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斌
(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實驗學校)
差異化教學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具體來說,它是面向所有學生、基于差異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全班學生實現全面成長。 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極大阻礙。 [1]初中生的家庭條件、家庭狀況、生活經歷、學習經歷、智力發展等存在一定差異。 傳統的教學方式只面向全體學生,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難以讓全體學生全面發展。 因此初中物理分層教學做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更加合適的課堂學習環境。
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目標的認識 (一)正確認識教學目標理念
課堂教學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初中物理分層教學做法,也會遵循一定的過程。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主線,是教學活動所需要達到的最終結果。 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經驗以及教學內容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2]同時,教學目標的制定也需要遵循明確、具體、可觀察、可衡量的原則。 在差異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設定的目標也需要遵循差異化原則。 因此,教學目標可以說是一個體系,是由一系列不同層次、層次的教育目標組成的目標體系。
(二)正確認識教學目標的作用
課堂教學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活動,具有低效性和盲目性的特點。 首先,教學目標具有方向性、主導性。 它不僅是教與學的行為準則,而且主導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其次,教學目標具有過程調節功能。 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因此,教學目標可以促進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和習慣。 最后,教學目標具有考核性和激勵性的特點。 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實施有效測試的基礎和前提,也具有激勵學生的價值。
二、初中物理課教學目標設計的差異化策略(一)教學目標設計需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
初中物理學科具有獨特的特點和性質,物理知識的學習也有一定的難度。 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容易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習過程中出現一定的障礙。 因此,教師在制定差異化教學目標時需要從學生個體差異出發。 [3]首先,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學習差異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在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時,可以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興趣、思維水平等進行調查和評價,從而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良好、一般、差三個等級,并根據教學內容為不同等級的學生設定差異化的目標。 例如,在描述第4節“流體壓力與流速的關系”時,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了解流體壓力與流速的關系,提高學生猜想和驗證假設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習能力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探究性實驗,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設計實驗流程,初步了解流體壓力與流量的關系。 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簡單地讓他們了解流體壓力與流量的關系。 在這樣的教學課堂中,雖然仍然很難兼顧學生的各種智力差異,但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更好地滿足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 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可以在完成不同難度的任務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2)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根據學生的異質性進行分層。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設計非常重要。 目標是學生學習的方向,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指導作用。 在制定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制定能夠激發學生探索欲望的目標,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制定差異化的物理學習目標時,教師可以設計1至4個層次的學習目標,引導不同素質水平的學生完成不同的目標。 在目標設計時,要包括基本目標和更高目標,才能照顧到班上所有的學生。 每個學生在學習和實現學習目標時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描述第3節“浮沉物體的條件和應用”時,最終的目標是要求所有學生了解浮沉物體的條件,了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分為1至4個層次的子目標。 例如:①探究浮力的浮沉情況; ② 了解船舶如何在海上漂浮; ③通過實驗了解重力與浮力的關系; ④舉例說明浮力在社會上的應用價值和原理。 在教學過程中,前兩個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是最基本的學習目標。 最后兩個目標需要根據學生的素質水平來劃分。 學生實現前兩個目標后,可以積極探索以下目標。 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是為還有學習空間的學生準備的,旨在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程知識。 這種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可以讓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得到照顧,使學生能夠完成自己本層次的學習目標。
(3)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進行安排。
中學物理知識全部以實踐為基礎,是一門探索性很強的學科。 因此,對于物理學學科來說,物理知識可以從現象到本質,或者從具體到抽象來劃分。 [4]由于物理知識有不同的難度,層次性很強,因此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師在設計差異化學習目標時,需要考慮到物理知識的層次性,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物理知識。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合理、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和物理知識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講第三節“能量的轉換與守恒”時,最終的目標是要求所有學生了解能量的轉化和轉移,并從能量守恒定律的角度解釋物理現象。 教師可以結合總體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分層的學習目標。 例如:①了解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初步了解章節中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 ②用物理概念描述一些簡單的物理問題,并根據物理現象提出假設性問題; ③詢問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設計簡單的實驗流程和步驟,并根據給定的實驗設備完成簡單的實驗; ④ 了解節能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對節能的理解。 在教學實踐中,設計漸進式學習目標,讓學生有步驟地開展學習活動。 這種探索知識的學習方法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以達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識的效果。 在這種教學方法下,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以便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學目標。 差異化教學理念的實際運用,可以讓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物理知識,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成長。 [5]同時,在設計差異化學習目標時,不能脫離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否則很難達到預設的效果。 跳躍式、間斷性的教學目標不符合設定差異化目標的原則,也會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