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C 分類號:G633.7 文件識別代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 (2009) 04-123-01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許多教師對課堂上如何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 近年來,中考中頻繁出現有關物理學家及其追求真理的考題。 例如,2008年中考,僅江蘇省十三個城市中,就有南通、蘇州、泰州、連云港、淮安、鹽城、宿遷市等地出現過這一內容題,并且有福建省、四川省、浙江省、河南省、廣東省等多個省份也出現了這種題型,不僅考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是滲透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考驗。
關鍵詞:初中物理; 物理學家; 成就
近年來,中考物理考試中頻頻出現與物理學家及其探求真理相關的試題。 此類問題不僅考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滲透著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考察。 此外,他們不僅關注結果,還關注物理學家。 我們發現真理的過程和方法,真實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的三維目標:(一)知識和技能; (二)流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008年中考涉及物理學家及其成績的題型分析:一類是考察物理學家與其成績的對應關系,例如:1(廣東省深圳市15.)在物理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在電和磁方面,許多科學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其中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有A.歐姆、B.法拉第、C.奧斯特、D.愛因斯坦等。 2(江蘇省蘇州市2.)第一個發現電流周圍存在磁場的科學家是A.牛頓B.伽利略C.奧斯特D.安培。 3(江蘇省連云港市1.)建立電磁場理論并預言電磁波存在的物理學家是A.麥克斯韋、B.牛頓、C.赫茲、D.伽利略。 4(江蘇省泰州市1.)以下選項中,物理學家及其主要貢獻對應A.牛頓——慣性定律B.帕斯卡——第一個測量出大氣壓值的人C.奧斯特——電磁現象歸納法D.法拉第——電流周圍有磁場……這一類題考驗學生的物理知識,在日常學習中要注意收集、整理和記憶。
另一種側重于物理學家的探究過程和方法,如(浙江衢州20)。圖A是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原子產生散射的實驗。 根據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他提出了圖 B 所示的核結構,盧瑟福的研究過程是 ( ) A. 建立模型的過程 B. 得出結論的過程 C. 提出問題的過程 D. . 驗證證據的過程。 這類題強調物理學家的探究過程和方法,需要在日常學習中深入理解和理解。
還有一類以科學家命名的單位與物理量的對應問題,如1(浙江湖州1)。2008年3月24日下午,北京奧運會火炬采集儀式在體育場前舉行。希臘赫拉神廟。 圣火點燃后,以“點燃激情,傳遞夢想”為口號的“祥云”火炬傳遞在世界各地進行。 圣火的點燃利用太陽能。 以下能量單位是 ( ) A. 牛頓 B. 帕斯卡 C 瓦特 D. 焦耳。 2(福建省寧德市12.)為了紀念物理學家做出的杰出貢獻,一些物理量以其名稱作為單位。 請選擇圖1中的任意一位物理學家:以姓名為單位。 這類題考的是單位,日常計算中經常用到,比較容易評分。
初中物理教材中提到的物理學家及其相關成就整理如下。
力學: 1、法國物理學家帕斯卡設計論證的“裂桶實驗”證明,液體的壓力與液體的深度有關,與液體的重力無關。
2、意大利物理學家托里拆利設計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以更準確地測量大氣壓的值。
3、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在伽利略等科學家的研究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外力。
4、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發現,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該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歷史物理學家歷史物理學家,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電磁學: 1、1840年,英國物理學家焦耳通過實驗發現,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與通電的時間成正比。 這就是焦耳定律。 2.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于1820年首次發現電流周圍存在磁場。3.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于1822年開始探索電磁感應現象,并于1831年發現磁力發電定律。4.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克服各種困難,經過不懈的努力,于1827年總結出歐姆定律。 5、法國物理學家安培對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短時間內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為了紀念某些科學家在某個研究領域做出的重大貢獻,許多物理量都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 初中物理教材中常用的此類單位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