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7歲考入北大,20歲進入哈佛物理資源網,32歲晉升為教授,這位出生在中國、閃耀在美國的物理天才,34歲跳樓自殺,逝世于法國巴黎。
消息傳出,學界震驚,無數人對他的離去感到困惑和悲痛,無數人試圖探尋背后的真相,卻只得到一個謎。
1995年10月5日,加州大學下令全校降半旗,哀悼這位天才的命運之子——馮錫橋的突然離世。
圖片來源:
幾個月后,美國物理學會(AIP)在其著名月刊《今日物理》1996年創刊號上刊登了他的訃告,并附上一張黑白照片以示重要性。
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對馮錫橋的逝世深感震驚和悲痛,并在悼詞中對他給予了高度評價:“馮錫橋是同代物理學家中的杰出代表,物理學界失去了一顆璀璨的新星。”
圖片來源:
馮錫橋短暫而輝煌的34年人生,一直被公認為華人天才,充滿榮譽,前途光明。
他第一學期就以全校第四名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物理系,三年后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成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終身教授,八年時間發表了八十多篇論文,他的速度和水平無人能及。
我們無法想象,如果他能平安活到35歲,他的智慧將給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和奇跡……
少年天才,風光無限
馮錫橋1960年10月1日出生于北京,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良好的家庭環境為他提供了優質的教育和學習環境。
他的父親馮周鵬是國家經委總工程師,母親沈文君是解放軍304醫院胸外科主任。他還有一個比他小6歲的弟弟馮毅毅,很有天賦,后來考入了清華大學自動化系。
圖片來源:
馮錫橋自幼聰明好學,不僅學習成績一直名列班級前茅,而且多才多藝,興趣廣泛。兩歲半起,他便隨爺爺學習中國水彩畫,目的并非為了在繪畫領域有所成就,而是為了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
馮錫橋7歲時,開始迷上小提琴物理學家帥氣,父母花高價給他買了一把小提琴。
可惜當時正值十年浩劫,小提琴雖有,但樂譜卻很難得。為了鼓勵和支持馮錫橋對音樂的興趣,母親和爺爺不辭辛勞,親手抄寫了不少小提琴練習曲,一筆一劃為小錫橋的人生架起了一座音樂橋梁。
小提琴也因此成為他一生重要的精神伴侶。
圖片來源: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17歲的馮希琪順利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77級。
馮錫橋不僅十分聰明,而且勤奮好學,剛考大學時,成績并不突出,但進步很快。
剛入學時,馮錫橋就參加了系里安排的英語測試,并根據成績被安排進加急班。
沒有資格上免修班的馮錫橋意識到自己英語方面的薄弱,每天早上在宿舍樓前來回走動背單詞;每周末騎自行車回家,他就會把新的單詞卡片貼在車把上,利用路上的碎片時間背單詞。
很快,他就開始用英語閱讀一本完整的科幻小說,讀完整本書他只遇到了6個生詞,到了三年級,他的英語水平已經遠遠領先于全班,并在理科系英語競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圖片來源:
同樣是在大三下半年,李政道教授主持了首屆中美及中美物理學研究生考試,通過考試的中國學生將有機會進入美國最好的大學攻讀物理專業。
這一消息讓包括馮錫橋在內的很多北大學生激動不已。其實,馮錫橋當時才上大學兩年半,很多課程還沒有學。那年的考試用的是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博士資格考試的題目,包括量子力學、統計力學等很多高級課程,考試難度很大。
但馮錫橋不愿意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為了備考,他??開始自學高等物理課程,連續苦讀了幾個星期,大腦一直處于緊張狀態,失眠嚴重,必須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經過兩天的考試,馮錫橋已經疲憊不堪了。
圖片來源: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成績公布后,馮錫橋以北大第一名、全國第四名的優異成績順利通過中美物理學科研究生考試,成為當年通過該考試年齡最小的中國學生之一。
隨后,他憑借流利的英語口語和敏捷的思維,順利通過面試,被哈佛大學物理系錄取。
當時,馮錫橋年僅20歲。
北京大學物理系1977級畢業照(1981年6月)
人生巔峰時,他跳樓自殺
1980年是馮錫橋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20歲的他提前完成了北大的課程,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物理。
馮錫橋并不懼怕自己是哈佛校園里最頂尖的物理研究生,成績也始終名列前茅。他不僅能快速理解老師的課堂內容,課后只需花別人一半的時間就能完成作業,考試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圖片來源來自網絡
當時20多歲的馮錫橋完美地滿足了大眾對于天才的想象。
他家世顯赫,為人溫文爾雅有禮,會拉小提琴,辦過音樂會,身上流露出許多東方留學生中少有的熱情開朗,關鍵是他不僅身材瘦削帥氣,還是超級大學霸。
馮錫橋曾獲得哈佛大學的最高榮譽——“年度杰出研究生獎”。要知道,這個獎項向來只頒發給哈佛大學最優秀的研究生。這筆獎學金足以支付整個學期的開支,讓他們不至于被學業之外的經濟問題所困擾。
當時哈佛的教授們對他寄予厚望:“馮錫橋一定會成為世界一流的學者。”
圖片來源來自網絡
23歲那年,馮錫橋開始在物理期刊上發表凝聚態理論文章,僅他的第一篇PRL文章就被引用了300多次,可見他對當今凝聚態物理學的影響力。
席喬的博士論文在哈佛大學物理系圖書館櫥窗中展出
到美國四年半后,馮錫橋提交了博士論文并順利獲得博士學位,隨后,他接受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助理教授的教學職位,準備在那里翻開學術生涯的新篇章。
可以說,在UCLA,馮錫橋的學術成就達到了頂峰,他平均每年發表十余篇文章,八年時間發表了八十多篇文章物理學家帥氣,內容涵蓋了凝聚態物理理論的諸多方面,是物理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圖片來源:
那時的他才華橫溢、前途無量,無論是在北大還是在哈佛,他都遙遙領先于別人,幾乎沒有感到過失落和沮喪。
當時誰也不會想到,這位UCLA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會因為感情受挫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深愛不帶來長久,過分智慧會帶來傷害
1995年9月16日,馮錫橋在法國巴黎突然去世,年僅34歲,這個消息當時震驚了物理學界。
關于馮錫橋的死因,至今沒有確切答案,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他陷入情網,為情自殺。
我們從馮錫橋錄制的《我和我的美國女友》一文中或許能看到一些端倪。
在北大讀書期間,馮錫橋交了一個同系的女朋友,兩人一起去美國留學,分別考上了兩所名牌大學。
但因為學業繁忙,兩人很少在一起。來美第三年,女友就和他分手:“這是我人生中最沉重的打擊,我當時很失落,不知道該如何重新開始。”
西樵與父親、母親和弟弟在大學里(北京,1980年)
(馮依依提供)
后來,馮錫橋在舞會上結識了美國女孩拉烏爾,兩人有過一段戀情,但并沒有什么進展,不久就分手了。離開拉烏爾后,馮錫橋又遇到了同校的艾格瑞,她們一個憂傷如秋,一個溫暖如春,馮錫橋在兩個女孩之間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當他回憶起這件事時,他說:“這是我在波士頓糟糕的經歷。”
直到1991年,30歲的馮錫橋才認識了一位讀法律系三年級的女同學,他堅信這是他理想中的、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的伴侶。
他們性格相投,相處融洽,一起游歷歐洲,甚至同居了一年多,自然而然地,馮錫橋向她求婚,她答應了。
在馮熙橋的想象中,他的愛情和婚姻將從這里迎來新的開始,但結果卻不如人意。
女孩在一家大型律師事務所當律師,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非常忙碌,在最困難的時候,她遇到了一個美國男孩,并且愛上了他。
當馮錫橋得知未婚妻不忠的消息后,他傷心欲絕:“我們在一起生活了兩年多,這對我來說是第二次大的打擊,心情很郁悶。”
圖片來源來自網絡
愛情上接連遭遇兩次重大打擊,對馮錫橋來說是一個難以逾越的坎,他決定給自己休息一段時間,于是三年的時間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他開始研究近紅外光,并于1994年夏天取得重大成果,并努力推動成果商業化,將其制成新型醫療器械,以拯救更多的生命。
馮錫橋教授與父親、母親和弟弟(洛杉磯,1994年)
圖片來源:
然而順利的學術生涯并未彌補他感情生活中暗藏的傷痕,1995年9月,巴黎警方通報,年僅34歲的馮錫橋在法國同事家中突然去世。
當時,據說他追求一位大他10歲的法國女人,卻遭到了拒絕,受到重創后,他跳下高樓,拋棄理想和人生,奔向無聲的絕望和死亡。
如今,馮錫橋被永遠安葬在洛杉磯一處風景秀麗、面朝北京的墓地里,靜靜地躺在夢想開始的地方,遙望故鄉。
圖片來源來自網絡
他在文章中寫道: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你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我很難回答,要么都是,要么都不是。我想回答,中國是我的祖國,美國是我父親的國家。我愛我的母親,也愛我的父親,這兩者并不矛盾。”
唯一的矛盾是,如果兩個國家打起來,我的心還是會和祖國在一起的,心理上、感情上,我對祖國還是有感情的。”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只是一個過客。”論生存,天才與普通人,并沒有什么區別。
或許,對于馮錫橋這個一生順風順水的天才來說,感情上的挫折變得更加難以承受,這種壓力將他推向了極端。
對他來說,短暫卻輝煌的34年人生承載了太多贊譽,創造了太多輝煌。無論背后的真相如何,他的離去都給科學界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
作者:,Elite說,90后作家,英國海歸,用心寫作。
是全球精英、海歸、留學生聚集地,傳遞全球資訊、探索文化潮流、創新社會模式、發現獨立思想,這里有溫度、有態度,歡迎關注(ID:)。
:
今日:馮
馮錫橋:我和我的美國女友
知識分子:悲哀的天才:17歲北大,20歲哈佛教授,34歲英年早逝
世界華人周刊:華人天才的短暫一生:20歲考入哈佛,34歲自殺,死因成謎
馮錫橋:北大史上最著名的天才,34歲巴黎跳樓身亡,令人惋惜
▼精英ESG訓練營來啦~
ESG熱潮已經到來。
如果你也想進入ESG發展軌道,
如果你正在尋找職業發展的新可能性,
現在就加入“Play ESG”全球青少年成長計劃28天訓練營吧!
在這里您可以找到您所需要的系統的解釋和權威的答案。
28天幫你成為受企業青睞的ESG專業人士。
抓住萬億市場新機遇!
掃描圖片下方的二維碼進行注冊。
加入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