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理知識點匯編1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質量為1t,1cm3水的質量為1g。
3、使用天平測量質量時,應“從左到右編碼”。
4、同一物質的密度還與其狀態有關(水和冰是同一物質,但狀態不同,密度不同)。
5、增加壓力的方法:
①增加壓力
②減少受力面積
6、液體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人教版高三物理,液體的內部壓力越大。
7、連接器兩側液面水平的條件:
①同種液體
②液體靜止
8、連接器的使用原理:(鎖、茶壺、回水管、水位計、自動飲水機、水涵洞等)。
9、大氣壓現象:(通過吸管吸汽水、蓋杯測試、用筆吸水、水泵等)。
10、馬達堡半球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托里切利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數值。
11、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的向上和向下壓力的總和。
12、液體中的物體有三種狀態:漂浮、懸浮、沉底。
13.物體處于漂浮和懸浮狀態:浮力=重力
14.當物體懸浮或沉到底時:V行=V物體
15、阿基米德原理 F float = G row 也適用于氣體(浮力的計算公式:F float = ρgas gV row 也適用于氣體)
高中生物理知識點匯編2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1、摩擦力的定義:當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阻礙相對運動(或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稱為摩擦力,可以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2、產生摩擦的條件:①接觸面粗糙; ②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存在彈力; ③ 接觸面之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注: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特別要注意“親屬”的理解。
3、摩擦方向:
①靜摩擦力的方向始終與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的方向始終與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注:(1)“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
滑動摩擦的方向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或者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角度。
(2) 滑動摩擦力可以起到驅動力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阻力的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靜摩擦力的大小:
①與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 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靜摩擦力人教版高三物理,即0≤f≤fm,但與接觸面的相互擠壓力FN沒有直接關系。 具體大小可以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結合動力學定律來確定。
② 靜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稍大。 在中學討論問題時,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可以認為它們是同等價值的。
③作用: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 它可以是功率或電阻。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即與一個物體施加在另一物體表面上的垂直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代表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N代表正壓力的大小,μ稱為動摩擦因數)。
注:①FN 表示兩個物體表面之間的壓力,本質上是彈性的,而不是重力。 更多情況下,需要根據運動條件和平衡條件來確定。
②μ與接觸面的材質和接觸面的狀況有關,沒有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無關。
5、摩擦力的作用:它總是阻礙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但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它可能是功率或電阻。
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無關,僅由動摩擦因數和正壓力兩個因素決定。 動摩擦因數與兩個接觸表面材料的性質和粗糙度有關。
高中生物理知識點匯編3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是物體變形、改變其運動狀態(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而產生的。
【注】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力引起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可以認為近似等于萬有引力
(2)重力大小:在地球表面G=mg,在距地面高度h處G/=mg/,其中g/=[R/(R+h)]2g
(3)重力方向:垂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體各部分的合重力作用點。 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3. 彈性
(1)原因:發生彈性變形的物體有恢復變形的趨勢。
(2)發生條件:①直接接觸; ②彈性變形。
(3)彈力的方向:與物體變形的方向相反。 受到彈力的物體是引起變形的物體,施加力的物體是發生變形的物體。 點面接觸時,垂直于面;
當兩個表面接觸時(相當于點接觸),公共切面垂直于接觸點。
①繩索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索并朝向繩索收縮的方向,輕繩上的拉力處處相等。
②光桿既可以產生壓力,也可以產生拉力,方向不一定沿著光桿。
(4)彈力的大小:一般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采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彈簧力可以通過胡克定律求解。
4、摩擦力
(1)發生條件:①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存在壓力; ③接觸面不光滑; ③ 接觸物體之間存在相對運動(滑動摩擦)或有相對運動趨勢(靜摩擦)。 這三個缺點連一個都沒有。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可以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或相反。
(3)靜摩擦力方向的確定方法:
①假設法:首先假設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是光滑的。 如果兩個物體沒有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不存在靜摩擦力。 如果兩個物體有相對運動,就說明它們有相對運動。 趨勢,原始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與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同。 然后根據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來確定靜摩擦力的方向。
②平衡法: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確定靜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首先確定它是什么樣的摩擦力,然后根據各自的規律進行分析和求解。
①滑動摩擦力:用公式f=μFN計算,其中FN是物體的正壓力,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甚至可能與重力無關。 或者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②靜摩擦力的大小:靜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在0到fmax之間變化。 一般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求解。
5.物體受力分析
(1)確定研究對象,分析周圍物體對其的影響,不分析該物體對其他物體所施加的力,不要誤認為力作用于其他物體是通過“力的傳遞”關于研究課題。
(2)按照“性與力”的順序進行分析。 即按照重力、彈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順序進行分析。 不要混淆“效果力”和“屬性力”并重復分析。
(3) 如果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以采用假設分析。 首先假設這個力不存在,想象一下所研究的物體將如何運動,然后考察這個力應該在什么方向,這樣物體才能滿足給定的運動狀態。
6.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和分力: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所產生的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所產生的效果相同。 這個力稱為這些力的合力,這些力稱為該力的分力。 (2)力合成與分解的基本方法:平行四邊形法則。
(3)力的合成: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稱為力的合成。
兩個力(F1和F2)在同一點的合力F的取值范圍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已知力的分量稱為力的分解(力的分解與力的合成互為逆運算)。
在實際問題中,通常根據力所產生的實際作用對已知的力進行分解; 為了便于某些問題的研究,許多問題都采用正交分解方法。
7. 公共點力的平衡
(1)共點力:作用在物體同一點上或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多個力。
(2)平衡狀態: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稱為平衡狀態。 這是加速度為零的狀態。
(3)★物體在公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條件:物體所受的總外力為零,即ΣF=0。 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問題,則平衡條件應為:ΣFx=0,ΣFy=0。
(4)解決平衡問題的常用方法:孤立法、整體法、圖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理知識點整理相關文章: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高中物理學到的知識點
★ 2021年高中物理第一卷知識點整理
★ 2021年高中物理知識精華總結
★ 2021年高考綜合理科和綜合高中物理詳細知識點
★ 2021年高中物理知識精華總結
★ 2021年河南高考高中生物理知識點必修匯總
★ 2021年高中物理易犯易忘知識要點匯總
★ 2021年高中物理第一卷要點復習總結
★ 2021年高中物理易記易忘知識要點整理
★2021年高中生綜合物理基礎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