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知識點總結
1.排量
⑴定義:從初始位置到最終位置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
⑵物理意義:位移是表示位置變化(變化)的物理量。
⑶位移是一個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距離和位移
(1)距離: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位移:用于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有向線段。 【學生練習】(1)一個人沿著周長100米的圓形噴泉行走。 當他走了半圈時,他的位移和行走距離是多少? 四分之一圓呢?
(2)球從3米高處落下,被地板彈起,在1m高處接住。 那么,小球移動的距離和位移的大小分別是多少呢? (4m;2m) [提問] 請您總結一下位移和距離的區別和聯系? 是否存在位移大小等于距離的時刻?
(2)區別:①距離表示運動軌跡的長度與路徑有關,而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化只與起始位置和結束位置有關,與路徑無關。路徑。
3.向量和標量
通過剛才兩個物理量的研究,我們知道物理量有兩類。 一類只有大小而沒有方向,如距離; 另一種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位移。 我們將第一種類型稱為標量,將第二種類型稱為向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標量:只有大小而沒有方向的物理量。
素材點知識點總結
1.粒子:在某些情況下,當研究物體的運動時,該物體被視為具有質量的點,而不管其形狀和大小。 這樣的對象模型稱為“粒子”。
“粒子”是“物體”最簡單的模型之一。
注:⑴“粒子”是為了研究方便而引入的“理想模型”,是最簡單的模型(以后還會遇到人體模型、彈簧振子模型等)。
⑵“粒子”是模型,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代替實物。
第二部分:高中物理第一章關于時間和位移的知識點
1. 時刻和時間間隔
(1)可以在時間線上表達時刻和時間間隔。 時間線上的每個點代表不同的時刻,時間線上的一條線段代表一段時間(畫一條時間線來說明)。
(2) 學校實驗室常用秒表、電磁計時器或頻閃攝影來測量時間。
2、距離和位移
(1)距離:粒子實際運動軌跡的長度。 它只有大小而沒有方向,是一個標量。
(2)位移:是表示粒子位置變化的物理量。 它具有大小和方向,并且是一個矢量。 它由從初始位置到最終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 位移的大小等于粒子的初始位置和最終位置之間的距離。 位移的方向是從初始位置到最終位置。 位移僅取決于初始位置和最終位置,與運動路徑無關。
(3)位移與距離的區別:
(4)一般來說,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距離。 只有當粒子沿直線運動而不改變方向時,位移才等于距離。
3.向量和標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標量:只有大小而沒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直線運動中,兩點位置坐標之差代表物體的位移。
常見測試點及方法
這部分知識并不是很難。 在日常練習中可能會出現什么叫做位移,而且經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但在高考中單獨出現的機會比較小。
常見誤區提醒
時間和瞬間:時間代表一個積累的過程。 它是無數連續的時刻,即時間點累積的結果。 它包括物體的運動和發展過程,對應著一個運動過程。 時刻是指沒有延續、無法累積的某個時間點。 它是物體運動和發展過程中所達到的某種狀態。 如果我們把時間看成一個視頻過程,那么一個瞬間就只能是一張照片。
位移與距離:距離是初中甚至小學學生接觸到的一個概念。 它在學生的意識中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然而,為了學習物理,我們都必須強迫自己接受位移的概念。 很容易理解,距離是我們走過的路徑的總長度,而位移則代表物體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的變化,表示為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之間的線段長度。 在物理學中,距離需要考慮物體的具體運動過程,而位移則不需要考慮這些。 例如:小明從家步行5公里到學校。 我們需要專門考慮小明的移動路線,但是要考慮小明的位移,我們只需要從小明的起始位置(家)到小明的最后位置(學校)即可。 ),線段的長度代表位移的大小,線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不用考慮小明具體走的路線。
向量和標量:由于標量只有大小而沒有方向,因此只需直接對其進行代數運算即可。 由于向量有方向*,因此在對向量進行運算時應遵循平行四邊形規則。
第三部分:高一物理必修課距離和位移知識點
距離和位移 (a)
(1)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 距離是粒子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一個向量,可以用從初始位置到最終位置的有向線段來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體從初始位置到最終位置的直線距離。 距離是一個標量什么叫做位移,是質點運動的軌跡。 長度。 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
(3)正常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距離和位移是不同的。 只有當質點沿單一方向做直線運動時,距離和位移才相等。 圖1-1中粒子軌跡acb的長度是距離,ab是位移s。
(4)在研究機械運動時,位移是可以用來描述位置變化的物理量。 距離不能用來表示物體的精確位置。 例如,如果有人從o點步行50m,我們無法知道終點。 地點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