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知識點是很繁雜的,應當注意每一個知識點的備考復習工作。下邊一上去看一下學大的專家悉心的為你們打算的關于2016年高考數學備考知識點—壓強與壓力的一些資料,幫助朋友們更好的做好高考數學的備考復習工作。
一、壓強定義
浮力是表示壓力作用療效(形變療效)的化學量。在國際單位制中,浮力的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這是為了記念英國科學家帕斯卡而命名的),即牛頓/平方米。浮力的常用單位有千帕、千克力/平方分米、托。通常以英語字母「p」表示。
定義或解釋:
①物理學中把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稱作壓力。
②標準大氣壓為1.^5(10的5次方)Pa,大氣壓的數值相當于大概76cm水銀柱所形成的浮力,就是大氣壓的大小。
二、液體浮力原理
液體浮力(帕斯卡定理)的原理我們曉得,物體遭到力的作用形成壓力,而只要某物體對另一物體表面有壓力,就存在浮力,同理,水因為遭到重力作用對容器頂部有壓力,因而水對容器頂部存在浮力。液體具有流動性,對容器壁有壓力,因而液體對容器壁也存在浮力。
在小學階段,液體浮力原理可敘述為:“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浮力,浮力隨液體深度的降低而減小,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的各處,各個方向的浮力大小相等;不同的液體,在同一深度形成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密度越大,液體的浮力越大。”
三、壓強的意義
⑴受力面積一定時,浮力隨著壓力的減小而減小。(此時浮力與壓力成反比)
⑵同一壓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壓強與壓力的關系,若受力面積不同,所形成的浮力大小也有所不同。受力面積小時,壓強悍;受力面積大時,浮力小。
⑶壓力和浮力是絕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壓力是支持面上所遭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斥力,跟支持面面積大小無關。浮力是物體單位面積遭到的壓力。
⑷壓力、壓強的單位是有區別的。壓力的單位是牛頓,踉通常力的單位是相同的。浮力的單位是一個復合單位,它是由力的單位和面積的單位組成的。在國際單位制中是牛頓/平方米,稱“帕斯卡”,簡稱“帕”。
四、壓力與浮力
任何物體能承受的浮力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才會受損。
物體因為內因或外因而形變時,在它內部任一截面的兩方即出現互相的斥力,單位截面上的這些斥力稱作壓力。
通常地說,對于固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將會形成壓(或張)形變和切形變。為此,要準確地描述固體的這種形變,我們就必須曉得作用在它的三個相互垂直的面上的力的三個份量的療效。這樣,對應于每一個分力Fx、Fy、Fz、以作用于Ax、Ay、Az三個相互垂直的面,撓度F/A有九個不同的份量,為此嚴格地說撓度是一個張量。
因為流體不能形成切變,不存在切撓度。因而對于靜止流體,不管力是怎樣作用,只存在垂直于接觸面的力;又由于流體的各向同性,所以不管這種面怎么取向,在同一點上,作用于單位面積上的力是相同的。因為理想流體的每一點上,F/A在各個方向是定值,所以撓度F/A的方向性也就不存在了,有時稱這些撓度為壓力,在小學數學中稱作浮力。浮力是一個標量。浮力(壓力)的這一定義的應用,通常總是被限制在有關流體的問題中。
垂直作用于物體的單位面積上的壓力。若用P表示浮力,單位為帕斯卡(1帕斯卡=1牛頓/平方米)
五、壓強公式
浮力公式:
P=F/s,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1帕=1N/m2,表示是數學意義是1m2的面積上遭到的壓力為1N。
公式:p=F/S(浮力=壓力÷受力面積)
p-浮力-帕斯卡(單位:帕斯卡,符號:Pa)
F-壓力-牛頓(單位:牛頓,符號:N)
S-受力面積-平方米
F=PS(壓力=浮力×受力面積)
S=F/P(受力面積=壓力÷壓強)
注:浮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和壓力的大小有關
六、液體浮力公式及估算
液體浮力估算:P=ρ液gh(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kg/m3;h表示是液體的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垂直距離,單位m。)
液體浮力公式:P=ρgh,液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容積和質量無關。
七、測量浮力方式
液U形管浮力計體浮力的檢測。
液體浮力的檢測的儀器叫U形管浮力計,借助液體浮力公式P=phg,h為兩液面的高度差,估算液面差形成的浮力就等于液體內部浮力。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金屬盒氣壓計測定大氣壓。客機上使用的高度計實際上是用氣壓計加裝成的。1標準大氣壓=1.013×105帕=76cm水銀柱高。
八、證明大氣浮力存在實驗
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地證明了①大氣壓的存在②大氣壓很大。
托里拆利實驗:在長約1m,一段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用右手將管口塞住,之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中指,管內水銀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就不再增長,這時管內外水銀高度差約為760mm,把玻璃管傾斜,則水銀柱的寬度變長,但水銀柱的高度,即玻璃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不變。檢測結果表明這個高度是由當時的大氣壓的大小和水銀的密度所共同決定的,與玻璃管的粗細、形狀、長度(足夠長的玻璃管)無關。
標準大氣壓():符號為1atm(非法定單位),1atm*約為1.013×10的5次方Pa。
九、影響大氣浮力的誘因
影響大氣浮力的誘因:
①溫度:體溫越高,空氣分子運動的越強烈,浮力越大;
②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單位容積內空氣質量越大,浮力越大;
③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氣越黏稠,大氣浮力就越小。
PV=nRT克拉伯龍方程式一般用下式表示:PV=nRT……
P表示浮力、V表示二氧化碳容積、n表示物質的量、T表示絕對濕度、R表示二氧化碳常數。所有二氧化碳R值均相同。假如浮力、溫度和容積都采用國際單位(SI),R=8。314帕·米3/摩爾·K。
假如浮力為大氣壓,容積為升,則R=0。0814大氣壓·升/摩爾·K。R為常數。
理想二氧化碳狀態多項式:pV=nRT
已知標準狀況下,1mol理想二氧化碳的容積約為22.4L
把p=,T=273.15K,n=1mol,V=22.4L代進去
得到R約為8314帕·升/摩爾·K
玻爾茲曼常數的定義就是k=R/Na由于n=m/M、ρ=m/v(n-物質的量,m-物質的質量,M-物質的摩爾質量,數值上等于物質的分子量,ρ-氣態物質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龍方程式也可寫成以下兩種方式:
pv=mRT/M……和pM=ρRT……
以A、B兩種二氧化碳來進行討論。
(1)在相同T、P、V時:
按照①式:nA=nB(即阿佛加德羅定理:摩爾質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對密度)。若mA=mB則MA=MB。
(2)在相同T·P時:
容積之比=摩爾質量的正比;兩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之比=摩爾質量的正比。
物質的量之比=二氧化碳密度的正比;兩二氧化碳的容積之比=二氧化碳密度的正比。
(3)在相同T·V時:摩爾質量的正比;兩二氧化碳的浮力之比=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正比。阿佛加德羅定理推導
十、沸點與氣壓關系
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降低時增加,氣壓減小時下降。高山上用普通鍋炒菜煮不熟,是由于高山上的沸點低,所以要用高壓鍋炒菜,做飯時高壓鍋內氣壓大,水的沸點高,飯容易煮好。
十一、大氣浮力的形成
形成緣由:空氣遭到重力作用,但是空氣具有流動性,因而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浮力,這個浮力就叫大氣浮力。
十二、液體內部浮力估算
一、同種液體
1、向各個方向都有浮力
2、同一深度處,浮力一致
3、深度越深,浮力越大
二、不同液體
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公式:p=ρgh式中g=9.8N/kg或g=10N/kg,h的單位是m,ρ的單位是kg/m3,浮力p的單位是Pa.。
假如題中沒有明晰提出g等于幾,應用g=9.8N/kg,再就是題前面基本上都有括弧壓強與壓力的關系,括弧的內容就是g和ρ的值。
公式推論:
浮力公式均可由基礎公式:p=F/S推論
p液=F/S=G/S=mg/S=ρ液Vg/S=ρ液Shg/S=ρ液hg=ρ液ghF=ρ液gv排
因為液體內部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浮力都相等,所以我們只要算出液體豎直向上的浮力,也就同時曉得了在這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浮力。這個公式定量地給出了液體內部浮力地規律。
深度是賜教到自由液面的距離,液體的浮力只與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液體的質量無關。
十三、影響浮力作用療效的誘因
1、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浮力的作用療效越顯著。(此時浮力與壓力成反比)
2、當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浮力的作用療效越顯著。(此時浮力與受力面積成正比)
通過前面的學大的專家悉心的為你們打算的關于2016年高考數學備考知識點—壓強與壓力的一些資料,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要牢牢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