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顏老師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上海市初中物理競賽——“大同杯”。
該賽事迄今已舉辦31屆。 這次比賽的價值極高大同杯初中物理競賽試題,獲勝的學生往往可以依靠這次比賽通過自主招生的方式進入四所學校。
比賽分為預賽、半決賽和決賽三輪。
初賽
初步配額將分配給每所學校。 每個學校獲得的名額數量是不同的。 一般會參考該校往屆學生的獲獎情況。
該市約有6,000-8,000人參加了預賽。 全市統一命題,各區自主修改論文。 比賽時間一般定在每年第二學期后三周的周日上午9:00至10:30。
初賽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 近年題型為30道單選題+12道多項選擇題。 其中,單選題每題得3分,選擇題正確回答得5分,部分正確回答得2分,回答錯誤不得分。 知識點涵蓋初中所有物理知識。
根據以往的數據,各區的半決賽得分線差異較大,大致范圍在90-110分之間。 各區半決賽名額原則上參照往屆獲獎名額。
一般來說,中心城區分數較高,郊區較低,差距會達到12-15分(相當于2個多選+1個單選),甚至更高。
除了在各自的學區參加考試外,還可以選擇在業余物理學校參加考試。 近年來,野烏半決賽的得分線一直低于中心城市(一年,楊浦為108,野烏僅為96)。 這也是嚴老師支持大家去野屋搭坑的原因之一。
初賽考驗物理競賽的基本技能,包括物理概念的理解、數學知識在物理中的應用、計算能力等。初試的題型和難度每年變化不大。 150分中的130多分已經出現在擴展章節和歷屆試卷中。 在認真準備和總結的基礎上,你才能在考前充滿信心。
同時,如果你在預賽中獲得高分,你還可能在復賽前直接接到四所學校的電話,以確保自主招生名額。
復賽
半決賽將于初賽兩周后在大同中學舉行。 參賽人數約600人(今年630人),約占初賽參賽人數的8%-10%。
復賽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2小時。 題型分為單選、填空、計算、實驗、判斷和推理五類。
從題目來看,復賽的題目比初賽靈活很多,側重于測試物理素養(對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對物理實驗的掌握等)、理解能力和邏輯能力。能力。 復賽的一些物理模型在比賽書籍中還沒有出現過,需要閱讀題干,了解考試中的出題背景。
這就產生了兩種復賽的準備方式:
第一類是扎根初中物理知識,深入理解概念,根據考場現有知識現場理解題目。
第二種是提前學習高中物理知識,甚至是高中物理競賽知識,提前學習出題者能問的所有題型。
嚴老師不評價哪一種更好,但說到可行性,第二種選擇是可以的,而且如果在高中物理比賽中學得好,對復賽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復賽時,上海將進行統一評分,選出前105名候選人(近年來數量略有增加,請參閱:)。
其中,三等獎授予第46-105名,二等獎授予第31-45名。 前30名候選人將參加決賽(實驗測試)。 決賽和半決賽的成績將相加。 前15名授予一等獎,第16至30名授予二等獎。
綜上,大同杯一等獎獲得者15名,二等獎獲得者30名,三等獎獲得者60名。 復賽的題目難度會因每年出題的老師不同而有所變化,獲獎分數也會有所波動。 一般來說,滿分150分,80-90分即可獲得三等獎大同杯初中物理競賽試題,110分左右即可進入決賽。
決賽
決賽將于復賽后兩周舉行,主要考核初中物理競賽涉及的所有物理實驗。
業余物理學校和石頭學校在競賽課程的訓練中會安排特定的日子進行實驗訓練,一般是在暑假或寒假期間。 有興趣獲得一等獎的同學一定不要錯過。
其次,實驗訓練對于復試題也有幫助,因為復試有一類大題是專門考驗實驗水平的(筆試形式)。
決賽采用一對一監考制度。 (也就是說,一名考生配備一名監考人員,這意味著三十名學生將有三十名老師監考,這是一個很好的待遇!)最終獲獎名單每年大約兩周后公布。
一些花絮
盡管官方每年大同杯冠軍的數量是105名(15+30+60),但近年來,這一數字略高于這個數字。
這是因為考慮到每個學區的師資力量不同,我們會確保每個學區至少有一名學生獲獎。 比如上海第105名就是100分。 如果某區第一名是98分,三等獎分數將下調至98分。
大同杯歡迎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參加,但只有初二、初三年級的學生才有資格獲獎。 今年,一名初一學生進入決賽,躋身上海前30名,但沒有獲得TAT獎項。
初二年級獲獎學生約占獲獎總數的1/6(??今年獲獎學生122人,初二年級獲獎人數為22人)。 如今,獲獎學生趨于年輕化。
初二獲獎的學生同年12月被四所學校提前“口頭錄取”的機會很大。
招生郵報
1.關于零基礎、第一輪比賽、大同杯比賽沖刺,歡迎愿意上團課的家長聯系嚴老師。
電話號碼:
2、您可以登錄網站查看嚴老師的個人介紹。
(報名頁面有視頻介紹~)
3.歡迎掃描二維碼添加老師個人微信。
嚴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參加2018年大同杯回顧討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