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微課堂(ID:)
物理學中有一些特殊的符號,有的是常數(shù)(常數(shù)),有的是量化的基本單位。 下面提到的特殊符號要么是數(shù)值,要么是物理量的單位。
攝氏度 (℃) 或開爾文 (K)
0 攝氏度 (℃) 在攝氏溫標上為零,0 開爾文 (K) 在熱力學溫標上為零,即絕對零。
兩者的關系是:
0℃=273.15K;
0K=-273.15℃。
絕對零(0K??)是低溫的極限,理論上是無法達到的。
標準大氣壓
1atm = 760 mmHg = 76 cmHg = 1.013×10^5 Pa = 10.336 mH2O。
標準大氣壓值的規(guī)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發(fā)生了數(shù)次變化。 最初規(guī)定以溫度0℃、緯度45°、晴天時的海平面大氣壓為標準大氣壓,大約相當于76厘米汞柱的高度。 后來發(fā)現(xiàn),這種條件下的大氣壓值并不穩(wěn)定,會因風、溫度等條件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 因此,規(guī)定76厘米水銀柱的高度為標準大氣壓值。 但后來發(fā)現(xiàn)高達76厘米汞柱的壓力值也不穩(wěn)定。 汞的密度因溫度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 g值也隨緯度變化。 為了保證標準大氣壓是一個固定值,1954年第十屆國際計量會議決議規(guī)定,標準大氣壓值為:1個標準大氣壓=N/m^2。
原子質量單位
1u = 1.×10^-27kg。 質子的質量為 1.,中子的質量為 1.,氦核(α粒子)的質量為 4。根據(jù)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E = c^2m (ΔE = c^2Δm ),當發(fā)生核反應時,如果反應前后的質量損失了1個原子質量單位,則釋放的能量為 。
E=(3×108)2×1.×10 ̄27
=1.×10 ̄10焦耳
=931.5兆伏
光年
在天文研究中,宇宙的大小和一般星系之間的距離都非常遙遠,所以用光年作為計量單位比較合適。
它代表相當于地球的同量的倍數(shù),以便可以方便、形象地將地球與其他行星進行比較。
電子伏特
1eV = 1.6×10^-19 J,是電子在電場中被1V的加速電壓加速所增加的動能。 電子伏特值通常表示電場中帶電粒子的能量。
光速
c = 3 × 10^8m/s。 人們常說光速是30萬公里/小時,但實際上光在1秒內(nèi)傳播的距離是米,即29萬公里/小時。 光速是目前已知的最大速度。 當物體達到光速時,它的動能是無限的。 因此,按照目前人類的認識,達到光速是不可能的。
PI
π = 3.14。 π在數(shù)學中應該是一個“專有”的數(shù)字,但在物理研究中也經(jīng)常使用它,特別是在研究曲線運動時。
熱當量
1 卡=4.18 J。由于用于測量熱量的單位熱量(千卡)已不再使用,因此熱功的等價物出現(xiàn)在舊教科書中。 熱功當量反映了熱量與能量的等價關系,即1卡熱量相當于4.18焦耳能量。 1840年代,英國物理學家焦耳設計了一種用于測量的實驗裝置,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反復實驗,不斷改進實驗設計物理學家讀音,最終測量出更為準確的等效值。
萬有引力常數(shù)
G=6.67×10^-11N·m^2/kg^2。 這個常數(shù)與萬有引力定律有關。 萬有引力定律由牛頓提出,其表達式為:F=GMm/r^2。 萬有引力常數(shù)是通過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什設計的扭轉對稱性來測量的。 他測得的值為6.754×10^-11N·m^2/kg^2,與后來接受的值僅相差1.26。 %。 該值的確定具有重要意義。
普朗克常數(shù)
h = 6.×10^-34 J·s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在研究電磁輻射的能量分布時發(fā)現(xiàn),唯一可以相信的電磁波的發(fā)射和接收不是連續(xù)的,而是分段的,并且每一部分的能量等于hν,理論計算結果才能與實驗事實完全一致,其中ν是光的頻率,h是一個普適常數(shù),稱為普朗克常數(shù)。
普朗克創(chuàng)立了量子力學新理論。 受這一理論的啟發(fā),為了解釋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物理學家讀音,愛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在空間中傳播的光不是連續(xù)的,而是分成部分的,每一部分稱為光子,光子的能量與其成正比。頻率,即E=hν,式中h為普朗克常數(shù)。 這個理論后來被稱為光子理論。
單位制中的7個基本單位
單位制中,米(m)代表長度; 千克(kg)代表質量; 秒(s)代表時間; 開爾文(K)代表溫度; 摩爾(mol)代表物質的量; 安培代表電流強度。 (A); 坎德拉 (kd) 表征光強度。
厘米汞柱
76厘米汞柱是一個標準大氣壓值,也就是說76厘米高的汞柱產(chǎn)生的壓力是1個標準大氣壓。
靜電力常數(shù)
9.0×10^-9N·m^2/C^2。 庫侖通過扭力平衡裝置導出了著名的庫侖定律F=kQ1Q2/r^2,并測量了靜電力常數(shù)。
931.5 MeV,這涉及到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即E=c^2m(ΔE=c^2Δm)。 發(fā)生核反應時,如果反應前后的質量損失1個原子質量單位,就會釋放出931.5 MeV的能量。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實際值為 9.8 m/s^2(平均值)。 為了計算方便,常取10 m/s^2。 初中沒有引入重力加速度概念時,用常數(shù)g來反映物體的重量與質量的關系。 G=mg,g=9.8N/kg,即質量為1kg的物體靠近地球表面的重量為9.8N。
24個希臘字母的發(fā)音
希臘字母的常見含義
高中物理微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