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色字關注我們 US
東京奧運會女子200米蝶泳決賽和4*200米自由泳接力決賽,江蘇姑娘張雨霏為中國代表團奪得兩枚金牌(一天兩枚金牌)。張雨霏的媽媽在觀賽時感動落淚,講述了張雨霏差點成為音樂家的故事。
張雨霏自幼喜愛音樂,小學時就被選入銅管樂團。后來她開始從事游泳職業,加入國家隊,但她依然沒有忘記音樂。她買了一臺電子琴放在訓練館,一有空就自學彈鋼琴。
我們知道運動員的訓練通常都是辛苦枯燥的,彈鋼琴、學音樂都是緩解壓力、釋放壓力的好方法。最近中央的雙減政策引發了全民熱議,看到這里,我們也能理解實施“雙減”政策的意義了。讓孩子們擺脫“補習”的煎熬,周六周日也能學音樂。
張雨霏媽媽接受采訪時原來,張雨霏曾跟媽媽開玩笑說:“如果我不選擇游泳物理學家的音樂,我就學音樂。”這樣一位豁達的母親,無論孩子做出怎樣的選擇,總是默默支持孩子的夢想。
原來這位奧運冠軍也熱愛音樂,多才多藝,其實各行各業的精英也大有人在,他們平時也像張雨霏一樣學習音樂物理學家的音樂,享受音樂來陶冶情操。
很多大師或在某一領域做出一些成就的人,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精通,擁有傲人的技能,但興趣并不廣泛,總是充滿好奇心,對新知識、新藝術充滿著熱愛和探索的欲望。
1.馬克斯·普朗克
量子物理學的奠基人馬克斯·普朗克不僅是一位物理學家,更是一位跨界音樂家,他從小就學習鋼琴,水平很高,樂理功底也很強,甚至創作了不少歌曲和悲歌劇。
即使他在大學時選擇了物理作為人生方向,但他的生活中卻從未離開過音樂,除了研究之外,他經常在閑暇之余在家演奏音樂,并于191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帕克喜歡彈鋼琴,愛因斯坦喜歡拉小提琴,據說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大師經常進行二重奏,堪稱科學界的奇葩!
2.錢學森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是一位古典音樂愛好者,尤其擅長彈鋼琴,而他的妻子蔣英則是一名歌手。周末,他們經常舉行家庭音樂會,一個彈琴,一個唱歌,生活豐富多彩。據說,錢先生回國時,大量科研資料和“婚姻保管費”——收入黑三角被美國扣留。經過兩人的爭辯,鋼琴最終隨他們一起回到了祖國。
在世人的評價與采訪中,錢學森談到鋼琴對他、對他人生的影響:“音樂所蘊含的詩情畫意,對我的工作有幫助,使我對人生有了深刻的領悟,拓展了我的認知,懂得了未來,拓寬了我的思維方法。是音樂讓我避免了固執和機械的唯物主義,思維更加開闊,更加生動。”
3.尼克松
尼克松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總統,他的母親是一位鋼琴家,他也學習過鋼琴,經常坐在鋼琴旁長時間創作自己的鋼琴曲,鋼琴陪伴了他整個成長過程。
除了出席會議,尼克松還以圣誕表演聞名,他總是在圣誕表演中彈奏鋼琴。當工作人員舉行生日聚會時,他經常會唱“生日快樂”。作為白宮的表演者,尼克松是快樂而熱情的!
4.屠呦呦
青蒿素的發現為中藥材帶來了輝煌,屠呦呦的科研成果是中國醫學界獲得的最高榮譽,獲得諾貝爾獎是對她醫學成就的肯定。
在這張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的照片中,沒有獎杯,也沒有與學術相關的人,畫面中唯一吸引眼球的,是一架鋼琴。她靜靜地倚在鋼琴旁,平靜而優雅。如果說照片中的手表代表著老人的愛人,那么鋼琴則可以把時間變成一種滋養的藝術,弘揚醫學家的藝術。
5.費德勒
著名網球運動員費德勒被譽為網壇常青樹,奪得多項大滿貫,享譽全球。不為人熟知的是,他還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家。費德勒小時候認真學習鋼琴,除了練習彈奏,還參與演戲。除了揮舞的球拍,音樂劇、歌劇、歌劇都是他的最愛。其中貝語網校,他更感興趣的是彈鋼琴。那張照片里,球場上揮舞著球拍的勇士,突然變成了溫柔的少年!
球場與琴房,一個動,一個靜,一個硬,一個軟,或許正是這種剛柔并濟,成就了費德勒的傳奇,費德勒與邁克爾·喬丹的對唱,更是成為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
內容、圖片及其他資料均來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