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 一名學生在學習“眼球屈光系統”部分時,制作了一個眼球模型,如下圖。 模型中的凸透鏡相當于透鏡。
燒瓶的后壁相當于視網膜,燒瓶內放置透明液體代表玻璃體。 那么如圖所示的眼球模型以及應該采取的矯正措施分為
別是[]
A.遠視模型,凸透鏡矯正
B.近視模型,凹透鏡矯正
C.遠視模型,凹透鏡矯正
D.近視模型,凸透鏡矯正
2、投影儀是教學中常用的設備。 下列有關投影儀的表達中,錯誤的選項是[]
A.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的漫反射。
C.物體在屏幕上顯示為放大的實像
D.假設要使屏幕上的清晰圖像變大,只需將鏡頭移近平面鏡即可
3、若物體距離凸透鏡22cm,在光幕上能得到清晰的倒立縮小像,則下列正確選項是[]
A. 如果物距小于11厘米,則肯定是實像。
B.如果物距等于11厘米,則一定是放大實像
C.如果物距大于11厘米,肯定會變成放大實像
D.改變物距。 當像距為22厘米時,光幕上看到的是放大的圖像。
4、下列光學設備中,應用原理與凸透鏡成像規律相同如圖5【】
A.幻燈機
B、老花鏡
C.相機
D.放大鏡
5、2019年最特殊的天象之一——“超級月亮”出現在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月亮大20%,也更亮。
學歷也提高了。 為了研究這一現象,一位天文愛好者架起了天文望遠鏡進行進一步觀察。 說到望遠鏡,
下列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其物鏡與顯微鏡物鏡具有相同的功能
B.它的物鏡相當于放大鏡,用來放大圖像
C、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呈虛像
D.由兩組鏡片組成。 靠近眼鏡的就是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就是物鏡。
6、幻燈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A.凹面鏡
B、凸透鏡
C、凹透鏡
D.凸面鏡
7.如下圖所示,下列透鏡中哪些是凸透鏡〔〕
A.1,2,3
B. 4, 5, 6
C.1、3、5
D.2、4、6
8、教學常用儀器。 下圖是投影儀的結構圖。 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鏡正上方有一個與水平面成45°角的平透鏡。
屏幕垂直放置在面罩的右側。 物體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和平面鏡后,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圖像。老師正在使用鑄件
使用投影儀時,我發現屏幕上的圖像太小。 正確的調整方法是【】
A.減小投影機與屏幕的距離,降低凸透鏡,減小凸透鏡與物體的距離
B.縮小投影機與屏幕的距離,抬高凸透鏡,增加凸透鏡與物體的距離
C.增加投影機與屏幕的距離,降低凸透鏡,減小凸透鏡到物體的距離
D.增加投影機與屏幕的距離,抬高凸透鏡,增加凸透鏡與物體的距離
9、如下圖所示,通過放大鏡,觀察郵票上的熊貓正立放大的圖像,則郵票到放大鏡的距離〔〕
A.大于放大鏡的焦距
B.小于放大鏡的焦距
C.一倍到兩倍焦距之間
D. 等于放大鏡的焦距
10、如下圖所示,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物體是因為調整晶狀體厚度后,遠處物體的圖像仍然落在視網膜前面。
為了使遠處的物體能夠在視網膜上成像,應使用下列哪種鏡片進行矯正〔〕
A.凸透鏡
B、凹透鏡
C.平面鏡
D.平板玻璃片
1/6
11、讓凸透鏡面向太陽,拿一張白紙,慢慢移離鏡片另一側的鏡片。 此時,在白皮書上看到的現象是
〔〕
A.白紙上出現縮小的光點(小亮點),但光點大小保持不變。
B、白紙上的光點先變大后變小
C.白紙上的光點先變小,然后變大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12、人眼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 關于如下圖的成像情況,下列正確選項是[]
A.如果近視,應該戴凹透鏡
B.如果你是近視,你應該戴凸透鏡
C.如果你有遠視,應該戴凹透鏡
D.如果你有遠視,應該戴凸透鏡
1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選項是〔〕
A.眼睛可以看到光屏上呈現的圖像
B.有的虛像能看見,有的虛像看不見。
C.眼睛能直接看到凸透鏡形成的實像
D.眼睛既能看到實像,又能看到虛像
14、在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蠟燭火焰、凸透鏡、光幕位于下圖所示位置時,蠟燭火焰在光幕上呈現出清晰的圖像。
清晰的放大圖像。 為了使蠟燭火焰在光幕上呈現出清晰、縮小的圖像,調節方法是:
A.鏡頭不動,蠟燭遠離鏡頭,光幕靠近鏡頭
B.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光幕遠離透鏡
C.鏡頭不動,蠟燭靠近鏡頭,光幕遠離鏡頭。
D.蠟燭不動,鏡頭不動,光幕向鏡頭靠攏
15.關于四種光學儀器的成像條件,下列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A放大鏡產生正立放大實像
B.潛望鏡形成正立的縮小虛像
C.相機直立變焦實像
D.幻燈機變成倒置放大實像
2.多項選擇題(每題至少有兩個正確答案)
16、【單選題】總結所學知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 以下是一些
明了解了“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后,總結了實像和虛像的一些特點。 其中,正確的是
選項是[]
A.光幕無法捕捉虛像
B、真實圖像可以放大或縮小
C.真實圖像必須由光幕接管
D、虛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17.【多選】顯微鏡可以高倍放大小物體。 它采用兩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分別作為物鏡和目鏡。
然后物鏡和目鏡在被觀察物體上形成的圖像〔〕
A.物鏡上下顛倒,放大實像
B、物鏡和目鏡均形成實像
C.物鏡和目鏡都成虛像
D.保持目鏡直立,放大虛像
18.〔多選〕實驗“探索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中,下列說法正確選項是〔〕
A.為了便于觀察實驗現象,實驗環境應較明亮。
B.實驗前,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幕放置在燈臺上,點燃蠟燭,調整凸透鏡和光幕的高度,使蠟燭火焰和凸透鏡一致
三個光幕中心處于同一高度
C.調整設備后,將蠟燭放置在大于兩倍焦距的位置,移動光幕尋找圖像。 此時,如果將蠟燭移離凸面
如果要找到圖像,光幕應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
D.實驗過程中,蠟燭短燃后,光幕上的蠟燭火焰圖像會向上移動。
19.【多選】小明用凸透鏡觀察書上的字兩次,看到了如下圖所示的兩個場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
〔〕
A、圖A中的像是虛像; 圖B中的圖像是真實圖像。
B、圖A中的書超出了凸透鏡焦距的2倍; 圖B中的書在凸透鏡焦距的1倍以內
C、圖A中,當凸透鏡靠近書本時,所形成的圖像變小; 圖B中,凸透鏡距離書本較遠,形成的圖像也變小。
D、圖A中的成像規則可以應用于投影儀; 圖B中的成像規則可以應用于相機
20.【多選】如下圖所示,蠟燭火焰在光幕上形成縮小的圖像。 以下操作可以使蠟燭火焰在光幕上變成放大的圖像〔〕
A.凸透鏡不動,蠟燭和光幕交換位置。
B.透鏡和光幕不動,蠟燭向右移動。
C.蠟燭凸透鏡不動,光幕向左移動
D.凸透鏡不動,蠟燭向右移動,光幕向右移動
3.填空
2/6
21、顯微鏡的物鏡焦距和目鏡焦距。 放大倍數等于 的乘積。
22、下圖中,[填“A”或“B”]為遠視成像示意圖。 矯正遠視應佩戴的鏡片有:
[填寫“凸透鏡”或“凹透鏡”]。 遠視明視距離[填寫“大于”、“小于”或“等于”]。
23、如下圖,小勇使用焦距為10cm的放大鏡看指紋時,應將手指放在距放大鏡一定距離處(填寫“大于”,
“小于”或“等于”10cm 位置。 當他伸直手臂,用這個放大鏡看窗外遠處的物體時,看到的卻是一個倒立的物體。
(填寫“放大”、“縮小”或“等尺寸”)真實圖像。
24、小明找到了一個鏡片,當他用它對著太陽時,出現了以下現象。 他手里拿著的鏡頭光線有問題。
影響。
25、凸透鏡成像觀察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將點燃的蠟燭置于凸透鏡前方25cm處,則光屏上的點
圖像縮小,【填寫“正立”或“倒立”】和【填寫“虛”或“實”】成為清晰的圖像。
4.實驗題
26、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火焰放置在圖中的a、b、c、d、e點處。
同時調整光幕的位置,然后
〔1〕將蠟燭火焰放在原處,屏幕上出現的圖像將是最大的;
〔2〕將蠟燭火焰放在原處,屏幕上出現的圖像將是最小的;
〔3〕將蠟燭火焰放在原處,屏幕上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圖像。
[4] 將蠟燭火焰放在一點上。 當屏幕上出現清晰圖像時,屏幕距離凸透鏡最近;
[5]物體距離焦外凸透鏡越遠,像越長,像距也越長;
[6] 當物體從一點移動到另一點時,物體之間距離的變化規律為: 。
ab
27、使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來模擬人眼的成像情況。 此時,蠟燭火焰在光幕上形成清晰的圖像。
[1] 實驗時,蠟燭火焰和蠟燭火焰的中心應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
[2] 圖中物距u應滿足。
[3]當蠟燭遠離凸透鏡時,蠟燭火焰的圖像將向光幕方向落下。
[4] 對于問題[3]的情況,假設這個實驗是為了模擬人眼的調節功能,再次在光幕上獲得清晰的圖像,那么應該進行
操作是。
A.將光幕靠近凸透鏡放置
B.將光幕移離凸透鏡
C.更換更大焦距的凸透鏡
D. 更換焦距較小的凸透鏡。
[5]在副標題[3]的情況下,假設一副眼鏡放置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并且距離凸透鏡更近。
屏幕上獲得清晰的圖像。 這些眼鏡是鏡片。
5.簡答題
28、為了提高防火意識,消防部門當眾演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實驗:在窗邊放置一個裝滿水的球形魚缸,讓陽光照進來。
光線透過魚缸照射在窗簾上。 窗簾上聚光點的溫度迅速上升,不一會兒窗簾就被點燃。 請用你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解釋這一點
現象。
6. 計算題
29、如下圖所示,物體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成像。 高度是,物距,像距。 嘗試用 來表示圖像。
阿巴'B'
高h。
7. 繪圖題
30.AB是物體,A'B'是凸透鏡形成的圖像,CC'是主光軸。 畫出下圖中凸透鏡的位置,并標記出透鏡的右焦點
F。
8.閱讀理解題
31.請仔細閱讀以下內容,并按要求回答以下問題
人眼
人眼很像一臺相機。 眼睛和相機的區別在于,人眼通過調整鏡片的曲率來改變鏡片的形狀。
物體的焦距用于獲得清晰的圖像,如下圖; 普通相機在物距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像距來使圖像清晰。 通過眼睛
通過調節功能可以清楚看到的最遠點稱為遠點。 正常人眼的遠點距離很遠; 眼睛能清楚看到的最近點稱為近點。 眼睛的正常點是近點。
近點距離眼睛約10厘米。 眼睛是人體的重要器官。 長期用眼,如看書、看電視、電腦等,會引起眼睛炎癥。
疲勞。 眼睛疲勞的常見癥狀是頭痛、腦腫脹和眼睛干澀。 長時間注視一個物體而不感到疲勞的距離稱為明視距離。 這是正常的。
眼睛的視距為25厘米。
如果長期使用眼睛不當,就會造成眼睛缺陷,常見的有近視和遠視,這兩種情況都需要佩戴眼鏡(鏡片)來矯正視力。
人們通常所說的眼鏡度數φ與焦距f的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100
眼鏡的度數 = [其中 f 的單位為 m]
[1] 人眼通過改變鏡片獲得清晰的圖像; 普通相機在物距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更換鏡頭來獲得清晰的圖像。
清除。
[2] 小明是近視眼,應該戴鏡片。驗光師給小明檢查后,建議小明戴400度的眼鏡。
膠片的焦距是。
[3] 根據以上所述,你認為正常人眼的觀察范圍是。
A、0~10cm
3/6
B. 10~25厘米
C、0~25cm
D.從10cm到極遠
〔4〕如何預防眼睛疲勞,請提供合理建議:。
答案分析
1.【答案】B
【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圖像位于視網膜前方,因此模型是近視的。 近視是由于晶狀體曲率增加和會聚能力增加造成的。
增強,即屈光力增強,應佩戴發散鏡片,以延緩光線的會聚。 因此A、C、D錯誤。
2.【答案】D
【分析】A、投影儀中的平面鏡可以將鏡頭匯聚的光線反射到屏幕上,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所以該選項
該陳述是正確的;
B、將屏幕做得粗糙,以便光線在其表面發生漫反射,使各個方向的人都可以看到屏幕上的圖像。因此,該選項是正確的
正確的;
C. 投影儀創建物體的真實圖像,該圖像被放大并倒置,因此該選項是正確的;
D. 要使屏幕上的圖像變大,應減小物距,因此鏡頭應更靠近投影膠片,因此此選項不正確。
3.【答案】D
【解析】根據題意:在光幕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 物體距凸透鏡22cm。 根據凸透鏡成像定律,u=22cm>2f,所以
<11cm。
A、如果物距小于11cm,<,則成為正立的、放大的虛像,2>>,則成為倒立的、放大的實像,不符合題意;
噗噗
B、若物距等于11cm知識點解析高一物理透鏡成像公式,>2,則成為倒立的縮小實像,=2,則成為倒立的等尺寸實像。 2>>,倒立,
放大后的實景圖像與問題含義不符;
C、若物距大于11cm,則u>2f將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u=2f則形成倒立等尺寸的實像。 2f>u>f,變成倒立,
放大后的實景圖像與問題含義不符;
D、當像距為22cm時,v>2f,形成倒立的、等大小的實像,與題意一致。
4.【答案】C
【分析】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從圖中可以看出,當物距大于像距時,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相機就是基于這個原理。
由管理層生產。
5.【答案】D
【分析】A、望遠鏡的物鏡是使無窮遠物體成為倒立縮小的實像,而顯微鏡的物鏡是使物體滑動
上的物體變成放大的實像,故A錯誤;
B、望遠鏡的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故B錯誤;
C、望遠鏡物鏡的目的是使無限遠的物體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錯誤;
D、望遠鏡由兩組鏡片組成,靠近眼鏡的一組是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一組是物鏡,所以D正確。
6.【答案】B
【分析】幻燈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 當物距在2倍焦距到1倍焦距之間時,由凸透鏡的成像定律可知:
它成為一個倒置放大的實像。
7.【答案】C
【分析】根據鏡片的結構特點,中間比邊緣厚的鏡片為凸鏡片,包括1、3、5; 圖中的鏡片是凹透鏡,中間比邊緣薄。
有 2 個、4 個和 6 個。
8.【答案】C
【分析】利用凸透鏡成實像時,f<u<2f,形成倒立放大實像的原理制作投影儀; 當凸透鏡形成實像時,它會減小
物距,增加像距,即減小鏡頭到投影膠片的距離,增加投影機到屏幕的距離,可以使屏幕上較小的畫面變大。
9.【答案】B
【分析】當凸透鏡用作放大鏡時,此時的物體應在焦距的一倍以內,即物距小于焦距。 當物距小于
在焦距處,形成的圖像是直立的、放大的虛像。
10.【答案】B
【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圖像在視網膜前面,所以該人患有近視; 近視是指晶狀體曲率變大,會聚能力增強。
強,即折光力增強,需佩戴凹透鏡,使光線擴散,使成像位置后移。
11.【答案】C
【分析】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當陽光匯聚到焦點時,它是最小的,也是最亮的。 當白紙逐漸遠離鏡頭時,光線形成
起初光斑逐漸變小,當白紙處于焦點處時光斑最小、最亮。 經過焦點后,光斑逐漸增大。
12.【答案】A
【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圖像在視網膜前面,所以眼睛是近視的。 近視時,晶狀體的曲率變大,會聚能力增強。
即為了增加屈光力,需要佩戴發散鏡片,使光線擴散,使成像位置后移。
13.【答案】B
【分析】眼睛可以直接看到實像和虛像; 光幕上可以呈現實像,但光幕上無法呈現虛像。
故A、B、C說法正確,B說法錯誤,故選B。
14.【答案】A
【分析】根據提供的圖可以看出,物距小于像距,從而產生倒立放大的實像。要使光幕上出現倒立縮小的實像,只需
需要同時增加物距和減小像距,所以當凸透鏡不動時,蠟燭遠離凸透鏡,光幕靠近凸透鏡。
4/6
15.【答案】D
【分析】A.放大鏡產生正立放大的虛像,與題意不一致; B、潛望鏡,平面鏡,所形成的虛像是正立且大小相等的,與問題不一致。
C、相機產生倒立縮小的實像,與題意不一致; D、幻燈機產生倒立放大的實像,與題意一致。
16.【答案】ABC
【分析】A、光幕上可以呈現實像,但光幕上不能呈現虛像,故A正確。
B、從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可以看出,實像包括放大像、縮小像和等尺寸像。 因此B是正確的。
C. 光幕上可以呈現實像,但光幕上無法呈現虛像,所以必須由光幕呈現實像。 因此C是正確的。
D、虛像是正立的,不能倒立,故D錯誤。
17.【答案】公元
[分析]顯微鏡物鏡焦距短。 舞臺上的物體位于物鏡焦距的一倍到兩倍之間。 它通過物鏡被倒置并放大。
真實的圖像; 該實像位于目鏡焦點內,通過目鏡形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18.【答案】BCD
【分析】A、為了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實驗環境應該暗一些,這樣蠟燭的圖像就會更清晰。 故A錯誤;
B、點燃蠟燭,調節凸透鏡和光幕的高度,使燭焰中心、凸透鏡和光幕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這將使實驗
中的實像基本上可以在光幕的中心,所以B是正確的;
C、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體的近像和遠像變大; 此時,如果將蠟燭移離凸透鏡,為了找到圖像,光幕應向
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知識點解析高一物理透鏡成像公式,故C正確;
D、由于得到的實像是倒置的,蠟燭燃燒的時間越來越短,光幕上蠟燭火焰的圖像應該向上移動,所以D是正確的。
19.【答】AC
【分析】A、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 圖A中的像是虛像; 圖B中的圖像是真實圖像,所以A是正確的;
B、圖像A成為正立放大虛像,物距小于焦距; 圖像B成為倒立放大實像,物距大于一焦距且小于兩倍焦距,所以B
錯誤;
C、圖A變成虛像,物距變小,像變小; 圖B變成實像,物距變大,像變小,所以C是正確的;
D、圖A中的成像規則可適用于放大鏡; 圖B中的成像規則可以應用于投影儀,所以D是錯誤的。
20.【答案】公元
【分析】【1】假設凸透鏡的位置不變,交換蠟燭和光幕的位置,根據光路的可逆性,由凸透鏡成像
從規則可以看出,它變成了一個倒置放大的實像。 因此,A符合題意;
[2]根據題意,此時蠟燭火焰在光幕上呈現出明顯縮小的圖像。 物距大于兩倍焦距,像距在一焦距到兩倍焦距之間。
因此,為了使蠟燭火焰在光幕上呈現清晰的放大圖像,物距應滿足:f<u<2f,像距在2f之外。 所以公元前
不符合題意; 故D符合題意;
21.【答】短; 長的; 目鏡放大倍數; 物鏡放大倍數。
【分析】顯微鏡的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所以放置在載物臺上的物體在物鏡焦距的一到兩倍之間。
通過物鏡形成倒立的放大實像。 該實像位于目鏡焦點內,通過目鏡形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該數字等于物鏡和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
22.【答案】A; 凸; 比...更棒
【分析】從遠視產生的原因來看,即遠視是由于晶狀體曲率變小,會聚能力減弱,使影像出現在視網膜前方。
圖A為遠視眼的成像情況。 為了使圖像出現在視網膜上,需要預先將光線會聚,并佩戴會聚透鏡,即凸透鏡。 25cm是正常的
普通人眼睛的明視距離大于25厘米時稱為遠視,小于25厘米時稱為近視。 因此,遠視眼的明視距離大于25cm。
23.【答案】小于; 減少
【解析】放大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凸透鏡在物距小于一焦距時的成像情況。在查看自己的指紋時,凸透鏡的作用就像
使用放大鏡時,因焦距為10厘米,凸透鏡應放置在距離手指10厘米以內的地方; 利用凸透鏡觀察窗外的距離
此時物體與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倍透鏡焦距。 從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可以看出,結果是倒立的縮小現實。
圖片。
24.【謎底】凸; 收斂
【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該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故為凸透鏡。
25.【答案】倒立; 真實的。
【解析】根據題意,凸透鏡的焦距=10cm,則2=20cm; 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凸透鏡前25cm處,則物距
FF
u=25cm>2f。 因此,凸透鏡產生倒立的、縮小的實像。
26.【答】【1】c; [2] 一; [3] d、e; [4] 一; [5] 小; 小的; [6] 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
【分析】根據物體超過一焦距成實像的事實,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1]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c點超出一個焦距時,物距最小,像最大。
[2] a點超出一個焦距時,物距最大,像最小。
[3] 一個焦距內的一點<,形成一個直立的、放大的虛像; 作為焦點的點不會形成圖像,因此屏幕上兩點之間不會出現圖像。
eUfdd,e
[4]如果點超出了一個焦距,則對象距離是最大的,并且圖像距離最小。
[5]物體距離焦點外的凸透鏡越遠,圖像越小,圖像距離越小。
[6]當對象從點A到B點移動時,對象和圖像之間的距離的變化模式為:對象距離減小,圖像距離增加,圖像增加。
27. [答案] [1]燈屏; [2] u> 2f; [3]前; [4] C; [5]凹面。
[分析] [1]蠟燭火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要光軸上,因此圖像在光屏的中心;
[2]在圖片中,形成了倒置和減少的真實圖像。 蠟燭應放置在焦距的2倍的位置,因此U> 2F;
[3]凸透鏡的成像定律是:隨著對象距離的增加,圖像距離降低。 因此,當蠟燭從凸形鏡頭移開時,蠟燭火的圖像將落在燈罩前。
5/6
[4]如果圖像在燈屏的前面,則意味著焦距很小。 為了獲得清晰的圖像,應使用具有較大焦距的凸透鏡。 C。
[5]在字幕[3]的情況下,蠟燭火的圖像將落在光屏的前面; 當一雙眼鏡在蠟燭和凸鏡之間放置時,
靠近凸透鏡,結果再次是燈罩上的清晰圖像,表明眼鏡對光線有不同的作用,并且眼鏡是凹面鏡片。
28. [答案]因為填充水的球形魚缸等同于凸鏡,所以它對光有融合作用,將陽光集中在窗簾上的某個點上,溫度
玫瑰,窗簾著火了。
[分析]透明的球形魚缸充滿水后,中間和邊緣厚,類似于凸透鏡。 凸透鏡對光有融合作用。 當陽光穿過球時
當魚缸形狀時,它將集中在窗簾上的某個點上。 窗簾上的聚焦點的溫度將升高,窗簾將被點燃。
29. [答案]解決方案:可以從abo∽ab′o的數字中看出
所以
AB的高度為H,對象距離為U,并且圖像距離為V,然后圖像高度H =
12
答:就像高度h是
[分析] AB的高度為H,對象距離U,圖像距離v。可以使用相似三角形的相應側面的比例獲得圖像高度H。
30.【答案】
[分析]連接AA'并擴展主光軸的交點是凸透鏡的光學中心位置,即凸透鏡的位置;
通過點A繪制平行于主光軸的線,與凸透鏡上的特定點相交,通過此點連接a'并擴展了它,以及它在主光學軸上相交的位置是焦點F。
31. [答案](1)焦距; 圖像距離; (2)凹面,0.25(3)d; (4)進行眼睛鍛煉,不要在太強壯或太暗光下閱讀,等等。
[分析](1)眼球就像相機。 鏡頭和角膜作為凸透鏡一起工作,從視野中的物體中收集光。
物體的圖像在視網膜上形成,信號通過視神經傳輸到大腦,我們看到對象,并且對象變為倒置,減少的真實圖像;
(2)近視眼的鏡頭和角膜更厚,具有強大的收斂能力。 查看遙遠的物體時,圖像將在視網膜前面。
為了使圖像準確地在視網膜上,應延遲光線以收斂,以使形成的圖像相對于鏡頭向后移動,因此應佩戴發散的鏡頭,即凹面透鏡;
因為玻璃的功率等于焦距時間100的倒數,所以焦距f == 0.25m;
(3)根據問題:正常眼睛的遠處很遙遠。眼睛可以看到的最接近的點被稱為近點。 正常眼睛的近點離眼約100英尺。
10厘米。 因此,正常眼睛的觀察范圍是:10厘米到很遠。
(4)眼保健對于防止眼睛疲勞非常重要。 不要讀太強或太暗光,不要在躺下或騎車時閱讀,也不要進行眼睛鍛煉。
等待。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