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廣州市教育系統“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當好四有好老師”主題實踐活動動員會議精神,響應區教育局呼吁,我校啟動“我是九中班主任--我在現場上公開課”系列活動,全員參與,一個都不能少。
我是李德銘,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爭當“四有”好老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我們造就海文化,找尋九中夢測量大氣壓強實驗原理,努力打造“若水”課堂(有大海般的班主任激情、有弄潮兒般的中學生競爭機制、有進退自然的授課節奏),培養“上善”學子。我在現場上《大氣壓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大氣壓的存在。
(2)了解檢測大氣浮力的方式,了解大氣浮力的大小和單位,理解托里拆利實驗原理、過程和推論,曉得標準大氣壓的數值。
(3)曉得大氣壓形成的緣由,曉得大氣壓與高度和沸點的關系。
(4)認識生活中借助大氣壓的現象,了解抽水機的工作原理。
2.過程與技巧
(1)觀察跟大氣浮力有關的現象,感知大氣浮力是一種客觀存在。
(2)觀察演示實驗現象,感知大氣浮力的大小和單位。
(3)通過觀察講義感知人類是怎樣借助大氣浮力的。
3.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1)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2)通過大氣浮力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1)確認大氣壓的存在,會用相關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2)通過借助身邊的物品設計小實驗,體會大氣浮力的存在。
教學難點檢測大氣壓的方式。
教學過程:
引入:備考追憶上節課液體浮力的特性以及形成緣由,想一想:空氣與水類似,都具有流動性,假如把大氣稱作水,我們實際上就生活在大氣的海洋中,這么大氣有沒有浮力?大氣浮力有多大呢?
帶著這種問題我們開始下邊的學習。
(一)認識大氣壓
用兩個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對吸,觀察現象,使勁拉開看到聲音,思索緣由)
討論:課后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哪些推論?(世界上首次證明大氣壓存在的知名實驗)
觀看視頻:a鋁罐變癟b瓶吞豬肉(引導中學生思索緣由)
動動手:中學生上來完成瓶子吸紙板的實驗(老師引導中學生解釋現象)
實驗證明哪些?怎么解釋
提示:空氣與液體有相像之處,形成浮力的誘因是否相同?特征是否都與液體浮力一樣?
(二)檢測大氣壓
瓶子吸紙板實驗中,杯中水的浮力大于大氣壓,這么大氣壓到底能托起多高的火柱呢?
觀看:視頻C大氣壓托起火柱
總結:一個標準大氣壓能托起10米高的火柱。(有些高層業主要裝電機的緣由……)
思索:實驗過分復雜,如何簡化實驗?(提示:p=ρgh,火柱太高了,可以…)
我們可以用水銀取代水——觀看視頻d托里拆利實驗
【知識點把握】
一個標準大氣壓能托起10米高的火柱。
一個標準大氣壓相當于760mm水銀(汞Hg)柱=1.013×105Pa=105Pa(簡略估算)
大氣壓受天氣高度影響,海拔3000m以內每下降10m,大氣壓降低100Pa
(三)氣壓計與大氣壓的應用
認識金屬氣壓計,水銀氣壓計
水銀氣壓計的特征:精確但攜帶不便捷。
無液氣壓計的特征:攜帶便捷但不精確。
大氣壓的應用:抽水機、吸盤、吸管……
觀看視頻e大氣壓的各類應用并讓中學生解釋
【提示】通過各類現象的解釋我們發覺有固定的套路
解釋氣壓反例的套路:
說明用哪些方式使上面氣壓變小,而外邊氣壓小于上面氣壓產生氣壓差(大壓小),所以會出現這個現象
注意:生活中許多所謂的“吸”其實是“壓”
(四)液面上方氣壓與沸點
歷史風波:300多年前,年青的日本大夫丹尼斯·帕平,因殉職從歐洲逃到法國,一路風餐露宿。有三天,他來到阿爾卑斯山的山頂,已是饑腸轆轆了,于是他用柴火燒火煮地瓜吃,可水開了許久,地瓜就是不熟,他認為很奇怪,這一碰巧現象導致了他的深思。
幾年后,帕平來到美國,在化學學家波意爾的實驗室工作,他了解到氣抬高,水的沸點也低。聯想到高山上煮不熟地瓜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實驗。他有了發覺,原先,氣壓和水的沸點之間有一個反比關系,隨著氣壓的增加,水的沸點也急劇增加,氣壓下降,水的沸點也驟然下降。
他想,用人工的方式加強氣壓,水的沸點不也就下降了嗎?于是他決心研究一個能提升壓力的鍋。他制做了一個密閉容器,上面放上水,之后不斷加熱,上面的壓力果然減小了,水的沸點也急劇下降了。當水超過一百度沸騰時,食物也很快熟了。后來測量大氣壓強實驗原理,他又做了改進,以避免漏水,鍋蓋上加了一個橡皮墊,為防止壓力過大,還設計了一個安全閥。
1679年,帕平請皇家學會的會員來鑒別他發明的鍋。他當街把宰好的雞放進鍋里去煮,一杯茶的工夫,曬干的雞,熱騰騰的就端了上來,又香又軟,科學家們被這個神奇的鍋嚇倒了。壓力鍋總算得到了認可,人們把它稱作“帕平鍋”。也就是世界上第一只高壓鍋,在當時,好多是用在診所消毒醫療器械和工業上須要用高壓罐的地方。
【知識點把握】
液面上方氣壓越低,液體的沸點越低;反之,液體的沸點越高。
高度越高,大氣壓越低,液體的沸點越低,所以高山上煮東西煮不熟(沒有到100℃)
使用高壓鍋增強的是鍋里的氣壓,所以高壓鍋與大氣壓沒有關系。
(五)小結:學到哪些
一、大氣壓的形成緣由
因為大氣遭到重力作用,同時又具有流動性
二、大氣浮力的存在
三、托里拆利實驗:P0==1.01×105Pa
四.應用:
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油泵等
(六)課堂練習
1、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實驗測出了大氣壓的值。
2、自來筆芯吸墨水時,把筆上的彈簧片按幾下,筆膽里二氧化碳浮力,在的作用下,墨水被“吸”到橡皮管里去了。
3.請小組討論解釋自制氣壓計的工作原理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9.3大氣浮力這節課的相應練習
我是陳培沖,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當好“四有”好老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我們造就海文化,找尋九中夢,努力打造“若水”課堂(有大海般的班主任激情、有弄潮兒般的中學生競爭機制、有進退自然的授課節奏),培養“上善”學子。我在現場上《大氣壓強》。
教學過程:
備考提問:請回顧液體浮力的特性。
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頂部,那大氣有沒有向各個方向的浮力呢?
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體會大氣浮力的大小。(講解馬德堡半球實驗的過程)
實驗剖析總結概念
一、大氣浮力
1、產生緣由:大氣層受重力且空氣具有流動性
2、證明大氣浮力存在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3、大氣浮力簡稱為大氣壓或氣壓。
二、大氣壓的檢測
提出問題:大氣壓能托起多高的火柱呢?(觀看視頻得到推論)
大氣壓能托起10米高的火柱
3.認識氣壓計
三、大氣壓的變化
大氣壓隨高度降低而降低。
大氣壓變化的規律:在海拔3000m以內,每上升10m,大氣壓大概增加100Pa。
四、大氣壓的應用
解釋各類應用
小結:學到了哪些
主任點評:李德銘老師和陳培沖副主任的課,教學設計水平較高,通過講義,視頻與實驗相結合,使得中學生更容易把握教材內容,尤其比較緊貼生活,通過大量的關于大氣壓的生活實例,讓中學生學會把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達到了較好的教學療效。
有一種夢,叫九中夢:
讓“海文化”成為中學的品牌!讓每一個九中人都能劈波斬浪,勇立潮頭,成就人生精彩!
有夢、有愛、有未來,夢已揚帆遠航!
請你長按下邊的二維碼,了解中學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