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人劉安民上課時間11、26教研主任課題第四節聲現象在科技中的應用教學目標◆知識1、了解超聲波的特性及其應用。2、了解次聲波的來源及其害處。3、了解語音辨識的有關知識。◆能力培養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概括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超聲波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的了解、引導中學生關注科技發展;通過對次聲的來源及其害處的剖析,強化中學生的社會觀點和環境保護意識。教學重點超聲波和次聲波的特性及其應用。教學難點回聲測距。教具打算多媒體預習提示先學后教隨堂訓練個人復備一、檢查備考:(1)人耳能看到的聲波的頻度范圍:(2)頻度稱作超聲波;(3)頻度稱作次聲波;二、創設情景,導出新課。(1)火山、地震暴發之前,自然界中的植物有哪些異常反應?(2)它們是通過途徑獲得這些信息?人類為何不能?三、出示學習目標(講義投影)四、新課教學:自學指導:請朋友們閱讀P92-96頁回答相關問題:(一)超聲波1、超聲波有哪些特征?2、實際生活英超聲波的應用有什么?(二)次聲波。1、次聲波有哪些特征?2、次聲波的作用?(三)語音辨識1、語音辨識技術就是。2、語音辨識技術有哪些有點?有哪些用途?(各組在主任率領下先自主學習6分鐘后討論交流自己的收獲,12分鐘后比比哪組的學習療效最好。
)測量:1.蝙蝠采用的方式,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先學后教隨堂訓練個人復備按照這一原理,科學家發明了,借助這一系統,人們可以窺探海洋的深度。2.內科大夫向人體內的囊腫發射,囊腫會被擊成細小的粉末,可以順暢地排出體外。3.科學工作者為了偵測海洋某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發射超聲波,經過4s收到雜波訊號,海洋中該處的深度是。(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速率是1531m/s);這些技巧(填“能”或“不能”)拿來檢測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4.2008年5月12日,重慶蘆山發生里氏8.0級強烈余震聲現象在科技中的應用,給人們導致了幾六年不遇的特大旱災。水災時形成的(選填“超聲波”、“次聲波”或“電磁波”)對建筑物、人的平衡臟器功能的破壞性很大,使人形成反胃、暈眩、旋轉感等病癥聲現象在科技中的應用,嚴重的會導致內臟流血斷裂,殃及生命。人耳卻未能直接看到,因為它的破壞性大,但是它的頻度高于Hz,所以要盡量遠離地震源。5.“B超”是大夫向患者體內發射,同時接收人體內器官的反射波因而確切地確診人體內部疾患,這是聲波才能的應用。6.下述例子中,屬于借助聲傳遞能量的是()A.用聲納偵測海底深度B.用超聲波清洗墨鏡C.大夫用聽診器為患者檢測身體D.看到隆隆的雷聲喻示著可能要下雪7.借助回聲定位的方式,不能否測定的是()A.海底深度B.冰山距離C.機炮遠近D.打雷處的遠近8.下述關于超聲波的說法正確的是()A.人耳聽不到的聲波都是超聲波B.超聲波在水底傳播的速率比光在水底傳播的速率大得多C.超聲波的頻度在以上D.超聲波不屬于聲波,它的傳播能力強于聲波9.下述例子中,屬于使用次聲的是()A.用聲納技術測海底深度B.蝙蝠確定目標的方向和距離C.鯨魚判定物體的位置和大小D.預報海嘯、臺風小結:1、超聲波的特性及應用。2、次聲波的特性及應用。3、語音辨識技術的優點和用途。作業布置:練習冊板書設計聲現象在科技中的應用1、超聲波的特性及應用。2、次聲波的特性及應用。3、語音辨識技術的優點和用途。教后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