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物理系
專業名稱: 物理學
北京大學物理系
1902年,在首都大學(北京大學前身)設立數學物理系,這是我國數學、物理高等教育的開端。
1913年,北京大學設立物理系(后改稱物理系),是我國最早的物理本科專業。
抗戰時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建立的西南聯大物理系,培養了李政道、楊振寧、朱光亞、鄧稼先等杰出科學家。
1952年,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煙臺大學的物理精英并入新的北京大學物理系,聚集了一大批中國物理界的領軍人物,使北京大學物理系成為中國物理界的佼佼者。中國高校最大的物理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
北京大學物理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兩院院士105人。
23名“兩彈一星”英雄中,有12人在北大學習、工作。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成立于2001年5月18日,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一步。
物理學院由原物理系、原地球物理系大氣科學專業、原技術物理系核物理專業及附屬機構、原天文系、原重離子研究所組成物理及一些交叉研究機構,擁有教職員工320人。 1,500 名學生。
合并后的物理學院擁有精良的實驗設備和一流的師資隊伍。 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長江特聘教授8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973工程首席科學家1人,教授77人,博士生導師78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2個物理與大氣科學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8個國家重點學科: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天體物理、顆粒物理與核物理、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氣象科學、核技術擁有8個博士點和4個博士后流動站,學科整體實力位居國內高校第一。
在學科建設方面,北京大學物理學科屢創國內新先例,始終走在全國高校前列。
北京大學物理學科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理論物理、凝聚態與材料科學、現代光學、納米技術、生物物理學、天體物理與宇宙學、粒子物理與核物理、核技術極限應用、大氣科學等,涵蓋了物理科學的主要研究領域。
學校的本科教學體系中西結合,在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培養物理基礎廣泛扎實、綜合素質優良、適合各領域工作的優秀人才。
物理學院實行多元化、個性化的培養模式。
本科生無論專業如何,都在教育計劃和領導的指導下設計自己的課程計劃。
入學后第四學期,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物理、天文學、大氣科學三個專業。
學院成立了由12名具有豐富教育經驗的教師組成的本科商科指導委員會,指導學生的學習。
學生完成本專業后,有空閑時間可以在物理學院或全院范圍內選擇第二學位。
大部分基礎課程由具有豐富教學和研究經驗的教授組成。 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他們形成了優良傳統,并不斷改革創新。
部分課程聘請外籍專家用英語授課。
物理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二年級末開始,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參加了李政道學生設立的本科生科研基金等基金項目,以及導師資助的綜合物理實驗和科研項目,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他們的創新能力。
物理學院擁有物理學、大氣科學、天文學3個國家一級學科。
2006年,物理學院按學院招生本科生200人,其中中國工程物理研究所招生10人。
物理專業
北京大學物理專業師資力量雄厚,設備先進,學術氛圍濃厚。
幾十年來,幾乎所有物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材都來自北京大學物理學研究生專業分類,并在全國廣泛使用。 它深刻地影響和推動了我國的物理教學和人才培養。
1987年以來,有16項教材和教學研究項目獲國家特等獎和一等獎,在全國高校中遙遙領先。
在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方面,北大物理學也屢創國內新先例,始終走在全國高校前列。
北京大學物理系于1991年被評定為國家首批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經過8年的建設,于1999年11月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專家檢查評估,多次被評為優秀基地。
北京大學物理系有著優秀的教學和人才培養傳統,匯聚了一大批中國老一代物理學家和著名學者。
近年來,引進了一批年輕有為、活躍在科研第一線的青年學者,為物理系師資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
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長江特聘教授7人,國家杰出青年9人,教授70余人,博士生導師50余人,副教授50余人。
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擁有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與材料物理、光學、粒子物理與核物理、核技術及應用等5個二級學科,包括物理學多個研究方向。 擁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博士后流動站2個。
物理專業是活性物質世界基礎研究的前沿,是現代高科技的基礎。
受過良好物理教育的學生在微觀、介觀、宇宙材料科學的最前沿研究以及信息科學、生物工程、通信、宇宙、新材料開發、新能源等領域也具有獨特的優勢。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物理學院畢業生在國內外物理研究、高等教育、材料技術、信息產業、生物技術、能源等廣泛的就業領域擁有廣闊的基礎和廣闊的就業前景。技術、高新技術產品開發、企業。 管理學、金融研究與管理等
近年來,約50%的本科畢業生在國內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約30%的本科畢業生獲得美國和歐洲著名大學的獎學金。 只有10%的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職場。
物理學院對20世紀80年代本科畢業生的問卷調查顯示,其就業領域分布如下:科研、教育占32%; 信息技術行業28%; 13% 從事金融、貿易、商業和咨詢; 14%在半導體領域; 生物學占 14%。 工業2%; 傳統產業6%; 運動與健康2%; 律師 1%; 新聞媒體1%等
他們都認為物理學習為他們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氣科學專業。
大氣科學以地球大氣為主要研究對象,是理論與應用相兼容的科學。 其研究了解大氣的物理、化學和動力學特性,包括大氣的狀態、現象和變化,并預測和改造大氣環境。
此外,大氣科學還包括大氣與地面、海洋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它廣泛應用于環境科學、海洋學、人類活動和日常生活。
大氣科學系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北京大學物理系氣象專業。
20世紀90年代,為貫徹以素質教育為重點的教學改革政策,對大氣科學專業進行改革,2001年在物理學院成立了大氣科學系。
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專業物理學研究生專業分類,國內高校唯一的大氣科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
研究生擁有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氣象學(二級學科)兩個碩士、博士學位,均為國家重點學科。
還建有大氣科學博士后流動站和暴雨監測預報重點實驗室。
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我系已建立了堅實的教學和科研基礎。
現有教授8人,兼職教授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中青年副教授14人。
近年來,本學科加強了環境、生態、災害等方面的研究,承擔和主持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并多次獲得國家級獎勵。
本專業與國外合作與交流密切,與美國、香港、臺灣等多所大學或研究中心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并與韓國大學建立了中韓大氣科學研究中心。
聘請美國、日本、香港、臺灣等多位著名學者為客座教授。
有外籍教師在這里學習,也有外國學生在這里學習。
每年本專業大學生、研究生、教師出國深造,平均80%以上的研究生出國深造。
大氣科學系為大學生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有多個實驗室和一個大氣觀測場供學生使用,包括計算機集群、氣象衛星和全球定位系統接收處理系統、激光雷達和大氣氣溶膠探測系統等先進設備。
大氣科學專業除數學基礎、外語和學科訓練外,還重點發展計算機、信息、環境等相關領域,為學生提供自由、健全的發展方向。
在學習大氣環境的同時,還可以培養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和優秀的個人素質。
大學畢業后,可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從事大氣科學、環境科學、海洋科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
您還可以攻讀大氣科學、相關技術科目、跨學科研究和海外研究的研究生學位。
當前,適應學科整合調整、加強素質教育的需要,本系大氣科學專業的教育前景是:培養具有宏觀視野的人才。 除了擁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外語、大氣科學專業知識外,還可以對整個大氣層有深入的了解。 環境與地球系統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全球變化和未知世界創造新局面。
大氣科學系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的團隊,一起探索風雨的奧秘。
天文學專業
天文學是研究天體和宇宙的科學。 它以各種現代尖端技術為探索手段,收集和處理來自宇宙的全波段電磁輻射等信息,不斷深化和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它是當代自然科學的核心和前沿學科之一。
天文學與物理學的結合,使天文學進入了研究天體的物理狀態和過程、探索天體和宇宙的結構和演化的新階段。
2000年,北京大學天文系正式成立。 其前身是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天文專業。 2001年進入物理學院。
40年來,北京大學天文系為國家培養了數百名優秀畢業生,其中三人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五人擔任天文學家、副主任。
相當一部分畢業生成為國內外天文學界的重要學術骨干,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北京大學天文系的成立是在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
它與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共建的北京天體物理中心形成有機整體。
聯合辦學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推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密切合作。
北京大學天文系設有天體物理學碩士、博士、博士后流動站。
現有教授7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長江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7人)、副教授4人,并聘請10余名國內外知名學者為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天文系教師在星系與宇宙學、高能天體物理、射電天體物理、分子天文學、氣體星云物理、恒星物理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天文系教師與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的天文學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目前,天文系設有天體物理學和天文高技術及其應用兩個培養方向。
天體物理學方向培養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寬廣扎實的數學、物理基礎和豐富的天文知識,并經過嚴格的計算機、外語等專業技能訓練,具備初步的能力。從事天體物理學研究。
天文高新技術及其應用方向的學生除實現上述培養目標外,還將掌握天文新技術及其應用的相關知識。
由于相應領域天文新技術的進步,該方向的畢業生可以從事高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和大型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以適應各種工作需要。
近年來,天文系約80%的畢業生直接考入國內外著名大學和天文研究機構。
現代天文學充滿挑戰和機遇。
我們熱忱歡迎對天文學感興趣的同學加入我們的團隊。
北京大學物理系
北京大學學生評價:
學校品牌就是最好的證明。 總之,在求職之路上,你的學校背景已經為你邁出了第一步,剩下的就看個人創造了。 是北京乃至全國最好的學校之一。 職業要求很高,取得資格證書直接影響到以后找工作的起點。 實習經歷也很重要,實習經歷也很重要,實習經歷也很重要!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對以后的發展并不有利。 總之,不要沉迷于讀書,人際交往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