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共同主辦的慶祝楊振寧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楊振寧1944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1945年赴美國留學百歲物理學家楊振寧,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已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振寧一生取得了許多成就百歲物理學家楊振寧,其中最著名的是與RL Mills合作提出的非阿貝爾規范場理論,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2003年回國定居后,他宣布將在清華大學任教,并將學術研究重點放在中國。
楊振寧還發表了友人鄧稼先題為“愿人長壽,萬里同程”的演講。
附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親朋好友:
非常感謝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中國物理學會共同舉辦的農歷百歲生日慶祝活動。 沒想到你邀請了這么多人,在不同的時間和我有很多互動。 正好是五十年前,1971年我第一次訪問新中國。那次訪問是我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因為它讓我第一次對新中國有了一點了解,而這種了解對我未來50年的人生軌跡影響很大。
那次探望,除了見到了住院的父親,還見到了很多親人和朋友。 最重要的一位也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是鄧稼先。 他 1971 年寫給我的一封信最近在一本書中出版。 這里的故事是這樣的。 中國原子彈爆炸后,美國報紙迅速刊登了各種新聞。 我注意到的一件事是鄧稼先是中國原子彈的設計者之一。 鄧稼先是我在中學、大學和美國時的摯友。 我覺得他和我的關系不僅僅是學術關系,而不僅僅是兄弟關系,所以我當然非常關注這個消息。 我還注意到的另一條新聞是,美國一家報紙說,毛主席派飛機到陜北,接美國物理學家韓春來北京,幫助中國制造原子彈。 我認識韓春是因為我和她在芝加哥大學同一個實驗室工作了20個月,她請我教她中文。 她沒有告訴我原因。 直到1948年3月,她才告訴芝加哥大學系的全體師生,她要去中國與陜北的男友結婚。
為此,我一直想知道這個消息是否正確,中國的原子彈是否是中國人自己制造的,沒有外國人的幫助。 因此,在 1971 年為期四個星期的訪問期間,我真的很想問這些問題。 韓春參與中國原子彈爆炸的故事是真是假? 不過這個問題比較敏感,所以我沒敢問。 在北京呆了幾周后,我終于要去上海了。 幾天后我將從上海飛回美國。 離開北京去機場時,鄧佳先送我。 當時北京的機場很簡陋,他就陪我走到了飛機的樓梯底下。 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他韓春是否參與了中國原子彈的設計? 他說他不這么認為,但他說他會向組織核實并告訴我。
于是那天他去聯系組織,組織告訴他,沒有外國人參與中國原子彈的制造。 除了一開始蘇聯人幫忙一點之外,基本上都是中國人自己干的。 他寫了一封信。 這封信第二天就寄到了上海。 當他到達時,我正在上海中心大廈。 我正在吃晚飯時,快遞員送出了這封信。 這封信現已發表在我的一本書中。 就在這本新書中。 這封信如果仔細看的話就很有趣,因為除了說他證實中國的原子彈基本上沒有外國參與之外,當然也沒有漢春。 這封信的最后有幾段話很清楚地表明,他在那幾周里多次見到我,他無法表達他想對我說的話,所以他在最后描述了他想對我說的話。這封信。 你想告訴我一些事,但我不知道該怎么說。 信的最后,他給了我一個希望,那就是“愿人們永生”。 他把“千里共賞月色”改成了“千里同程”。 當時我讀完信后并不明白這一點。 句子。 “千里共行”是什么意思? 后來我想了想,才知道其中的含義很深。 最近這封信發表后,我仔細讀了之后,覺得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可以對鄧稼先說:賈顯,我明白你所說的“共同道路”是什么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告訴你:我未來的五十年,將符合你們的“命運共同體”愿景,相信你們會對此感到滿意。 再見!
前瞻經濟學家APP資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