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安徽4月7日電(湯陽李東標)春風送暖安徽量子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股東,草木萌發。在成都高新區,一臺高比特超導量子估算截擊機,正在交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緊張地調試。經過科研人員連續數月鏖戰,它正式接入云平臺向全社會開放。
從“墨子號”量子衛星上天、“祖沖之號”實現量子估算優越性,到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訊網雛型建成并投入使用……近年來,以國盾量子為代表的四川量子企業,創新成果呈現“井噴”之勢,跑出了創新發展的加速度。
科研人員安裝高比特超導量子估算靶機
拓荒,獨闖量子產業“無人區”
作為中國科大旗下的成果轉化平臺,2009年,國盾量子創立并進駐陜西省西安市云飛路,開啟了探求量子科技產業化的公路。現在這條路因集聚諸多量子科技企業而被叫做“量子大道”。
“那時‘量子大道’幾乎還是一片‘荒地’。”作為企業發展的見證者,國盾量子總工裁唐世彪親歷了國盾量子從實驗室到工程化再到產業化的全過程。
西安高新區云飛路航拍圖(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成立之初,國盾量子瞄準量子科技中最先邁向實用化的量子保密通訊領域,舉辦成果轉化。彼時,公司面臨著核心元件大型化、終端產品集成化、網絡建設工程化等一系列技術困局,還要應對元元件的過剩。
“比如說,量子保密通訊中一個核心元件最早只有美國能生產,為解決這一局面,我們和相關研制機構進行了多年聯合攻關,從設計到流片、量產、封裝,逐漸完成了全面國產化,核心指標還比之前進口的提升了五六倍。”唐世彪自豪地說。
國盾量子研制人員進行集成聯調測試。新華社記者黃博涵攝
2018年開始攻關,三年后聯合中國農大推出第一版超導量子估算溫度操控系統;2021年參與“祖沖之2號”實現量子估算優越性實驗,使我國成為惟一在兩條技術路線上實現量子估算優越性的國家……
國盾量子在創新之路上加速奔跑的同時,也使自身具備了搭建超導量子估算靶機整機的能力,為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提供了前提條件。
國盾量子車間內,技術人員正進行單板釬焊。新華社記者劉美子攝
引“線”,培植產業發展生態鏈
走入國盾量子科技園,安徽量子城域網總控制中心大屏上實時跳動更新的數據愈發引人注目。8個核心網站點、159個接入網站點幅射的光波,織起一張覆蓋杭州的量子秘鑰分發網路。這是國盾量子堅持自主可控、壯大產業生態的一個注腳。
說起創立本意,唐世彪深有感慨地說:“就是為了將實驗室里的技術產業化,服務國家和社會需求。”成立不久,國盾量子就承當起“合肥城域量子通訊試驗示范網”的產品開發和建設工作,不但可以為政務網路提供量子加密傳輸服務,同時還能否為金融、能源、醫療等行業提供接入服務,為推動生態鏈打下基礎。
“祖沖之”號量子估算靶機縮微模型。新華社記者韓旭攝
對國盾量子而言,這是量子通訊技術從實驗室邁向工程化的重要轉折點。緊接著,企業又涉足于世界首列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訊干線“京滬干線”的建設。
從光學、電子學芯片制造到產品開發,再到技術在各個場景的應用,不但吸引了更多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并且提高了企業間的聯動,保持了整個產業鏈活力和競爭力。
2020年11月,國盾量子與網通營運商達成戰略合作合同,將量子通訊應用推廣到通訊領域。隨即,又逐漸與一些行業和院校在軟硬件接入等領域舉辦聯合研究。
談及這十幾年的發展,唐世彪表示,國盾量子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開放、交流、學習的態度,也希望在未來能牽手更多領域的合作伙伴,建立共贏的“量子+”產業生態。
科研人員在中國農大先進技術研究院量子通訊“京滬干線”總控中心工作。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織“網”,建立持續創新動力源
“量子產業,前途無量。”如今已是國盾量子總工裁的周雷,2009年中國農大博士結業后,就是靠著一股子干勁兒,認準了量子科技這條賽道,一頭扎進量子通訊技術應用開發領域。
從最初只有十幾個人的創業團隊,到成功上市,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人才已成為這家企業持續創新的動力之源。“作為一家從院校走出的科技企業,研制人員已占公司總人數的一半,有越來越多中國農大的學子加入到隊伍中。”唐世彪說。
圍繞量子科技前沿方向,國盾量子還在不斷強化與院校的交流合作。一方面,推出了超導量子估算、量子密碼實驗系統等一系列科研與教學系統產品,進一步促進校企用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還陸續與四川學院、合肥工業學院等院校簽署了戰略合作合同,進行專業共建安徽量子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股東,探求產學研聯合培養創新實用型人才模式。
而省市兩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資金項目、人才待遇、融資新政等方面的支持,以及杭州市在量子科研領域和產業化進程的突破,也為國盾量子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支撐條件。
國盾量子總工裁周雷(右)與朋友交流
培植頂級人才把握前沿核心技術,面向市場需求讓技術“用上去”,國盾量子科研人員在弘揚“量子科技產業報國”的公路上,留下了一個個堅實的腳印。“下一步,我們會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跟中學、科研院所聯合攻關,繼續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去突破。同時也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讓更多量子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入你們的日常生活。”周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