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王建寧、唐雅莉名師工作室
課本分析:本單元主題為“人生啟示”。課文回憶了34年前,我在鱸魚垂釣開幕日的前一天晚上和父親一起去釣魚,終于釣到了一條大鱸魚,但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這給了我一生的啟示。課文按照事件的順序敘述了釣魚-放生魚-啟示,其中蘊含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非問題,但要付諸實踐卻很難。
教學目標: 1、帶著感情大聲朗讀課文,理解為什么我當時舍不得放開貝斯,但是爸爸卻堅持要我放開,并能總結出我情緒變化的過程。
2. 了解我從釣魚中學到了什么
教學重點:帶著感情大聲朗讀課文,了解我和爸爸的心理活動,并能總結出自己情緒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我從釣魚中獲得的感悟。
授課時長: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1.課前熱身,激發興趣:
《三條小魚》 一條小魚在水里游,感到孤獨和憂慮。兩條小魚在水里游,搖著尾巴,點著頭。三條小魚在水里游,它們成為了朋友。
2.提出目標,指導學習:
1、帶著感情大聲朗讀課文,了解我和爸爸的心理活動,總結自己情緒變化的過程。
2、理解為什么父親不加任何商量的余地堅持要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也理解了我從釣魚中獲得的啟示。
3.板書話題,引導提問: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釣魚的啟示》,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寫出題目,注意寫出“釣魚”這個詞。
2.嘗試用“為什么”來提問。
4.提出問題,尋找原因:
為什么當我不愿意的時候,父親卻堅持要我放開低音提琴呢?
5.圍繞問題自主學習:
提供自讀提示:
按照自己的方式閱讀第 1-9 段,劃出我不愿意將鱸魚放回湖中的原因,并劃出我父親堅持讓我放生鱸魚的原因。
6. 集中精力和同桌一起學習:
7. 小組討論及展示:
8.預設報告,走進你的內心:
1.分享一下我不想放棄貝斯的理由:
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操作得很仔細,很熟練,可見釣到鱸魚并不容易。
B “啊,好大的一條魚啊!”(導讀)讀出作者感嘆這條魚好大,好漂亮,特別誘人。找出我抓到這條魚時的心情:自豪。找出我爸爸叫我把魚放回湖里的心情:急切,難以理解(導讀我和爸爸的對話)。
句子比較練習:兒子,你必須把它放回湖里。兒子,你必須把它放回湖里。
(老師指導:“得”是必須,這是沒法爭論的。父親理解孩子的感受,但是道德不能妥協,要從小嚴格要求孩子,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父親之所以必須這么做,并不是不懂人性,我們常說“千里之堤,蟻穴可破”,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小問題。)
“爸爸!為什么?”我焦急地問。(引導朗讀,體會感嘆號的用法)
寫作技巧:寫作時要注意考慮,選擇最能表達你的想法的詞語。
抬頭望去,一切都靜悄悄的,明亮的月光下,看不到別人的影子,看不到船的影子,沒有人知道。找出父親堅持讓我放生魚時,表達他心情的詞語:委屈,難受。找出我放生魚時,表達我心情的詞語:不舍
(二)分享爸爸讓我出貝斯的理由:
a父親劃了一根火柴。當時是晚上十點,距離鱸魚捕撈季節還有兩個多小時。(這意味著鱸魚捕撈時間還沒有到。父親能看時間,說明他很重視鱸魚捕撈的時間。)
父親久久注視著棲木。
(詞語替換訓練:“ding”是否可以替換成“kan、wang、qiao”?學生說出理由。)
(老師提示:“一會兒”寫爸爸的心理活動。爸爸也喜歡這條漂亮的大鱸魚,魚鱗在銀色的月光下閃閃發光,魚鰓輕輕飄動,我和爸爸都喜歡、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因為大鱸魚太漂亮、太可愛了,從感情上講,爸爸舍不得放手。“一會兒”表明爸爸也在經歷一場放手與不放手的道德考驗。)
c.孩子,你必須把它放回湖里。(導游大聲朗讀,語氣堅定)。
9.情景劇場,領悟啟示:
過渡:孩子們,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這對作者未來有什么影響嗎?
1.創設情境,了解啟示:分組閱讀課文第10-11段,劃出作者從這事件中所得到的啟示,并談談你的理解。
教師導讀: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那個郁悶的小男孩已經成為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師。一天晚上,他開車回家,疲憊不堪釣魚的啟示教學實錄,想趕緊回家。路過路口時,紅燈亮了,路上空無一人。就在他即將開車通過時,父親的話又在耳邊響起:兒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因為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非問題,卻很難付諸實踐。如果從小就對一個人進行像把大鱸魚放回湖里一樣嚴格的教育,他就會獲得踐行道德的勇氣和力量。(學生一起讀)
25歲那年,他為公司設計的藍圖被競爭對手看中,并開出??高價收購。面對金錢的誘惑,父親的話再次在他耳邊回響:“兒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因為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非問題,但很難付諸實踐。如果從小就嚴格教育一個人,就像把一條大鱸魚放回湖里一樣,他就會獲得踐行道德的勇氣和力量。” (學生一起讀)
(二)尋找生活中的“魚”:
情景:一個小孩手拿一張100分的試卷,發現老師加了兩分,他該怎么辦?
情況二:我去超市買東西,超市阿姨多給我十元零錢,我該退還是不該退?
情形三:過馬路時紅燈亮,沒有警察,車輛也很少。我該不該過馬路?
(學生選擇回答)
老師總結并朗讀:這節課上,每個人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因為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非問題,但要付諸實踐卻非常困難。如果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像把大鱸魚放回湖里一樣,他就會有勇氣和力量去實踐道德。
我相信大家通過剛才的情景劇,獲得了踐行道德的勇氣和力量,因為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非問題,但要真正踐行道德卻非常困難。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受到嚴格的教育,就像把大鱸魚放回湖里一樣,就會獲得踐行道德的勇氣和力量。
我相信幾年后你也會取得和作者一樣的成功。因為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非問題,但要付諸實踐卻非常困難。如果一個人從小受到像把大鱸魚放回湖里一樣嚴格的教育,他就會獲得實踐道德的勇氣和力量。
(三)用我的手寫我的心:
學完本課,你得到了什么感悟?請把它們寫在插圖旁邊,并與大家分享。
10.總結課堂并布置作業:
結語:孟德斯鳩曾經說過:真正的美德在于,他在明知無人注意的情況下所做的事情。
同學們,生活中處處都有這樣的大鱸魚,大鱸魚是一種誘惑,誘惑是一種考驗,考驗是一種成長,讓我們正確對待每一條鱸魚吧,因為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格,讓我們以釣魚的啟迪,接受生活的洗禮吧!
作業:生活是一本沒有文字的書。善于閱讀這本書的人會從中發現一些東西并得到啟發。我相信你和作者一樣善于閱讀。請寫出你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以及你得到的啟發。
黑板設計:釣魚帶來的靈感
王建寧,女,本科學歷,2002年7月畢業于陜西鳳翔師范學校,同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教于寶雞市鳳翔縣城關鎮儒林小學。論文《讓愛在小學作文評語中綻放》《在討論中前進》、教育記敘文《愛與我們同行》《水球事件》、教學反思《琥珀》等均獲省、市級獎勵釣魚的啟示教學實錄,教學實錄《城市的標志》入選《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實踐與探索》。 2012年被評為寶雞市教學專家,2014年被評為陜西省教學專家,2013年被聘為鳳翔縣小學語文科兼職教研員,2015年被鳳翔師范學校聘為語文科教學技能指導教師,并多次承擔鳳翔教師繼續教育學校的培訓工作。
【《釣魚的啟蒙》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釣魚啟蒙教學的反思08-24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1-21
釣魚啟蒙教學反思12-30
釣魚啟蒙教案及教學反思08-24
釣魚啟蒙教學的反思[優秀]07-10
【精華】釣魚啟蒙教學的反思07-08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優秀)07-08
釣魚靈感教案02-23
對漢語釣魚教學的反思04-17
釣魚啟蒙教學反思15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