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必考公式的整理歸納
我們在高中的數學課上學習大量的公式,這種公式都特別地重要,在高考將至之時,我們須要將這種公式歸納好,之后進行理解和記憶。下邊是斗蟹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高考數學必備的公式和知識點,希望對你們有用!
高考數學公式
一、常用數學量數學公式
1.速率v=s/t;
2.密度ρ=m/v;
3.浮力P=F/s=ρgh;
4.壓強F=G排=ρ液gV排=G(漂浮或懸浮)=F向下-F向上=G-F’;
5.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
7.功率p=W/t=Fv;
8.機械效率η=W有/W總=Gh/Fs=G/nF=G/(G+G動)=fL/Fs(滑車架水平拉物體克服磨擦力作功);
9.熱量:熱傳遞吸吸熱Q=cm△t;燃料完全燃燒Q=mq=Vq;電熱:Q=I2Rt
10.熱學公式:
電壓:I=U/R=P/U內阻:R=U/I=U2/P電流:U=IR=P/I
電功:W=Pt=UIt=I2Rt=U2t/R電熱:Q=I2Rt(焦耳定理)=UIt==U2t/R
電功率:P=W/t=UI=I2R=U2/R
串聯電路特性:I=I1=I2,U=U1+U2,R=R1+R2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聯電路特性:
I=I1+I2,U=U1=U2,1/R=1/R1+1/R2I1:I2=P1:P2=Q1:Q2=W1:W2=R2:R
二、常用數學量化學數據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聲速:V=340m/s(15℃)
3、人耳分辨回聲:≥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標準大氣壓值:760毫米水銀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融化點:0℃
8、水的沸點:100℃
9、水的比熱容:C=4.2×103J/(kg·℃)
10、元電荷:e=1.6×10-19C
11、一節干電瓶電流:1.5V
12、一節鉛蓄電瓶電流:2V
13、對于人體的安全電流:≤36V(不低于36V)
14、動力電路的電流:380V
15、家庭電路電流:220V
16、單位換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高考數學公式
一、電路
⒈電路由電源、電鍵、用家電、導線等器件組成。要使電路中有持續電壓,電路中必須有電源,且電路應閉合的。電路有通路、斷路(開路)、電源和用家電漏電等現象。
⒉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導體。如金屬、酸、堿、鹽的水氨水。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絕緣體。如木頭、玻璃等。
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
⒊串、并聯電路的辨識:串聯:電壓不分叉,并聯:電壓有分叉。
【把非標準電路圖轉化為標準的電路圖的方式:采用電壓流徑法。】
二、電流定理
⒈電量Q:電荷的多少叫電量,單位:庫侖。
電壓I:一秒鐘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稱作電壓硬度。Q=It
電壓單位:安培(A)1安培=1000毫安正電荷定向聯通的方向規定為電壓方向。
檢測電壓用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并考慮阻值適宜。不容許把電壓表直接接在電源兩端。
⒉電壓U: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作定向聯通產生電壓的誘因。電流單位:伏特(V)。
檢測電流用電流表(伏特表),并聯在電路(用家電、電源)兩端,并考慮阻值適宜。
⒊電阻R:導電物體對電壓的制約作用。符號:R,單位:歐姆、千歐、兆歐。
內阻大小跟導線寬度成反比,橫截面積成正比,還與材料有關。【】
導體內阻不同,串聯在電路中時,電壓相同(1∶1)。導體內阻不同,并聯在電路中時,電流相同(1:1)
⒋歐姆定理:公式:I=U/RU=IRR=U/I
導體中的電壓硬度跟導體兩端電流成反比,跟導體的內阻成正比。
導體內阻R=U/I。對一確定的導體若電流變化、電流也發生變化,但內阻值不變。
⒌串聯電路特性:
①I=I1=I2②U=U1+U2③R=R1+R2④U1/R1=U2/R2
內阻不同的兩導體串聯后,內阻較大的兩端電流較大,兩端電流較小的導體內阻較小。
例題:一只標有“6V、3W”電燈中考物理常用公式,接到標有8伏電路中,怎樣連接一個多大內阻,能夠使小燈泡正常發光?
解:因為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因為總電流8伏小于電燈額定電流6伏中考物理常用公式,應串聯一只內阻R2如下圖,
因而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歐。答:(略)
⒍并聯電路特性:
①U=U1=U2②I=I1+I2③1/R=1/R1+1/R2或④I1R1=I2R2
內阻不同的兩導體并聯:內阻較大的通過的電壓較小,通過電壓較大的導體內阻小。
例:如圖R2=6歐,K斷掉時安培表的示數為0.4安,K閉合時,A表示數為1.2安。求:①R1電阻②電源電流③總內阻
已知:I=1.2安I1=0.4安R2=6歐
求:R1;U;R
解:∵R1、R2并聯
∴I2=I-I1=1.2安-0.4安=0.8安
按照歐姆定理U2=I2R2=0.8安×6歐=4.8伏
又∵R1、R2并聯∴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歐
∴R=U/I=4.8伏/1.2安=4歐(或借助公式估算總內阻)答:(略)
高考數學公式
電流、電阻
1.電流表
電流表,測電流,電路符號圈中V。
測誰電流跟誰并(聯),“+”進“-”出勿接反。
一般先畫連電路,最后添加電流表。
阻值選用3V,0.1伏一小格。
阻值選用15V,一小格為0.5(V)。
2.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規律
串聯電流之關系,總壓等于分壓和,U=U1+U2。
并聯電流之特性,支壓都等電源壓,U1=U2=U。
3.內阻
導體阻電叫內阻,內阻符號是R。
內阻單位是歐姆,歐姆符號Ω。
決定內阻三誘因,厚度、材料、橫截面(積)。
不與電流成反比,電壓與它無關系。
深受影響是體溫,一般估算不考慮。
4.變阻器
滑動變阻器
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誰電壓跟誰串。
一上一下連接線,關鍵是看連下線。
左連右移內阻變大,右連右移內阻變小。
歐姆定理
1.歐姆定理及其運用
歐姆定理說電壓,I等U來乘以R。
二者對應要統一,同一導體同一路。
U等I來除以R,R等U來乘以I。
2.內阻的串聯與并聯
內阻串聯要變大,總阻等于分阻和,R=R1+R2。
內阻并聯要變小,分阻倒和為倒總,1/R=1/R1+1/R2。
3.檢測小燈泡內阻
檢測小燈泡內阻,原理R等U除I。
須要電流電壓表,燈泡滑動變阻器。
聯接開關要斷掉,閉前電阻調最大。
串聯電路公式
串聯電路之關系,各處電壓都相等。
總壓等于分壓和,總阻等于分阻和。
4.并聯電路公式
并聯電路之關系,總流等于河流和。
支壓等于電源壓,分阻倒和為倒總。
高考數學公式
一、速度公式
列車過橋(洞)時通過的路程s=L橋+L車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率為340m/s
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率為3108m/s
二、密度公式
(水=1.0103kg/m3)
冰與水之間狀態發生變化時m水=m冰冰v水
同一個容器裝滿不同的液體時,不同液體的容積相等,密度大的質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份容積V空=V總-V實
三、重力公式
G=mg(一般g取10N/kg,題目未交代時g取9.8N/kg)同一物體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桿平衡條件公式
F1l1=F2l2F1/F2=l2/l1
五、動滑輪公式
不計繩重和磨擦時F=1/2(G動+G物)s=2h
六、滑車架公式
不計繩重和磨擦時F=1/n(G動+G物)s=nh
七、壓強公式(普適)
P=F/S固體平放時F=G=mg
S的國際主單位是m21m2===
八、液體浮力公式P=gh
液體壓力公式F=PS=ghS
規則物體(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壓力差法)
(2)、F浮=G-F(視重法)
(3)、F浮=G(飄浮、懸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gV排(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體舉高時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舉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總-W額
十三、總功公式
W總=FS(S=nh)W總=W有/W總=W有+W額W總=P總t
十四、機械效率公式
=W有/W總=P有/P總
(在滑車架中=G/Fn)
(1)、=G/nF(豎直方向)
(2)、=G/(G+G動)(豎直方向不計磨擦)
(3)、=f/nF(水平方向)
十五、熱學公式C水=4.2103J/(Kg℃)
1、吸熱:Q吸=Cm(t-t0)=Cmt
2、放熱:Q放=Cm(t0-t)=Cmt
3、熱值:q=Q/m
4、爐子和熱機的效率:=Q有效借助/Q燃料
5、熱平衡多項式:Q放=Q吸
6、熱力學氣溫:T=t+273K
7.燃料燃燒吸熱公式Q吸=mq或Q吸=Vq(適用于天然氣等)
高考數學公式
1、電流硬度:I=Q電量/t
2、電阻:R=L/S
3、歐姆定理:I=U/R
4、焦耳定理:
(1)、Q=I2Rt普適公式)
(2)、Q=UIt=Pt=UQ電量=U2t/R(純內阻公式)
5、串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R=R1+R2(1)、W=UIt=Pt=UQ(普適公式)
(2)、W=I2Rt=U2t/R(純內阻公式)
(4)、U1/U2=R1/R2(分壓公式)
(5)、P1/P2=R1/R2
6、并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內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電功:
(1)、W=UIt=Pt=UQ(普適公式)
(2)、W=I2Rt=U2t/R(純內阻公式)
9、電功率:
(1)、P=W/t=UI(普適公式)
(2)、P=I2R=U2/R(純內阻公式)
高考數學公式
1.速率v=s/t;
2.密度ρ=m/V;
3.浮力P=F/S=ρgh;
4.壓強F=G排=ρ液gV排
=G(漂浮或懸浮)=F向下-F向上=G-F支持;
5.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
7.功率p=W/t=Fv;
8.機械效率η=W有/W總=Gh/Fs=G/nF=G/(G+G動)=fL/Fs(滑車架水平拉物體克服磨擦力作功);
9.熱量:熱傳遞吸吸熱:Q=cm△t,
燃料完全燃燒:Q=mq=Vq,
電熱:Q=I2Rt;
10.熱學公式:電壓:I=U/R=P/U
內阻:R=U/I=U2/P
電流:U=IR=P/I
電功:W=Pt=UIt=I2Rt=U2t/R
電熱:Q=I2Rt(焦耳定理)=UIt=U2t/R
電功率:P=W/t=UI=I2R=U2/R
串聯電路特性: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聯電路特性: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高考數學公式
密度:ρ=m/v
重力:G=mg
浮力:p=F/s(液體浮力公式不直接考)
壓強:F浮=G排=ρ液gV排
懸浮漂浮時:F浮=G物
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功:W=FS或W=Gh(克服重力)
功率:P=W/t=Fv
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Gh/Fs=G/Fn(n為滑車架的股數)
熱量:Q=cm△t
熱值:Q=mq
歐姆定理:I=U/R
焦耳定理:Q=(I^2)Rt=[(U^2)/R]t=UIt=Pt(后三個公式適用于純內阻電路)
化學量(單位)公式備注公式的變型
速率V(m/S)v=S:路程/t:時間
重力G(N)G=mgm:質量g:9.8N/kg或則10N/kg
密度ρ(kg/m3)ρ=m/Vm:質量V:容積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時,F1>F2
壓強F浮
(N)F浮=G物—G視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壓強F浮
(N)F浮=G物此公式只適用
物體懸浮或漂浮
壓強F浮
(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V排:排開液體的容積
(即溶入液體中的容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F1:動力L1:動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輪F=G物
S=hF:繩子自由端遭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聯通的距離
h:物體下降的距離
動滑輪F=(G物+G輪)
S=2h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車架F=(G物+G輪)
S=nh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機械功W
(J)W=FsF:力
s:在力的方向上聯通的距離
有用功W有
總功W總W有=G物h
W總=Fs適用滑車架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η=×100%
功率P
(w)P=W:功
t:時間
浮力p
(Pa)P=F:壓力
S:受力面積
液體浮力p
(Pa)P=ρgh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
的豎直距離)
熱量Q
(J)Q=cm△tc:物質的比熱容m:質量
△t:體溫的變化值
高考數學公式
一、速度
(1)定義:速率是描述質點運動快慢和方向的化學量,等于位移和發生此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2)公式:v=s/t(v是速率s是路程t是時間)
二、重力
(1)定義:物體因為月球的吸引而遭到的力叫重力。
(2)公式:G=mxg(G為重力m物體質量g重力系數)
三、密度
(1)定義:某種物質的質量與容積的比值。
(2)公式:ρ=m/V(ρ為密度m物體質量V物體容積)
四、壓強
(1)定義:物體所受的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稱作浮力。
(2)公式:P=F/S(浮力P壓力F受力面積S)
五、液體浮力
公式:p=ρgh(ρ為液體密度,g為重力系數,g=9.8N/kg;h為深度)
六、機械功
(1)定義: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2)公式:W=FS(W是功F是化學遭到的力S是距離)
七、功率
(1)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化學量。
(2)公式:P=W/t(功率P功W時間t)
八、浮力公式
(1)F浮=F’-F(壓力差法)
(2)F浮=G-F(視重法)
(3)F浮=G(飄浮、懸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九、串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W=I2Rt=U2t/R(純內阻公式)
(5)U1/U2=R1/R2(分壓公式)
(6)P1/P2=R1/R2
十、并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4)I1/I2=R2/R1
(5)P1/P2=R2/R1
【中考化學必考公式的整理歸納】相關文章:
高考數學必備重點公式歸納01-27
高考必考數學知識點整理04-02
高考數學必考知識點的歸納01-27
高考數學必背公式歸納總結06-08
高考外語必考語法整理08-23
2017高考數學必考知識點歸納12-05
中考化學必考知識點公式11-25
中學數學公式定律定理知識點整理歸納07-19
中考化學必考知識點歸納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