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同城異校”聯合教研組初中物理活動在西市一中錄音棚開展。首先,一中的趙艷霞和四中的曹慧欣老師用不同的方式講授同一節課,各顯神通。
課前,趙老師讓學生朗讀課本,復習做功的必要因素,并填寫任務單。之后,創設情境,讓兩個學生把6瓶一模一樣的礦泉水從地上搬到桌子上,看誰先完成;然后,讓另外兩個學生用同樣的方式搬動礦泉水初中物理功率教學反思,但這次看誰在同樣的時間內搬動的更多。通過以上兩組體驗活動,學生可以體驗到,一是比較做同樣量的功所用的時間;二是比較在同樣的時間內所做的功的量;通過這兩種情境,學生可以理解做功有快有慢的原因,進而提出當做功的量和所用的時間不同時,如何比較的問題。類比已知的“速度”概念,功的速度用“功率”來表示,功率的計算公式和單位。然后,結合任務單鞏固所學知識,并用PPT讓學生了解更多生活中做功速度的例子和不同功率的設備。 整個課堂中,學生參與體驗,教師引導,特別是將物體運動的速度表達為“速度”,類比物理中做功的速度表達為“功率”,可見物理中各個知識點不僅相互關聯,研究方法也有很多相似之處,貫穿在課程結構構建的理念中。
曹老師是一位研究生學歷的年輕老師,她先復習鞏固了必要的因素、計算公式和工作單位,然后讓學生看視頻感受工作不僅分為多少,還有快慢初中物理功率教學反思,從而引出了這堂課要探討的話題。接著,讓幾組學生體驗工作,當工作量和時間不同時,曹老師讓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并得出結論。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探索自己獲取知識。特別是在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將課本上的問題分解成3個小問題,簡化。利用學習指南,學生很快完成了任務。整個過程很好地運用了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實現了“學與教”教學體系設計,設計思路清晰,邏輯清晰,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都緊扣主題,語言精煉,話語引導到位。 課堂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學習興趣濃厚貝語網校,課堂效率高。
兩位老師正好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在展示各自風采的同時,也印證了聯合教研的必要性,以及在同一門課程中求同求異、求同求異、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的必要性。
課堂教學結束后,進入課堂匯報及評課環節。
兩位老師就各自的教學設計、實施過程進行了討論和反思,并與評委進行了交流,評委有王洪亮、鄭麗萍、吳曉華、史文靜、劉希樂等五位老師,并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下午,六中老師、初中物理工作坊成員王洪亮老師就《2023年中考物理復習策略》進行了專題講座,帶領大家對比分析了近兩年的中考題型,從備考思路與方向、出題趨勢、備考策略、備考策略下的注意事項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講解。最后大家針對4.20模擬考試題目進行了討論,對正在進行的一輪模擬考試和即將到來的中考應考策略、試卷評閱達成了共識。
撰文:那仁其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