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菲涅爾(AJ,1788-1827,法國物理學家)的貢獻:奧斯特宣布發現后不久,菲涅爾就聲稱他可以通過將磁鐵放在螺旋線圈中,成功地利用磁力產生電能。然而,當其他科學家采用這種方法時,卻無法產生電能。不過,菲涅爾的發現啟發了安培在1821年探索這一領域。
(2)安培(AM,1775—1836),法國科學家安培設計了一個實驗:他把一個多匝線圈固定在一個垂直平面上,在線圈內部同一垂直平面上懸掛一個可旋轉的閉合線圈。他設想磁生電是誰發現的,當固定線圈中通過強電流時磁生電是誰發現的,懸掛的閉合線圈中也會產生一定的電流,引起磁性;如果把一塊強磁鐵靠近它,中間的可動線圈就會轉動。由于他只是在穩態條件下進行實驗,因此無法檢測出這種現象。
(3)科拉頓(D.,1802-1892):瑞士物理學家科拉頓將一塊磁鐵放在線圈中移動,試圖使螺線管產生電流。為了防止磁鐵影響檢流計的指針,他用一根長導線把螺線管和檢流計連接起來,把檢流計放在隔壁的房間里。實驗時,他把磁鐵從螺線管中插入、拔出,然后跑到隔壁的房間,觀察檢流計的擺動。然而,無論他跑得多快,都看不到檢流計的偏轉。
(4)亨利(1797-1878) 1830年夏,美國科學家亨利在研究導線長短不一的電磁鐵產生的磁力時,把一個線圈接在一只電流表上。當把線圈放在馬蹄形電磁鐵的兩極之間,給電磁鐵通電時,電流表的指針開始擺動。當斷電時,電流表的指針則向反方向擺動。由于新學期開始,他不得不停止這項研究,錯過了發表這一成果的機會。他被譽為離發現“磁電”現象僅一步之遙的人。
(5)戴維在法拉第之前就曾用實驗探索過電磁感應現象,但由于沒有及時總結,而錯失了這一成果。
(6)法拉第(M.Farad 1791-1867)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于1821年開始研究磁電現象。他用強磁鐵靠近一個閉合線圈,企圖使閉合線圈中產生電流,但所有的嘗試都失敗了。但他并不灰心,繼續進行各種實驗。經過無數次實驗網校頭條,他終于在831年發現了磁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