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備課學案——1.3運動快慢的描述速率(學案)課型:新講課一、核心素質數學觀念:理解速率、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的概念,曉得數學意義;科學思維:感受速率的定義法,培養中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具象思維能力;科學探究:理解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的區別與聯系科學心態和責任:通過介紹或學習各類工具的速率,去感知科學的價值與應用;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堅定學習思索探求的信念。二、教學目標1.理解物體運動的速率,曉得速率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矢量性;2.同時通過實際體驗感知速率的意義和應用;3.培養中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由簡單到復雜,培養中學生具象思維的能力;三、教學重點及難點1、速度、速率的概念及區別2、平均速率、瞬時速率的概念及區別3、時間、時刻4、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的關系四、新課教學1.新課引入生活和科學研究中常常須要曉得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你記得中學是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的嗎?運動員在賽事中不同時段,運動的快慢一樣嗎?通過多媒體講義動圖展示:運動員百米沖刺。由圖可以見到她們的運動快慢是不一樣的,賽事時通常就會經歷,起跑、加速、勻速、沖刺、最后減速停出來。人的運動由靜止出發,最后歸于靜止。課前備考:1.哪些是質點,物體可以看做質點的條件。
2.如何理解位移一、位置變化的描述如圖:三個質點①、②、③初位置分別坐落A、B、D運動的快慢公式視頻,①、②經時間t分別抵達E、G兩點,③經t’到達H。()問:①、②誰運動得快,①、③誰運動得快,②、③誰運動得快。由中學生比較得出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幾種方式:1.時間同,看位移2.位移同運動的快慢公式視頻,看時間3.時間、位移均不同,看位移和時間的比值。2.新知探究知識點1—速度1.定義: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之比,叫作速率。2.表達式:v=。3.單位:米每秒,符號是m/s或m·s-1.1m/s=3.6km/h。4.矢量性:速率是矢量,速率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5.數學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數學量。注意:速率公式與小學所學有何不同高中時用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來估算速率,我們這兒的速率是用位移和時間的比值來定義的,這兒的速率和小學所學的速率是不完全一樣的。知識點2—平均速率1.平均速率(1)定義:在變速直線運動中,位移Δx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Δt的比值叫作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率.(2)公式:=。(3)數學意義:簡略地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4)矢量性:平均速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與一段時間Δt內發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
知識點3—瞬時速率和速度1.(1)定義: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過某一位置)的速率叫作瞬時速率。(2)數學意義:精確地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2.速度:瞬時速率的大小叫作速度。3.車輛速率計的示數是車輛的速度。注意:平均速率≠速度的平均值求平均速率,排除一切干擾誘因,只須要捉住位移及對應時間,注意平均速率不是速率的平均值。知識點4—平均速度瞬時速率的大小稱速率,平均速率的大小是否就是平均速度呢?1.定義: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稱速度,x為路程,標量。2.同平均速率的區別:①定義不同②標矢量不同③物理意義不同聯系:①單位相同②單向直線運動中,大小相等,但不能說“就是”。知識點5—速度—時間圖象物體運動的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可以用圖來直觀表示。以時間t縱軸,速率v為橫軸,座標中的圖象為速率—時間圖象或v-t圖象。從這種點大致可以看出紙帶運動速率的變化規律。最后用平滑的曲線聯接。通過多媒體講義動圖展示:車輛運行中的速率——時間圖象。①直線表示物體靜止。②直線表示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③平行于t軸的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④直線表示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⑤直線表示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且在t=5s時,圖線跨過時間軸,運動方向發生改變。
兩圖像的交點代表兩物體速率相同。課堂練習:例4、甲、乙兩物體沿某仍然線運動的v-t圖象,起碼從以下三個方面分別說明它們的速率是如何變化的。(1)物體是從靜止開始運動還是具有一定的初速率?(2)速率的大小變化嗎?是加速還是減速?(3)運動的方向是否變化?解析(1)物體在t=0s時的速率即為初速率,所以甲物體有一定的初速率,乙物體初速率為0。(2)在速率圖象中,縱坐標的大小表示速率的大小。所以:甲物體的速率大小不變(勻速),乙物體勻加速、勻速、最后勻減速運動。(3)在速率圖象中,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率的方向。甲、乙物體運動方向都不改變,圖線沒有跨過時間軸。五、課后練習1.單選題1.下述關于速率的幾個說法中,正確的是()A.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