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根據歐姆定理檢測導體的阻值學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伏安法)測阻值的實驗原理。2、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檢測導體的內阻。3、理解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過程與技巧:通過多次檢測取平均值進一步感受降低檢測偏差的技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應用歐姆定理檢測內阻體驗數學規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意義。學情剖析1、初中中學生正處于發育、成長階段,她們對事物存在著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但這一階段的中學生仍處于從形象思維向具象思維過渡時期。2、在本課學習之前,中學生對電流、電流和內阻有一定的認識,但這些認識具有一定的庸俗性、片面性,沒有上升到理智認識、還不能構成科學的知識體系。重點難點重點:實驗電路的設計,聯接以及實驗數據的處理。難點:培養中學生的探求精神和應用歐姆定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4.1教學活動【導入】復習導出新課朋友們上節課學習了歐姆定理,并已能用歐姆定理的公式做一些簡單的估算,如今請朋友們看這樣的題目:用電流表測出一段導體兩端的電流是5V,用電壓表測出通過這段導體的電壓為0.2A,這段導體的內阻是多少?通過剛剛的估算想想,假如我們想曉得阻值的電阻有多大,如何辦?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實驗來進行阻值的檢測。
【導入】實驗前的打算班主任提問1:假如要檢測一個未知阻值的電阻,須要檢測什么數學量?分別用哪些檢測?中學生回答:用電流表測內阻兩端的電流,電壓表測阻值的電壓。班主任提問2:按照哪些公式算出這個阻值的電阻?中學生回答2:歐姆定理的變型公式R=U/I。(引入實驗原理)實驗原理:R=U/I班主任提問3:下邊請你們按照實驗原理寫出所要的器材。(引入實驗器材)實驗器材:電源、開關、電阻、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導線【活動】實驗設計1、學生設計檢測阻值的電路圖。2、設計實驗表格次數電流U/V電壓I/A內阻R/Ω平均值(Ω)123【活動】進行實驗1、提醒中學生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1)聯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狀態。(2)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處于電阻位置。(3)注意看清電流表、電流表的接線柱。2、實驗步驟(1)按電路圖聯接實物電路。(2)檢測電路無誤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電阻的測量教案中公,改變待測內阻兩端的電流,使電流表的電流分別為1V、2V、3V。觀察對應的電壓表的示數,分別填入表格中。(3)按照記錄的三組數據,分別求出三個對應的內阻值,估算出它們的平均值,即Rx=R1+R2+R3/3。(4)整理實驗器材,放回原處。
【活動】分析實驗,得出推論1、學生匯報實驗數據,班主任組織中學生評估與交流,并反省以下問題:(1)實驗中你的水表,是否出現了表針反偏的現象?緣由是哪些?(2)實驗中你的水表是否出現超出阻值的現象?緣由是哪些?(3)實驗中你的滑動變阻器是否出現難以調節電路的現象?緣由是哪些?(4)實驗中你每次檢測的內阻值大不大?內阻值不同的緣由是哪些?(5)為何改變待測內阻兩端的電流和通過的電壓,內阻會改變?2、誤差剖析:(1)為減少偏差,應采用多次檢測取平均值的方式,同時水表的阻值盡量選(2)調節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和電壓值時,可使每次改變值稍大些。(3)改變時,可使電流或電壓穩定于某一數值,而讀取另一電表示數,可減少讀數偏差。(4)每次讀數完畢后應斷掉開關,防止因通電時間過長,內阻氣溫下降使內阻減小,導致檢測值不確切。3、實驗推論:按照實驗數據,得出內阻是導體本身固有屬性,只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及濕度有關,與導體兩端的電流及通過導體的電壓無關,只是數值上等于導體兩端的電流及通過導體的電壓之比。4、完成實驗報告單。【活動】小結并布置作業教材第91、92【活動】板書設計1、實驗原理:“伏安法”R=U/I2、實驗器材:電源、開關、電阻、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導線3、實驗電路圖。
4、實驗步驟5、實驗推論二、根據歐姆定理檢測導體的阻值課時設計課堂實錄二、根據歐姆定理檢測導體的內阻第一學時教學活動【導入】復習導出新課朋友們上節課學習了歐姆定理,并已能用歐姆定理的公式做一些簡單的估算,如今請朋友們看這樣的題目:用電流表測出一段導體兩端的電流是5V,用電壓表測出通過這段導體的電壓為0.2A,這段導體的內阻是多少?通過剛剛的估算想想,假如我們想曉得阻值的電阻有多大,如何辦?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實驗來進行阻值的檢測。【導入】實驗前的打算班主任提問1:假如要檢測一個未知內阻的電阻,須要檢測什么數學量?分別用哪些檢測?中學生回答:用電流表測內阻兩端的電流,電壓表測內阻的電壓。班主任提問2:按照哪些公式算出這個內阻的電阻?中學生回答2:歐姆定理的變型公式R=U/I。(引入實驗原理)實驗原理:R=U/I班主任提問3:下邊請你們按照實驗原理寫出所要的器材。(引入實驗器材)實驗器材:電源、開關、電阻、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導線【活動】實驗設計1、學生設計檢測內阻的電路圖。2、設計實驗表格次數電流U/V電壓I/A內阻R/Ω平均值(Ω)123【活動】進行實驗1、提醒中學生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1)聯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狀態。
(2)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處于電阻位置。(3)注意看清電流表、電流表的接線柱。2、實驗步驟(1)按電路圖聯接實物電路。(2)檢測電路無誤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改變待測內阻兩端的電流,使電流表的電流分別為1V、2V、3V。觀察對應的電壓表的示數,分別填入表格中。(3)按照記錄的三組數據,分別求出三個對應的內阻值電阻的測量教案中公,估算出它們的平均值,即Rx=R1+R2+R3/3。(4)整理實驗器材,放回原處。【活動】分析實驗,得出推論1、學生匯報實驗數據,班主任組織中學生評估與交流,并反省以下問題:(1)實驗中你的水表,是否出現了表針反偏的現象?緣由是哪些?(2)實驗中你的水表是否出現超出阻值的現象?緣由是哪些?(3)實驗中你的滑動變阻器是否出現難以調節電路的現象?緣由是哪些?(4)實驗中你每次檢測的內阻值大不大?內阻值不同的緣由是哪些?(5)為何改變待測內阻兩端的電流和通過的電壓,內阻會改變?2、誤差剖析:(1)為減少偏差,應采用多次檢測取平均值的方式,同時水表的阻值盡量選(2)調節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和電壓值時,可使每次改變值稍大些。(3)改變時,可使電流或電壓穩定于某一數值,而讀取另一電表示數,可減少讀數偏差。
(4)每次讀數完畢后應斷掉開關,防止因通電時間過長,內阻氣溫下降使內阻減小,導致檢測值不確切。3、實驗推論:按照實驗數據,得出內阻是導體本身固有屬性,只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及濕度有關,與導體兩端的電流及通過導體的電壓無關,只是數值上等于導體兩端的電流及通過導體的電壓之比。4、完成實驗報告單。【活動】小結并布置作業教材第91、92【活動】板書設計1、實驗原理:“伏安法”R=U/I2、實驗器材:電源、開關、電阻、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導線3、實驗電路圖。4、實驗步驟5、實驗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