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明德學院始建于2001年6月,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由貴州工業大學國際合作學院更名為貴州工業大學明德學院。 同年8月,貴州工業大學與貴州大學合并,組建新的貴州大學。 學校名稱:貴州工業大學明德學院更名為貴州大學明德學院。 2013年9月,貴州大學與泰豪集團合作舉辦貴州大學明德學院。 目前,學院在校學生人數超過10000人。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586人,其中教授(含其他高級職稱)30人(占5.62%),副教授(含其他副高級職稱)147人(占27.52%); 具有博士學位25人,碩士研究生296人,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0.11%。 學院現有具有企業工作經歷和相關專業領域職業/實踐資格證書的“雙師型”人才137人,占教師總數的25.65%。
2017年,學院全面遷入新校區,實現獨立校區辦學。 學院新校區坐落在美麗的花溪大學城。 學院占地955畝,建筑面積56萬多平方米,其中教室和學生公寓9.2萬多平方米。 12萬平方米,其中實驗室37000多平方米、圖書館24000平方米、體育館6000平方米、雙創中心2600平方米。 學院教學、生活設施齊全,已成為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新機制本科獨立學院。
貴州大學與泰豪集團緊密合作,學院堅持“依托貴州大學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借力泰豪集團優質產業資源和強大資金支持”,整合雙方優質資源政黨來辦學。 貴州大學始建于1902年,是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學貴州理工學院正方教務系統,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 擁有眾多優質教學資源和突出的學科建設成果。 立足貴州,全面服務貴州經濟社會。 發展為貴州乃至全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 貴州大學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為學院提供了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 泰豪集團成立于1988年,2002年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致力于信息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是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中國企業500強之一。 公司已形成以智慧能源、軍工裝備、數字創意、智慧城市、創投業務為主的發展格局。 在全國擁有40多家分公司和子公司,以及10多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產品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泰豪集團為學院提供優質的產業資源和強大的資金支持。
學院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毛澤東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以人才培養能力全面提升為關鍵,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秉承“明理明德、誠信治學”的校訓,積極探索“產學研融合”的辦學模式抓好“招好學生、教好學生、育好人、找到好工作”的教育鏈條,踐行學校——以“建設一個專業、培養一批人才、服務一批企業、形成一個產業”的辦學理念,形成“??全員”育人理念。 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學科建設為龍頭、科學管理為基礎、社會需求為導向,對標貴州扶貧、大數據、大發展三大重點的育人機制。實施“三主一先”(大數據、大文化、大健康、高級*)人才培養戰略的戰略行動,培養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具有較強獲取知識和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本科生創新思維能力人才。
學院通過合理設置和及時調整學科和專業結構,形成了以工科專業為主體貴州理工學院正方教務系統,經濟、管理、藝術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和專業體系。 現有6個教學單位:信息工程系、數字媒體系、健康管理系、電氣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經濟管理系。 教育部注冊專業包括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網絡與新媒體、公用事業管理、機器人工程、市場營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數字媒體藝術/技術、生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建筑學、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會計學、財務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英語、土木工程等39個本科專業,其中工科專業18個,優勢明顯在工程領域。 18年來,學院已培養畢業生18000余名。 近年來,學院年終就業率均超過95%,部分工科專業就業率連續多年超過98%。 18年來,學院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全國獨立學院綜合排名提升至第59位。 連續三年位居貴州省獨立學院第一。 學院逐步形成國際化辦學特色,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全國十強獨立本科院校”和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業十強應用型大學”,為貴州經濟輸送更多的高級應用型本科人才和社會發展。
貴州工學院是一所什么樣的大學? 2020年貴州工學院簡介>>貴州工學院是一所什么樣的大學?2020年貴州工學院簡介
貴州大學學院 2020年什么是理工學院 貴州理工學院簡介 什么是工科年
為了讓全體2020年高考學生及家長更好地了解2020年貴州工學院最新概況、2020年貴州工學院校園環境、貴州工學院本科招生專業、貴州工學院本科教育實力等2020年貴州工學院最新相關信息。 我們為全體2020屆高考考生及家長準備了2020年貴州工程學院最新概況。 請速速查看!
想了解更多有關您喜愛的大學的信息嗎? 想一鍵輕松了解高校風景嗎? 掃描下方二維碼,告別不必要的搜索,瞬間帶你走進真實的校園!
貴州工程學院簡介及學校概況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教育部、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貴州工學院實施產業強省戰略,城市化驅動的科學和工程應用戰略。 為滿足專業人才需求,2011年7月啟動創建。2012年3月,教育部批準籌建。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正式批準在原貴州工學院、貴州工業大學設立工科類院校。 是一所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公共工程省屬普通本科院校。 2016年4月起,正式獲批招收國際學生。 2017年1月,被批準為國家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大學之一。 2017年8月,作為輪值主席單位和常設秘書處單位,發起成立“中國-東盟大學創新創業聯盟”。
學校位于祖國西南避暑勝地貴州省貴陽市,擁有兩個校區。 主校區位于貴陽市西南阿哈湖畔的蔡家關,占地866.7畝。 擁有優雅的學習、生活環境和齊全的教學科研設施; 新校區位于貴安新區花溪大學城,占地約1757畝。 項目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中。 現有教職員工863人。 其中,國家百千人才工程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新世紀杰出人才2人教育部優秀人才中,省級核心專家1人,省管理專家4人。 、省*特殊津貼1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黔靈學者”1人、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貴州省百人級創新人才培養目標2人、貴州省千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標桿2人,省名師1人,省優秀教師4人; 高級職稱79人(其中二級教授2人,三級教授7人),副高級職稱376人,博士1人。 222人中,具有碩士學位455人。
學校秉承“高起點、開放”的辦學理念和“立足貴州、輻射全國”的服務定位,秉承“知行合一、厚積薄發”的校訓。 ”和“夯實基礎、提高能力、保證質量、培育特色”的辦學理念,積極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堅持“人才培養“以學科建設為基礎,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隊伍建設為關鍵,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走“創建特色學校、樹精品學校”的內涵發展道路。以人才立校、人才興校、科技強校”,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注重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培養“責任強、技術精、善意”為社會培養重視管理、強調實踐、追求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校設有17個學院,2個基礎教學部,33個本科專業。 與英國貝德福德大學聯合培養1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本科專業。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和國際學生11465人。 207人。 擁有多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省級特色培育專業、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創新創業中心。 “材料科學與工程”獲批地區一流人才培養學科;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獲批省級重點學科; “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機械工程”被批準為省級重點學科。 *及其自動化”獲批省級重點支持學科;“航空航天科學與技術”獲批省級重點培育學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化工技術”獲批省級重點培育學科學科等;并按照“學科-專業-平臺-團隊”一體化建設思路,重點建設“大數據科學與技術”、“新材料開發與利用”三個優勢特色學科群“資源勘探工程”獲批全國高校第一批黃大年式教學團隊;獲批“航空航天”等3名省級科技創新人才新材料與焊接技術”、“水果釀造工程技術”、“能源化學轉化新材料”團隊;獲批“重金屬原位控制與生態修復創新團隊”、“智能優化與數據挖掘團隊”、“隱性貴州省普通高校“存款探索團隊”等科技創新人才團隊; “貴州省綠色工藝工程人才基地”和“貴州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人才基地”被貴州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批準為省級人才基地。
學校獲批成立貴州省“互聯網+”產業技術研究院、貴州省智慧旅游產業發展研究院、貴州省健康醫療產業技術研究院; 獲批建設國家級眾創空間“健康智創創客”。 航天”和貴州省“貴州省工學院院士工作站”、“貴州省特種功能材料2011協同創新中心”、“貴州省電力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和“貴州省輕金屬材料制備技術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貴州省“磷煤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特色重點實驗室”、“巖溶工程地質與隱伏礦產資源特色重點實驗室”、“氟硅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農業大數據工程”省級普通高校研究中心;高質量建設“高密度科學與工程計算研究所”和“分析測試中心”兩大公共科研平臺;“工程培訓中心”被列為省級普通高校科研中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 “貴州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被列為貴州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面向未來,貴州工學院立足貴州省發展的主基調、主要戰略需求和人民群眾加快發展的新期待,繼續發揚“時不我待、搶占先機”的辦學精神。日日夜夜努力奮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感恩奮進,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以開放的胸懷匯聚人才,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辦學,以嚴謹求實的校風教書育人,努力建設高水平學校。西部一流、人民滿意的一流理工大學。 貴州將與全國同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點擊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當數網考試】,一鍵獲取你的高考全方位指南。 *用戶打開微信搜索【當數網考試】,將高考揣進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