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抖音與中科院聯合舉辦的跨年演講。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曹澤賢最后亮相,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長達三個半小時的物理知識盛宴。 演講內容既有嚴謹復雜的物理知識,也有他對公共科學教育的理解。
演講中,他對語言和科學研究的討論引起廣泛討論,被網友稱為“最懂語言的物理學家”。
在他看來,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工作語言和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 對于有志于從事科學研究的年輕人來說,多了解幾門語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當今的科學世界中,英語是科學的主導語言。 學好語言不僅可以更容易與國際科研成果接軌,也可以避免等待翻譯時的延誤和誤解。
學科有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 對于目前的物理詞匯,國內已經成立了專門委員會物理學家視頻,但仍無法實現最新科研成果的及時準確翻譯。 這就要求年輕研究人員以符合國際標準的方式參與前沿學術討論。
曹澤賢還特別表達了對有志于從事物理研究事業的年輕人的期望:“語言是頭發,深厚的文化是皮膚。如果我們有能力為世界貢獻文化,那么我們就能真正做到這一點。”成為一個科學人。” 觀點,捍衛母語。”
這是曹澤賢第四次在除夕夜做物理科普講座。 從量子力學到相對論,再到規范場論、電磁學和電動力學,他連續四個除夕解釋了“物理學四山”。 他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他的科普。 恐懼物理,愛上物理。
在抖音里物理學家視頻,曹則賢是一個傳奇人物。 只要有他出現的科普視頻,點贊和評論數據就不會差。 最給力的視頻讓“中科院物理所”賬號獲得了近100萬粉絲,單條視頻點贊數超過200萬。 不少抖音網友感嘆:“物理學不好,做什么事都會吃力”。
視頻內容只是他平時講課的節選:“愛情若長久,又如何能天長地久?” “如果你學過電磁學,你就會知道這句話有多么不科學”……
然后,他開始用物理原理來“解釋”遠距離關系:
“物理學告訴我們,電磁學中的兩個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之間的庫侖相互作用可以被其他電荷屏蔽。當它周圍有很多正電荷和負電荷時,你就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了。”
利用最流行的生活場景、類比物理知識是他一貫的教學風格。
在他看來,愛情和物理的結論只是為了讓大家發笑。 關鍵是他希望這些輕松的片段能讓大家拋開對物理的偏見和戒心,用物理思維來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這種教學思維創新的背后是他長期以來對物理學的看法:物理學是從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開始的科學。
而今年,他還用“硬核”科普,給網友們上了整整三個半小時的物理課,迎接新年。
他熱情地在手機屏幕前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四次跨年演講的經歷:“每年的跨年演講是面向全社會的,我參加這次演講就是為了消除整個社會中枯燥乏味的物理學。”社會。” 這是一個很難學習的刻板印象。 就像在一家餐館一樣。 有高檔菜品、一碗面,人人都吃得起。”
最終,超過2500萬抖音網友在直播間觀看了中科院2023年新年科學大講堂,全網觀看人數突破5000萬。
其中有普通上班族,有36歲的設計師,有退休的高中物理老師,還有帶著十歲、初二孩子讀書的家長。
各行各業、各年齡層、各職業的人們都在這堂“物理課”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新年禮物”。
這也是抖音與中科院聯合舉辦跨年演講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破知識門檻,讓更多人分享科學魅力。
不少網友在直播中留言:“自從發現這個寶藏跨年演講后,我每天都準時出現在中科院物理所抖音直播間,用心聆聽科學家們的講座”我的孩子們。” “以內容豐富的科學講座開始新的一年非常有意義。”
讓“高水平”的科學知識“接地氣”、易懂,讓普通用戶可以近距離與科學家直接對話。 這就是短視頻和直播時代的優勢。 我們也希望抖音等短視頻平臺能夠與更多權威研究機構合作,推出更好的知識普及項目,讓知識世界真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