夠強。 當有些實驗需要較強的動手能力時,我就無法冷靜處理。 我的探索方法需要改進。 當面對一些復雜的實驗時,我無法又快又好地完成。 我的數據處理能力還有待提高。 當大量復雜的數據擺在我面前時,我的處理方法和能力就不夠了。 我無法用最好的處理方法來盡量減少實驗誤差……“夯實基礎、注重應用、開拓思維、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是大學物理實驗的指導思想。 “加深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實驗習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物理實驗的目的。
總之,大學物理實驗課讓我收獲很多,同時也讓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 我在實驗班所學到的知識將運用到其他領域,并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完善和提高; 我會努力改進這里發現的缺點,通過學習、實踐等不斷提高,并克服。 這些不應成為學習和獲取知識的障礙。 我一定會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收獲,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無私的學習和奉獻,實現個人價值!
第 2 部分:對現代物理實驗的思考:
物理學是一門基于實驗的科學。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建立是通過實驗來實現的。 教育研究數據表明,人們從外界接收到的信息大部分是通過視覺通道進入的。 也就是說,人們的大量知識都是通過觀察獲得的。 在教學中,我們積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科學思考,借助生動、直觀、鮮明的實驗效果,將學生帶入豐富多彩的物理世界。 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實驗效果呢? 這需要創新。
作為剛剛接觸物理的初中生,他們對這門課程充滿了好奇。 他們滿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現象所吸引,希望看到生動形象的物理現象和物理實驗。 例如:在組織八年級物理卷第一課教學時,進行了用酒精燈煮魚的實驗。 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認為,魚只能生活在常溫的水中。 當看到燒瓶的頸部被加熱,直到水沸騰,金魚安全地游來游去時,學生們感到驚訝,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讓他們在適當的時候立即根據現象提出問題,他們會很熱情。 教學時,由于我的粗心,我直接用手抓住了燒瓶的口。 我的手立刻被燒焦變色,還出現了一個大水泡。 太痛了,我想哭。 然而,就在那時,我心里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同學,你懷疑這個實驗的真實性嗎?” 于是我把受傷的手拿給學生們看,他們的心又被震撼了。 當我問:“有同學懷疑這個燒瓶口的溫度嗎?” 學生們先是猶豫了一下,后來果斷地回答:“一開始是的,現在不是了。” 有的學生說:“老師,您太棒了,可以給我們展示一下您自己的實驗嗎?” 顯然他們對物理課程產生了興趣,盡管這種興趣只停留在現象本身,并沒有產生探索這些物理現象原因的需要。 。 但他們對未來的學習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為學生進行實驗創造條件。 有些學生對物理感興趣,他們需要自己的活動來影響自然現象和實驗結果。 我曾經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制作天平、彈簧測力計等小作品。 結果,90%的學生都做到了。 這說明有很多同學對動手操作有著濃厚的興趣。 因此,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我經常給學生安排很多動手實驗。 例如:在組織《探究水的沸騰現象》教學時,我在課開始時就安排了用“紙壺燒水”的實驗。 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如果一張紙是易燃物,把它折成小紙盒,放入水中,在酒精燈上燃燒,紙盒肯定會被燒毀。 考慮到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我決定讓每個學生自己做這個實驗。 當他們看到“紙壺”真的通過自己的實驗燒開水而不被燒毀時,他們驚嘆不已。 驚嘆之余,我也對這節課的探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這節課的接下來的部分中,他們在觀察水沸騰的現象時出奇的細心和細心。 “觀察、實驗”是學生學好物理的保證,他們的興趣愛好必須由教師培養。 作為教師的任務是傳授知識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部分:對現代物理實驗的思考:
【摘要】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 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執行者,決定著這次教育改革的成敗。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必須調整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 新課程改革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推動者和組織者。 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每位教師都面臨著巨大的心理落差。 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能夠實現自身的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 我們的課程改革不是細節上的小改變,而是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根本改變。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經驗
物理學是一門非常重視實驗和觀察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意識和科學思維培養的自然科學學科。 這符合新課程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等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造人才。 當前高中物理教學應試現象普遍存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看不到自主、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影子。 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大量的機械訓練。 有的甚至打著“學習案例指導”的旗號,將這種應試、培訓、應試的課堂教學模式稱為“高效課堂”。 從長遠來看,這種教學方式必然會扼殺學生的靈性和學習興趣。 我認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改變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特別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一、轉變思想觀念,重新定位教師角色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 發展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 這就要求教師改變過去陳舊的教育觀念,從知識傳授轉向能力培養,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從一次性教育轉向終身教育,推動創新。 課程練習。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教師把自己當作信息的傳遞者和知識的引導者,即信息收集和傳播的中轉站,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核心。 “主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意識。
過去,物理教學,乃至其他學科的教學,大多采取“臨時抱佛腳”的教學方式。 老師盲目地教授理論、概念,甚至實驗。 課堂效果不佳十分明顯。 參與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自己的課堂,讓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中主動學習,讓學生體驗探究式學習活動,這是學生學習物理的主要方式。 例如,在講授能量變換和守恒定律時,讓學生站在同學面前靠墻,在釘子上掛一個小擺錘,然后讓擺錘從靠近學生眼球的位置開始擺動。 蕩秋千之前先提出問題,比如小球會見同學的眼神不見面,為什么見面,為什么不見面,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巧妙地設置了各種問題。 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觀察→發現→驚奇→探索的過程,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形成科學探索思維。
3、設計貼近生活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學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自然界的物理現象蘊藏著無限的奧秘。 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和現象中探索和認識物理定律,同時將學生所認知的物理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相結合。 學生將深刻感受到從生活中獲得的經驗。 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規律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感覺物理知識非常有用,從而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比如,我們發現了一個自動報警器,當場“解剖”了它,讓學生驚嘆于它原理的簡單和電路設計的精巧。 又比如,在學習電磁場的過程中,我們引入了各種小電機,讓學生分組“解剖”并總結。 它的原理,了解電能轉換的原理。 這些握持日常用具、認識物理現象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讓他們經過一定時期的思考、沒有答案,才能深入理解。 這些對于他們潛能的開發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能夠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4、增加典型人物解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
物理教科書里有很多對偉大科學家的介紹,比如牛頓的無私工作和一絲不茍的學習精神; 安培刻苦學習、專注的精神; 歐姆的堅持不懈的精神; 法拉第的高尚品格和對科學研究的執著。 我國也取得了很多偉大的成就,從我國古代指南針、地震儀、火箭的發明,到現代的“兩彈一星”和“神舟”的成功回收。 教師要與學生分享和解讀這些典型人物和輝煌的科學成就,善于探索和利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科學的責任感。 用知識的魅力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 青少年是崇拜偶像的一代。 我們教師在解讀這些人文信息的同時,應該把握他們的主要心理特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通過樹立這些典型偶像,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5、建立科學的評價方法,穩定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物理課程標準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教學評價理念,突出學生自我評價,強化活動表現評價,改革以往單純根據筆試評價學生優劣的做法。測試成績。 新課程標準提倡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除考試外,他們更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強調評價目標的多樣性近代物理實驗,主張在不同的目標領域(認知領域、行為領域、情感領域)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評價學生。 評價要求我們不僅要評價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價值觀的評價。 只要這些方面有值得表揚的地方,就及時表揚、鼓勵,并做好記錄。 課堂記錄定期與學生及家長溝通,幫助學生總結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增強自信心,穩定學習物理的興趣。 同時,幫助他們找出不足,鼓勵他們改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學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意識。創意人才。 在這樣的核心要求下,尤其需要大力支持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大膽推進教學改革。 隨著物理課程改革的深入,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廣大物理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自覺深入探索物理課程的教學規律,超前進入新課程,將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