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科學彈簧振子制作課
1.教材分析:
1.選用教材:華師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課本第四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圖層、組件的概念和使用;掌握補間動畫;加深對關鍵幀的理解
(2)能力目標:學會制作動作動畫、多層動畫,培養勤奮、科學的精神。
(3)情感目標:通過精彩的動畫制作,提升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層和組件的概念
(2)變形工具和補間動畫的應用
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只是要求學生完成一個彈簧的繪制,并沒有具體講解彈簧振動器動畫的具體制作。教材難度比較大,有些內容非常抽象,給老師帶來很大的困惑。然而本節的題目要求制作一個彈簧振動器的自由振動動畫。鑒于初二的學生已經學習過Flash變形動畫彈簧振子,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和簡單的繪畫功底,我在教學中大膽地對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實現了一個完整的彈簧振動器動畫。我覺得我處理得非常好。
2. 設計說明
這堂課的重點是多層動畫制作。在入門部分,我分別演示了一個球和一個人的動作動畫,并問學生是否可以把這兩個動畫放在一起,從而引入多層動畫的概念,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給他們留下了懸念。學生很熱情地跟著我進教室,我趁此機會介紹我的新課彈簧振子,新課動畫有三個層留學之路,我把這三個層分解了。彈簧的制作是基礎,我又把第一幀分解了一遍。通過線上課堂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情況很好。在學生完成第一幀后,我繼續講彈簧的下一幀的制作,完成第一層。此時輔助網頁啟動,明確了學生這堂課要完成的任務,學生很出色地完成了第一層。 然后我看了彈簧振動器的演示,并在網頁上調出彈簧和球的位置結構圖,演示了增加層數的方法,并讓學生通過輔助網頁進行學習,自己完成第二層,比較好的學生完成第三層。我巡視檢查學生完成情況,并給予重點提示。這里我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以任務驅動學習。我不需要什么都解釋,也給學生留一些思考空間,一層一層深入。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當然效果也很好,學生的作業完成的很好。為了鞏固這節課的知識點,我設計了在線測試。我整個班級的水平非常清晰,學生在思維上不走彎路。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如何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信息技術課要注意及時反饋教學效果,這也是檢驗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最快捷的方式。最后7分鐘,我和學生一起回顧了學生的作品,發現哪些好,哪些不好,還重點點評了有創意的作品,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的創作靈感。最后,我讓學生結合彈簧振蕩器的實際運動,拓展思維:如何調節彈簧的速度?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我的整堂課思路清晰,內容完整。
3.課件制作
這堂課我制作了一個輔助網頁,充分利用了和的教學模式。網頁中除了抓取靜態圖片,還采用了視頻抓取,讓學生充分運用輔助網頁完成任務。頁面組織有序,目標明確。為了分解難度,我把三層放在不同的頁面上,讓學生一目了然。頁面之間的鏈接也順暢。在線測試,即時評分,學生特別感興趣。
【八年級科學彈簧振動器制作課】相關文章:
彈性和彈簧測力計第 11-12 課
中產階級的科學:春人 09-10
高三班級優秀科學教案《春天的玩具》08-23
幼兒園高年級科學優質教案《春天的玩具》含反思09-02
高三《春天的玩具》優質科學課教學方案及教學反思(共11篇)04-27
高三班《神奇的魔法》優質科學教案08-23
談論“屏幕”第11-12課
如何上課及上課基本要點08-11
- 中產階級課程計劃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