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我市初中物理“四輪驅動、評價導航”活動教育模式,豐富我市初中物理教學內涵,全面提升蘇州市初中物理教學質量,蘇州市初中物理教學研討會于10月18日在昆山秀峰中學如期舉行。來自蘇州各市區物理教研人員、蘇州各市區骨干教師20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教研活動還邀請了江蘇省物理大師工作室主持人、省333高層次人才、江蘇教育大師、高級教師朱文俊作了《瞄準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思維方法教育》專題報告。
秀峰中學張國慶校長致辭
課堂觀察很精彩
本次活動圍繞長度和時間測量、速度兩個主題,同一主題有不同的結構。
蘇州市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的徐子森老師講授了《長度與時間的測量》一課。徐老師從身高開始,逐漸過渡到長度的測量。他在課堂上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初二物理課件,帶領學生自己制作尺子,用尺子測量物理書本的長度,并與用已有的尺子測量的書本長度進行比較,指出不同刻度值的尺子,讀數也不同。最后,徐老師測量了身高,并引導學生測量油菜籽的平均長度。整堂課活動豐富,環環相扣,安排緊湊,相互呼應。
昆山市秀峰中學余德水老師講授了《長度與時間的測量》一課,通過人與鋼管的長度對比、北京到合肥、合肥到臺北的距離對比,讓學生認識到目測與實際的差距,以及測量的必要性。再通過三次體驗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單位的重要性,獲得標準化的測量方法。整節課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初二物理課件,在探索中學習。
來自蘇州工業園區蓮花學校的薛海峰老師講授了《速度》一課。薛老師以《金雞湖隧道讓湖東西兩岸進入3分鐘時代》這則新聞引入新課,并讓學生舉例,感受運動速度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通過《多個氣球比賽》活動,學生學會了兩種比較物體速度的方法,進一步建構了速度的概念。通過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的速度知識,學生重新審視《金雞湖隧道讓湖東西兩岸進入3分鐘時代》這則新聞,發現并改正新聞中的錯誤。最后,讓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進一步鞏固速度的比較方法。整節課環環相扣,生動有趣。
蘇州市相城區東橋中學的李春風老師講授了《速度》一課。通過亞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視頻,李老師讓學生學會了物體速度的比較,既完成了教學,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然后,他通過比較紙筒在不同高度下落的速度,得出速度的概念,也留出了時間讓學生通過自學來學習速度的公式和單位。然后,他利用速度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測量紙筒下落的速度。為了測量準確,他還對設備進行了改進。通過小組實驗,對實驗中的問題進行評估,確定優化方案,培養了學生的素養能力。
專家點評與交流
蘇州市學科帶頭人、秀峰中學教師劉東華評價說:
余德水老師的物理課能以科學探究的方式,在物理課程基礎上拓展跨學科、創新性的學習內容,更好地落實學科實踐。余老師直觀地測量了北京到合肥、合肥到臺北的距離,并通過測量結果對比,引發學生思考,認識到測量與統一單位的必要性。這堂課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測量方法、誤差分析,而是通過初步探索、再探索、深入探索的實踐過程,讓學生真正理解如何科學測量、如何減少誤差,形成了以問題為驅動的螺旋式上升課堂,學生的經歷成長路徑清晰可見、循序漸進,有層次、有邏輯。
蘇州高新區物理學研究員、蘇州學科帶頭人李志云先生評價說:
徐子森老師的課堂注重引導學生以項目式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科學思維,通過活動實現教學與評價的一致性。如果能用手機測量高度,將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測量方法。在測量油菜籽長度的過程中,還可以加入放大鏡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這堂課更加有效。
蘇州市相城區物理研究員、蘇州市教學名師高成軍點評:
李春風老師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合理,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素養和能力。從新課的介紹到物體速度的比較方法,不僅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還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單位,過渡自然。還利用速度知識解決了紙錐速度測量的實際問題,并改進優化了實驗設備,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物理學研究員李剛評論:
薛海峰老師通過“氣球大賽”活動,在課堂中重現真實的物理情境,讓學生看到、觸摸到真實的物理情境,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力。薛老師還從實際新聞入手引入新課,在構建所學知識后,回歸新聞本身,進一步分析具體問題,讓學生在真實情境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反思,提高學生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
專家講座提供高水平指導
江蘇省物理大師工作室主持人、省333高層次人才、江蘇教育大師、高級教師朱文俊教授作了《面向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思維方法教育》專題報告。朱老師從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等方面闡述了2022年新課標的改革方向,以及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思維方法教育。朱老師將邏輯與物理思維方法相結合,以更高更廣的視角俯視初中物理教學,深入淺出,循序漸進,讓在場老師受益匪淺。
本次活動為蘇州初中物理教學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臺,活動期間開展了精品課程展示、教研交流、專家指導等一系列活動,助力一線教師立足課程標準,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