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10月,《虎門條約》
中英虎門條約
內容:英國獲得部分最惠國待遇; 英國可以租用土地并為五戶人家建造房屋。 中英《五口通商憲章》:英國享有領事管轄權; 海關稅率為50%。 (注:《五口通商憲章》于1843年7月簽訂,后作為《虎門條約》的附件。)
南京條約,1842 年 8 月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
1)中國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2)外幣補償2100萬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4)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須與英國協商。
南京條約的影響:
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樹立了列強以條約形式侵略奴役中國的典范。
2)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演變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
4)反侵略、反封建成為中國人民肩負的兩大歷史任務;
5)中國歷史進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時期。
1844年7月,望夏條約
中美《望峽條約》
《南京條約》及其附屬條約除割讓領土和賠償外的一切規定; 擴大領事管轄權; 美國軍艦可以在各個港口自由航行; 五個人可以租用土地建造教堂和醫院。
1844年10月,黃埔條約
中法黃埔條約
除割地、賠款外,享有《南京條約及其附屬條約》的一切特權和《望夏條約》的一切特權; 武口允許修建教堂和墓地,中國必須保護它們。
1858年,《天津條約》
清政府與英、法、俄、美簽訂《天津條約》:
1)增開牛莊(后改為營口)、漢口、九江、南京等10個通商口岸;
2)允許外國人在內地自由旅游、貿易、傳教;
3)外國軍艦、商船可在長江各河口自由航行;
4)外交部長常駐北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
5)賠償英國400萬兩白銀,法國200萬兩白銀。
1860年,《北京條約》
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并燒毀圓明園。 清政府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
1)《天津條約》完全有效;
2)開放天津作為商港;
3)割出九龍分區第一區,即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并入英屬香港版圖;
4)英、法軍費補償金各增加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影響:它們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中國失去了更多的主權,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社會。
1891年,《辛丑條約》
清政府與英國、俄羅斯、日本、法國、德國、美國、意大利、奧匈帝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簽訂《辛丑條約》:
1)中國將向各國補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償還,本息9.8億兩;
2)摧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允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沿線重要地點;
3)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線”,界線內不準華人居住,各國派兵保護;
4)懲罰義和團運動期間參與反帝斗爭的官員,永久禁止中國人民建立或反帝組織,“對鎮壓反帝運動不力的官員立即開除” ;
5)總理衙門必須是外交部,在六部中排名第一。
1915年,《二十一點》
1915年中日《二十一條》主要內容:第一條,共四條,要求日本承認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并予以擴大。 二號文有七條,要求承認日本在滿洲南部和內蒙古東部的特殊權利。 日本對旅順、大連、南滿、安豐鐵路的租賃期限延長至99年。 第三號有兩條不平等條約有哪些,要求將韓冶平公司改為中日合資企業,不允許中方自行辦理。 第四條規定,中國沿海港口、島嶼不得出租、割讓給其他國家。 5號文共7條,要求中國政府聘請日本人擔任政治、軍事、財政等方面的顧問,并共同經營中日警察工廠和兵工廠。
俄羅斯侵占我國領土的過程
1858年,《璦琿條約》:占領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西60萬多平方公里領土;
1860年,《北京條約》:占領烏蘇里江以東40萬多平方公里土地不平等條約有哪些,包括庫頁島;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和1864年《西北可分割邊界條約》割讓巴爾喀什湖以東和以南約44萬平方公里;
1881年,《中俄修約條約》及隨后的五個劃界議定書割讓了中國西北地區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