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科學存在以來,我們的世界就因科學家提出的理論和研究成果而得到改善。 同時,科學與我們理解的神學完全相反。 科學和神學必須對立。 這個想法存在于很多人心中。 然而,到了晚年,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逐漸認同神學上的“造物主”理論。 就連當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楊振寧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相信“造物主”的存在。 但楊振寧所說的“造物主”就是我們理解的“上帝”嗎?
楊振寧接受采訪時被問到是否有上帝。 他回應道:我認為有一個創造者,因為這個原始世界的一切都不是巧合,有一套成熟且完美的運行規則。 同時,他還用麥克風來比喻。 如果沒有人類的創造,麥克風上的各個部件就不可能組裝成麥克風。 對于麥克風來說,人類是它的“創造者”,世界的一切規律也是它的“創造者”。 ,如果沒有外界的介入,就不會形成一套完整的運行邏輯。 但同時,楊振寧也表示,如果是大家正常認識中的“人形”神,那就沒有這回事了。 他只是相信,可能存在著一個由其他能量形成的“造物主”。
事實上,不僅是楊振寧,很多科學家在晚年都或多或少地暗示過“造物主”的存在。 正如楊振寧所說物理學家 楊振寧,整個世界的結構并不是偶然形成的。 能夠形成如此大能量的東西的存在物理學家 楊振寧,絕對不是偶然的。 例如,就我們人類文明的存在而言,大爆炸后,產生了數萬億顆恒星,遍布930億光年的宇宙。 我們可以觀測到的恒星大約有2500億顆,但這些可觀測到的恒星中沒有一顆是有生命的。 為什么眾多星系中,偏偏只有地球能夠孕育生命? 地球存在了46億年,經歷了幾次大滅絕,終于在200萬年前開始有智人的存在。 在這200萬年里,智人也經歷了同樣的過程。 經過幾次分裂和進化,現在的人類終于存在了。 如果這期間稍有差錯,人類就沒有了。
整個銀河系中還有無數的恒星和行星。 即使這些恒星即將誕生生命,也需要數億年的發展,智慧生命體才會出現。 即使現在地球上有生命,也需要幾千萬年的進化才能出現像人類這樣的生命形式。 所以這些看似存在、合理的東西,實際上是基于非常嚴格的科學邏輯而存在的。 我們生活的整個世界是嚴格科學邏輯下的一個奇跡。
這個世界的存在,是億萬年來無數法則的碰撞,而這龐大宇宙中運行的一切法則,都可以用幾個公式解釋清楚。 這些科學家計算出的公式源自一套邏輯和規則,它們可以很容易地解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但這些運算公式雖然是科學家發現并推導出來的,但它們卻一直存在于這個宇宙中。 無論科學家是否發現它們,都無法改變它們存在的事實。 而且,人類的一切創造都是基于這些現有的規律,但人類無法自己創造規律。 而這些公式一旦稍有改變,哪怕是一個數字的變化,也無法解釋宇宙的存在。
楊振寧解釋的出發點其實與神學無關。 只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造物主的存在,因為科學的存在并不能完美地解釋所有發生的現象。 這些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將歸于“神學”,但物理學中的“創造者”仍然是一套運行邏輯物理資源網,或者說是驅動宇宙運行的規律。
最重要的一點是科學是可以被證明的。 科學家發現的一切規律都可以證明宇宙規律。 我們也可以通過實驗來證明這些定律的存在。 就像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發現牛頓定律,但“神學”卻無法被證明。 這是科學與神學最大的區別。 楊振寧關于“造物主”可能存在的說法,也是因為他對宇宙沒有完整的認識,所以他只能對未知進行概括,因為可能存在某種力量,推動著宇宙法則的運行。宇宙。 如果真的有一個“造物主”,我相信這就是宇宙的法則,因為沒有這些法則,萬物就無法運轉。
無論是人類生存的世界,還是宇宙深處的秘密,我們都知之甚少。 距離揭開“造物主”的面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未知的探索對于人類的進步也很重要。 原因是我相信人類的智慧能夠解釋未來未知的現象。
神學是“終極”科學嗎? 頂尖科學家口中的“造物主”是誰?
物理學家楊振寧為何在晚年承認相信造物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