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言
穩壓電源模塊在電路中使用廣泛,目前流行的如LM78、系列等,多數只有3個引腳,結構簡單,使用便捷。一般輸入與輸出之間的壓差小于2V能夠正常工作,但對較低電流電瓶供電的場合。通常降低2V的供電電源需降低20%~40%(對應輸出3V或5V)的成本和容積。用開關電源原理制做的低壓差模塊(如),可在輸入電流與輸出電流近乎相等的情況下輸出穩定的電流,但對測力等電路需電源雜訊較小的情況。針對上述問題。借助分立元件設計一種低壓差穩壓電源電路。電路元件選用常規元件,成本低。結構簡單。實際電路經實驗測試,具有挺好的負載特點和電流穩定性。
2電路工作原理
圖1為低壓層直流穩壓電源電路原理圖。該電路是由基準電流、電壓放大和電壓放大等3個環節組成。其中,基準電流由TL431形成,按圖1中電路聯接,當通過R0的電壓在0.5~10mA時可獲得穩定的2.5V基準輸出。
輸出電流的具體數值由運算放大器UA確定,采用同相放大器的優越性在于其輸入阻抗極大,可挺好地將TL431輸出的2.5V電流與后級電路隔離,使其不受負載變化的影響;集電極與內阻R3和R2組成比列放大環節,可對基準電流按要求進行比列放大輸出,但輸出電流最大不能超過集電極的電源電流。
電壓放大采用兩個二極管,UA通過驅動調整管VQ2控制調整管VQ1,組成反饋實現電流放大環節,對輸出電流進行調節,進而實現穩壓輸出。晶閘管VD在集電極UA低壓輸出時使調整管VQ2柵極一發射極電流為負,使VQ2立刻步入截至狀態,電壓Ic2迅速增加,VQ2的VCE下降造成VQ1的柵極電流下降,使VQ1的柵極電壓IB降低,從而降低輸出電壓ICQ1(βIB);反之同理。RL是輸出負載,C0和C1是檢波電容。
3電路主要參數設計
3.1控制環節設計
控制環節回路等效圖如圖2和圖3所示,其中圖2為比列電流增益原理圖,圖3為電壓放大原理圖。
式中,Irg為集電極UA的輸出端1的輸出控制電壓。由式(2)可知,Irg通過控制VQ2啦的電壓IC2控制VQ1的柵極電壓,IB1,R8控制調節管VQ2,從而控制VQ1的輸出電壓IC1,VQ2是與VQ1產生串聯負反饋,無需進一步放大VQ1的輸出電壓IC1,用R8對IC1分流。電路輸出電流Vcc為5V,驅動額定負載是350Ω,供電電源是標準7V輸出的電瓶。運算放大器選LM358,取R1、R2為10kΩ,TL431電壓范圍是100~150mA,選用R1=3kΩ,符合要求。VCC=(1+R2/R1)x2.5=5V。合理選定R8和R9的阻值值,使VQ1和VQ2均工作在線性區。
3.2調整管的選定與靜態工作點的設置
調整管VQ1和VQ2主要參數:(1)反向電流VCEO不大于Vin的2倍的裕量;(2)最大容許電壓ICM,不大于輸出電壓I0的2倍的裕量;(3)耗散功率PCM應在功率耗損的安全區內;一般為了安全可靠,參數應根據實際值的幾倍選定。設置適當的靜態工作點(即確定柵極靜態電壓Ih,發射極電壓Ie,基極一發射極靜態電流Uce),可以在保證輸出穩定精度的同時使調整管的耗損最小。合適的靜態工作點首先要求調整管工作在放大狀態,其次要滿足電網和負載波動情況下,Ib、Ie、Ucc盡量小,以降低耗損。設置靜態工作點要選擇合適的驅動管VQ1和偏置內阻R8、R9。VQ1的靜態工作點為:
式中,Irg為集電極的控制輸出訊號,Vin為電源電流,Vcc為5V輸出電流,RL為額定負載200Ω,VD是三極管導通電流0.7V。
由式(3)和(4)可以確定VQ2的參數,之后,估算內阻R9:
使用放大倍數β1、β2在30-80之間的調整管,放大倍數較大的調整管消耗功率較小,但穩定性增加,這兒選定β為50,設計供電電源在5.2~9V之間波動,為了避免電源電流高時焚毀調整管VQ2,加約1kΩ的內阻R8以限流保護。
3.3過流保護電路的設計
圖3中,內阻Ri與二極管VQ3組成過流保護環節。輸出電壓過大時,采樣內阻Ri上的電流小于0.7V,VQ3導通,促使調整管集電極電流Vbe增加,直至關掉電源輸出。R4=0.7/kIC。其中電源電流過大電壓波動,LC為輸出電壓,K為最大過流系數,一般取值約1.5。R7=(Vcc-Uce3)/Ie3≈Vrg/Ic3,限制Ic3不宜過大,以免VQ3過流損毀。
4試驗
圖4為設計的一個直流穩壓電源模塊,輸入電源為直流5~9V的蓄電瓶組;分別對設計電路進行電源特點和負載特點試驗,其中負載特點試驗以輸入的6.5V蓄電瓶模擬實際使用工作環境。圖5為其試驗記錄結果。輸出雜訊試驗數據,當電源輸入電流為5-11V電源電流過大電壓波動,輸出雜訊為5~8mV。
5結束語
通過剖析與試驗可看出,該直流電源穩壓模塊具有穩壓精度高、負載特點好等特征,且電路簡單,另外可借助插口P0檢測實際電源,此電路已投入生產,通過實踐檢驗該電路設計性能可靠,耗電少,可挺好滿足單電源供電應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