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標準化要求
1、圖紙規格:
1. 光學測繪
(1) 光的實際傳播路徑應采用帶箭頭的實線表示,光的反向延長線應采用不帶箭頭的虛線表示。
(2)繪制光線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畫出入射點處的法線(用虛線表示)初中物理磁學作圖,然后根據反射角與光線的關系畫出光線入射角或折射角和入射角。
(3)利用平面鏡的成像特性繪圖時,應畫出物像連接線。 物像與鏡面的距離相等,并應在圖中清楚地顯示物像連線與鏡面的垂直關系,但不一定必須畫出等號和垂直符號。 除物體外,鏡子延長線、物像連接、虛像等輔助線均用虛線表示。
(4)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用物理示意圖表示,也可以用線段兩端帶有箭頭的元件符號表示; 透鏡的主軸可以用點線、短劃線或實線表示。 當定性地描繪光線經過透鏡后的偏轉時,可以將光線的偏轉位置描繪在第一折射點、第二折射點或透鏡中的任意位置。
2、電氣圖
(1)畫電路圖時,交叉連接導線的連接點處必須畫實心點(無論是交叉連接還是T形交叉連接)。 (這種一致的要求更容易實現)
(2)連接實物圖時,導線應避免交叉。 如果物理電路涉及兩個量程的電流表或電壓表,并且無法清楚地確定儀表所使用的量程,則可以連接大量程或小量程。
(3)磁感應線可以用虛線或實線表示(因為初中教材用虛線,高中教材用實線)。
3.機械制圖
(1)繪制力的示意圖時,可以用線段的起點或終點來表示力的作用點(用線段的起點或終點來表示點)在表達某種特定的力時初中物理磁學作圖,每種力都有自己的優點(建議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習慣進行選擇),但在同時制作多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示意圖時,出發點是不同的。或者線段的端點應該一致,如果幾個力的大小不同,代表力的線的長度應該有相應的差異(例如繪制漂浮和下沉物體的受力圖)。
(2)畫力的示意圖時,必須將重力的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處。 物體做平移運動時,除重力外的力的作用點可以畫在物體的重心處,也可以畫在實際作用點處(建議將力的作用點畫在實際作用點處)力圖初始教學階段的作用點)。 經過“二力平衡”教學后,在重心處畫出各力的作用點)。
(3)重力用特殊字母G表示,摩擦力按習慣可用f表示,支撐力(或壓力)按習慣可用N表示,其他力用F或F加相應下標表示(下標可以是阿拉伯數字、漢字或字母符號等)。
(4)杠桿臂可用兩端帶箭頭的實線、帶括號的實線或帶括號的虛線表示; 力臂與力作用線之間的垂直關系應在圖中清晰可見。 但不必繪制垂直符號。
2.計算題格式規范:
在寫計算題的求解過程時,不必遵循“已知、求、解、答案”的格式,只要按照“解”之后的順序寫出求解過程即可。 求解過程需要編寫公式并將數據帶入過程中,并且結果必須有數值和單位。 一些計算問題的重要步驟應該有簡短的文字描述,有助于解決問題。
(1)寫公式時,可以直接寫基本公式變換后的推導公式。 例如,如果電壓和電流已知,則在計算電阻時可以直接使用公式R=U/I。
特別是,教科書上沒有給出“燃料熱值的計算”、“熱機效率的計算”、“給定物體重量計算滑輪組自由端拉力”等具體公式。動滑輪與懸掛物的重量”。 ,求解時不需要寫公式。
(2)物理公式中使用的物理量字母應規范。 如果一道題中用同一個字母來表示同一個物理量在不同狀態或過程中的不同值英語作文,則該物理量的字母應該用下標來區分。 意思應該盡可能清楚。
(3)對于需要求解方程組的計算,所列出的方程是指能夠與本題中的物理量相對應的具體關系表達式(而不是一般公式)。 建立方程時,應首先推導字母表達式,然后指定包含未知量的方程。
(4)對于“數據導入過程”,帶入的值可以是單位統一后的值,但最終結果必須有值和單位。 根據習慣,單位一般用括號括起來。
關于g值的問題,如果問題沒有具體注明10N/Kg,則應帶入為9.8 N/Kg。
(5) 物理數據為近似值。 一般來說,不宜使用無理數或分數作為最終結果(按字母順序排列的結果除外)。 如題無特殊要求,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后2位。
3、主要實驗測量工具或儀器及讀數規則
可以使用的基本測量工具或儀器僅限于9種:液體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托盤天平、量筒、刻度尺、秒表、彈簧測力計(“秒表”比以前多了)課程改革”,因為《課程標準》第23頁要求“能夠使用適當的工具來測量時間”,而教材第38頁談到“運動場和實驗室經常使用秒表來測量時間” )。
對于刻度讀數,需要估計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對于其他測量工具(液體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托盤天平、量筒、彈簧測力計),應避免出現指針未對準分度值(刻度線)的情況,無需估算閱讀。
初中繪圖與計算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