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上
八年級數學下冊
假期預習
檢測平均速率
【實驗原理】
v=s/t
本實驗采用的方式是間接檢測法
【實驗裝置】
【測量工具】
(1)用刻度尺檢測路程
(2)用停表(秒表)檢測時間
【實驗關鍵】
(1)前半段路程:讓貨車從斜面的頂端開始自由下降,用停表記錄貨車抵達斜面中點時須要的時間t1。
(2)整個路程:重新讓貨車從斜面的頂端開始自由下降測量平均速度課件免費,用停表記錄貨車抵達斜面底端時須要的時間t2。
【數據處理】
(1)前半段的平均速率:v1=s1/t1
(2)后半段的平均速率:v2=s2/(t2-t1)
(3)整個路程的平均速率:v3=s/t2
【要點探究】
(1)在實驗中為何斜面的斜度不宜過大?
提示:不讓貨車滑得太快,便捷檢測時間。
(2)為何在斜面的底端放金屬片?
提示:①便于確定終點在同一位置;②便于檢測時間。
(3)怎樣使貨車的平均速率減小?
提示:減小斜面的寬度或減小斜面的夾角。
(4)貨車在下降的過程中是哪些運動方式?
提示:從斜面頂端運動究竟端的過程中是變速直線運動或加速直線運動。
(5)貨車前半段的平均速率v1、后半段的平均速率v2和整個路程的平均速率v的大小關系如何?
提示:v2>v>v1
【失分盲區】
(1)測貨車通過的路程時,必須從開始計時的車頭(尾)量到計時結束的車頭(尾),不能從斜面頂端量到斜面底端或從車頭量到車尾。
(2)檢測后半段平均速率時,不能使貨車從中點靜止釋放。
(3)貨車整個路程的平均速率不等于貨車在各段路程平均速率的平均值。
【常考點】
1、實驗原理:v=s/t
2、實驗器材:停表檢測時間會正確操作和讀數,刻度尺檢測路程(會正確操作和讀數
3、平均速率的估算
4、斜面放置時應當注意:夾角不宜過大,夾角小測量平均速度課件免費,貨車速率變化慢,貨車運動時間長,以便時間的檢測。
5、多次檢測的目的是減少偏差
6、物體運動距離的確定:頭對頭檢測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