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認識“端、團”等13個生字和“立”、“米”等2個部首,能書寫“午、節”等7個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系實際,理解“箬竹葉、糯米”等詞語的含義;積累“綠綠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長句;通過想象圖畫、感受情緒讀好課文。
4、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粽子的樣子、味道,初步了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和起源。
人文主題
了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和起源,體會作者對傳統節日的熱愛。
教學困難
重點: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
難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粽子的外觀和口感。
教學準備
課件、單詞卡片。
課程表
2小時
預學習要求
收集有關端午節的信息。
教學過程
第一課
課程目標
1.認識“端、團”等13個生字和“立”、“米”等2個部首,能寫“真、豆、午、節”等4個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系實際生活,理解“竹葉青、糯糯甜”等詞語含義,積累“竹葉青、糯米白”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段,能讀好長句。
4、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粽子的樣子、味道,初步了解端午節包粽子的傳統習俗。
設計方案:
將“端、宗、節、米”四個生字結合起來,在學習端午節知識的情境中,將生字相互關聯,引導學生學會分類認字,將生字與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在生活中學字的意識。
01
1. 通過圖片學習單詞并引入新課程
1、展示文字插圖,引導學生識別單詞卡“”,并正確讀出“”的讀音。
2、學習“端午節粽子”這一話題。
(1)指導:你知道吃粽子是哪個節日嗎?
展示單詞卡“粽子、端午節”,指導學生正確讀出單詞。
(2)了解端午節的有關知識。
展示日歷,讓學生在日歷上找到端午節,并找出今天是星期幾。
老師解釋道:“端午節”原名“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五月初五。
3、學生重讀生字“端、團”,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立”和“米”的部首,引導學生發現“立”和“米”作為部首時的筆畫變化。
4.把主題寫在黑板上,學生一起讀。
02
2. 初次閱讀課文,并跟著課文學習單詞
指導閱讀第一段。
(1)讓學生朗讀,隨機指導學生認讀“總”字、讀“一”字詞:端午節到了,有一鍋粽子。
(2)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首段,重點引導單詞的連讀。
2、學生自由朗讀其他文章,要求:發音正確、讀句子流利、讀單詞連貫。
3、分段閱讀課文,學習生字、生詞,流利閱讀長句。
(1)仔細閱讀第二段。
① 讓學生朗讀,指導學生讀“一”字詞組:一顆紅棗、一鍋蓋打開、一股香味、一口粽子。注意“一”字的音變和詞語的連讀。
②引導學生讀“的”字詞組:青竹葉、白糯米、紅棗。重點練習“箬竹葉、糯米”的讀音。
③指定3名學生每人讀一個句子,重點指導單詞的連接和停頓。
(2)仔細閱讀第三段。
① 要求學生朗讀并認讀單詞卡“紅棗粽子、紅豆粽子、鮮肉粽子”。
② 認讀“豆”和“肉”。課件展示“豆”和“肉”的古字,讓學生猜:哪一個是“豆”?哪一個是“肉”?
(豆類)(肉)
老師講解:“豆”的本義是指盛放食物的容器,古字是容器的形狀;“肉”的古字是肉塊的形狀。
③指導學生大聲朗讀第三句,注意停頓和詞語連接。
④指定一組同學一起閱讀第三段,注意句子中的停頓。
(3)學生自由朗讀第四段,教師指導學生正確發音“know、it is said、”,并指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 to、read”等生詞。
03
3. 學習第二段,讀好長句,理解奶奶包的粽子
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并思考:奶奶包的粽子是什么樣子的、聞起來是什么味的、嘗起來是什么味的?
2.引導學習第一句話。
(1)讀單詞:做端午節粽子需要什么材料?(竹葉、糯米、紅棗)
(2)讀好句子:這些食材是什么樣的?(青竹葉、白糯米、紅棗)(板書:外觀)
(3)讀好句子:作者怎樣描述粽子的樣子?請圈出表示地點的單詞。(里面、中間)學生掌握這兩個地點詞,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粽子的樣子。
(4)指導學生比較朗讀,體會重疊的效果。
① 課件呈現兩個句子,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大聲朗讀。
粽子用翠綠的竹葉包裹,里面裝滿白色的糯米,中間放著一顆紅棗。
粽子用翠綠的竹葉包裹,里面裝滿白色的糯米,中間放著一顆紅棗。
設計方案:
朗讀是主要的學習方法端午節短語10字,通過朗讀,可以提取信息,理解單詞,積累語言,了解作者是如何把每一句話寫清楚的。提示:“青青”、“白白”、“紅紅”都是疊詞,形象、具體地表達了粽子顏色的美麗,表達了作者對粽子的喜愛。“青青”、“白白”、“紅紅”等疊詞可以使描述的事物更加生動,讀起來更加容易。
②引導學生談論其他類似的重疊形式。
(5)標出停頓符號,讓老師朗讀作為范例,讓學生練習閱讀。
3.引導第二句和第三句的遷移學習。
(1)學生閱讀句子,圈出描述粽子香氣和味道的單詞。
(2)學生交換自己圈出的單詞。教師根據交換結果,出示“清香、黏甜”等單詞,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理解:什么東西有清香?什么東西也有黏甜?隨機讀出句子。(板書:香味、味道)
4.師生一起讀第二段。
5、結合板書,引導學生介紹奶奶包的粽子,可以介紹粽子的樣子、香氣、味道;可以用課文語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話。
04
4. 重復單詞并指導寫作
1.展示單詞卡,指導學生分類并大聲朗讀單詞。
第一組:青竹葉、白糯米、紅棗
第二組:新鮮、粘稠、甜美
第三組:一鍋粽子,一顆紅棗,一個香粽子
設計方案:
根據漢字自身的結構特點,進行分類寫作指導,引導學生在主動觀察、比較中發現、積累寫作規律,逐步培養寫作技能。
2.指導“真、豆、吾、節”的書寫。
(1)引導學生發現共同點:它們都有一條很長的橫線。
(2)“真”“豆”的書寫要點:長橫要平伸,“真”字第三橫要寫在正中線上,“豆”字第二橫要寫在正中線上。
(3)老師寫范文,學生練習寫作,然后展示、評價。
(4)學生轉移思路,學寫“午、節”,注意寫出“午、節”的長橫,并提出自己的評語。
第二課
課程目標
1、鞏固生詞知識,能寫出“米、分、葉”三個單詞。
2、通過聯系語境和實際生活,理解“美滋滋”等詞語,并進行分類、積累。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3、4段,能讀好長句。
4、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及由來。
01
1. 復習單詞,描述粽子的樣子和味道
1. 展示單詞卡,讓學生一起識別、閱讀單詞。
2.學生自由朗讀第一、二段,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粽子的樣子和味道。
02
2. 研讀第三段,讀好長句,體會心情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三段,并圈出奶奶包的是什么餃子。
2、學生交流,教師隨機出示單詞卡片“紅棗粽子、紅豆粽子、鮮肉粽子”讓學生認識、鞏固。
設計方案:
結合課文情境認字、朗讀、理解詞語、學習表達,充分進行語言實踐,能有效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3、學習第三句,理解“美滋滋”的意思,讀好長句。
(1)創設情境交流:奶奶家有那么多好吃的粽子,紅棗粽子又軟又甜,紅豆粽子又香又鮮,肉粽子又香又鮮,你吃起來有什么感受?老師隨機展示單詞卡“好吃”。
(2)引導學生通過表達加深理解:“梅子子”是一個很有力量的詞,可以在很多地方使用。你能用“梅子子”造一個句子嗎?
預設:
我考試得了100分,老師還表揚了我,我感到非常高興。
看到綠油油的莊稼,爺爺開心地笑了。
(3)指導學生讀好長句。
①指定兩名學生大聲朗讀,其他學生注意聽他們在哪里停頓。
②教師以朗讀為例,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停頓。
③讓學生想象我的心情,讀好這個句子。
(4)引導學生根據情景表達:當你和鄰居們分享粽子時,你會對他們說什么?你會怎樣向鄰居們介紹奶奶包的粽子?
4. 學生想象情景,自由朗讀第三段。
03
3. 學習第四段,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習俗的起源
1、觀看微課視頻,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微課視頻簡介: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積極主張與齊國聯合對抗秦國,但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反而被罷官流放偏僻之地。有一年,楚國瀕臨滅亡。
設計方案:
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微課視頻介紹,引導學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習俗的由來。用文字來表達更能促進對文字的理解。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楚國人民為了防止江中的魚蝦龜蟹咬傷屈原的身體,便向江中投擲食物。后來,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人們便帶著粽子、劃龍舟來到汨羅江邊紀念屈原。這便是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習俗的由來。
2.引導學生討論: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你能用自己的話解釋一下嗎?
3、隨機復述“知道、據說、紀念”等詞語,引導學生用這些詞語說話。
04
4. 復習鞏固、寫作練習
1.引導學生分類、朗讀單詞。
第一組:紅棗粽子、紅豆粽子、鮮肉粽子
第二組:帶回去紀念
2.指導學生寫“米、分、葉”。
設計方案:
根據學習階段的特點和本課的生詞進行分類指導,在寫作練習過程中繼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練寫能力、評價能力。
(1)展示單詞“米”和“分”,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詞的相似之處。
(2)傳達書寫技巧:“米”和“分”的筆畫相同,左右筆畫均應注意,書寫時應盡量輕松。
(3)教師寫示范,隨機提示:“米”的橫筆要寫在橫中線上,豎筆要寫在縱中線上端午節短語10字,左右筆要拉長;“分”的“八”的左右筆要拉長,左筆要伸到左下格,右筆不要超過橫中線;“刀”的起筆點要在橫中線上,寫得窄一點。
(4)學生練習寫作并發表評價。
(5)學生獨立練習寫“葉”字,并互相評價。
字體設計
端午節粽子
材料:青竹葉、白糯米、紅棗
口感:粘稠香甜
品種:多(紅棗粽子、紅豆粽子、鮮肉粽子)
意義:紀念屈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反思
由于這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我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端午節、屈原的資料,并在課上進行交流、反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國熱情。同時,我在教學時始終注重朗讀,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通讀順暢,讓學生邊朗讀邊靜靜品味,感受字里行間的真情,感受屈原的愛國熱情和人們對屈原的思念與崇敬。然而,這節課最大的遺憾是我不能讓學生現場學習包粽子。
2022年春季統一漢語第二冊,一至六年級課文示例
統一六年級
◆
◆
◆
◆
◆
◆
◆
◆
◆
◆
◆
◆
◆
◆
◆
◆
統一五年級
◆
◆
◆
◆
◆
◆
◆
◆
◆
◆
◆
◆
統一編輯
◆
◆
◆
◆
◆
◆
◆
◆
◆
◆
◆
統一三
◆
◆
◆
◆
◆
◆
◆
◆
◆
◆
◆
◆
◆
◆
◆
統一第二版
◆
◆
◆
◆
◆
◆
◆
◆
◆
◆
◆
編譯
◆
◆
◆
◆
◆
◆
◆
◆
◆
◆
◆
◆
◆
◆
◆
……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