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殺戮!
他被人們稱為“瘋狂的惡魔”。
25歲,8篇文章,1篇在手。
剛剛,95后“石墨烯大師”曹原榮獲2021年度凝聚態物理領域青年物理學家最高獎(L.Award)。
據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網站介紹,此舉是為了表彰其在“發現和探索旋轉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相關量子現象”方面取得的成就。
該獎項自1986年開始頒發,由伊利諾伊大學物理系頒發,每年表彰1-2名凝聚態物理領域的杰出青年研究人員。
在石墨烯超導領域,被譽為中國“天才少年”的曹原一次又一次受到關注。
8 篇文章,連續發布 2 篇
雙引擎代表著“曹原速度”。
2018年、2020年,曹原兩次“背靠背”發表兩篇文章。
在2018年3月的《自然》雜志上,該雜志連續發表兩篇文章報道了有關石墨烯超導的重大發現。
中國科大三學生班畢業生、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因發現石墨烯而轟動學術界:當兩層平行的石墨烯以約1.1°的微妙角度堆疊在一起時,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
在這兩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欄中,我們看到了同一個名字——曹原。
曹原論文以“背靠背”形式發表
這一發現直接開辟了凝聚態物理的新領域,無數學者試圖重復和拓展他的研究,這一成果堪稱“第五大發明”。
2020年5月6日,曹原再次發表兩篇文章,在魔角石墨烯方面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2021年2月1日,曹原再發論文,這是他在這份全球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的第五篇論文。
3月31日,曹原發表第六篇論文。
4月7日青年物理學家溫,這篇論文與7天前發表的論文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都是研究魔角石墨烯體系中電子的類別效應。
7月21日,他發表了人生第八篇論文貝語網校,發現以魔角(1.56度)扭曲的三層石墨烯在超強磁場下仍能保持超導性。
這是第8篇文章,還有一篇,曹原團隊發現在魔角扭轉雙層石墨烯(TBG)中,發現了對稱性破缺的糾纏相。
不過,這位年輕天才的履歷確實讓人羨慕。
這位 25 歲的魔力偵探總是仰望星空
曹原,1996年出生。
他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的課程,高考理科總成績為669分。
對此,曹原很謙虛,“只是跳過了初中階段一些比較枯燥的部分。”
2010年,曹原14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嚴濟慈物理與技術英才班”,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屆嚴濟慈班。
他的同學包括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研發團隊最年輕的成員鄧宇浩青年物理學家溫,以及7次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研究論文的任亞非。
而且,嚴濟慈班的錄取標準,不只是成績,關鍵是“興趣”,要找“一說物理就興奮”的人。
2014年,曹原18歲,榮獲中國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項——郭沫若獎學金,這是新中國第一個由國家批準設立的獎學金,也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一項極為寶貴的榮譽稱號。
今年他前往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并加入了Pablo的團隊。
帕勃羅是石墨烯研究領域知名的西班牙物理學家,迄今他共發表論文17篇,論文被引用超過3萬次。
2018年,曹原22歲時,發現了魔角石墨烯,從此他開始了自己的“寫紙之旅”。
同年入選“2018年度科學家”,并排名第一!
除了“紙張狂人”的稱號,曹原還被譽為天才少年、“石墨烯大師”()、該期刊創刊以來最年輕的入選者……
其實他只是一個以科學研究為己任的學者,他就是曹原。
然而,天賦以及對物理的“興趣和好奇心”讓他的科研之路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除了學術之外,他還有自己的愛好,比如攝影、星空、小提琴,此外,他還研究納米技術和計算機科學。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曹原做到了。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