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極體 電介質在置于電場中時會發生極化。許多電介質的極化是駐極體,它與外部電場同時存在和消失。
。 還有一些電介質,在受到強外電場的影響后,去除外電場時,極化現象并沒有完全消失,極化電荷“永久”存在于電介質的表面和本體上。 這種被極化并在外界強電場等因素作用下能“永久”保持極化狀態的電介質稱為駐極體,也稱為永電體[1]。 具有持久極化的固體電介質。 日本物理學家江口源太郎于1922年左右發現日本 物理學家,當蠟和松香的混合物在外部增強電場中從熔融狀態凝固,然后去除外部電場時,固體混合物將長期保持極化狀態。 駐極體可以在周圍空間中產生電場,因此可以與永磁體等帶電體進行比較。 駐極體中存在大量的微觀電偶極子,它們通常取向混亂,不表現出宏觀極化。 這些偶極子可以在高溫和外部電場下定向。 冷卻并去除電場后,方向被凍結,同時在某個方向上保留主要的宏觀偏振。 駐極體的極化強度遠小于其中所有偶極子對齊時產生的飽和強度。 但在某些駐極體中,也可以獲得約10-2μC/m2的極化強度。 駐極體是一種具有較長弛豫時間的亞穩態極化電介質。 當外加電場去除后日本 物理學家,其極化強度會逐漸減小,其表面電荷會按指數規律或接近指數規律逐漸衰減。 駐極體的極化狀態在室溫下可以長期保存,但在高溫下很快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