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學習方法
一、課前認真預習
預習是在課前,獨立地閱讀教材,自己去獲取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前預習未講授的新課,首先把新課的內容都要仔細地閱讀一遍,通過閱讀,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重點和難點自然也就明確了。對于物理概念和規律等這些重點的內容,可以邊讀邊畫旁批,把重要的概念和規律都記錄在筆記本上,以便于以后的復習。
二、認真聽講
獲取知識的主渠道就是上課,老師講的每一堂課都是精華,真知灼見,老師的分析講解、思路推導,都是經過精心準備和反復推敲的,把老師的思路、邏輯搞清楚,比自己盲目摸索效果要好得多。
三、多做練習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種有效方法。練習包括課堂同步練習,課后練習也包括作業練習、單元練習、總復習題練習等。在練習時,首先要明確做題的目標,知道自己應掌握的是哪些知識,應解決哪些疑難問題等。做練習要有針對性,避免無效勞動。
四、觀察和思考
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物理現象是可以通過觀察到的,如物態變化現象、運動和力的現象、電流和電路等。通過觀察,對所學的知識有個初步了解,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思考,通過思考達到對事物規律、原理的理解。觀察時要仔細、認真。
五、理論聯系實際
注意觀察生活中和物理有關的現象,自己動手做一些小實驗。比如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可以拿一個凸透鏡,先觀察它的形狀,再透過它看物體,看看有什么變化。還可以拿一根彈簧,用手拉長一些,再松手看看有什么變化。這樣就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實驗來驗證物理規律。
相關例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
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吸收熱量后溫度一定升高
B. 物體溫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熱量
C. 物體溫度升高一定是對外做了功
D. 物體溫度不變時內能可能改變
答案:D
解析:A. 物體吸收熱量后溫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體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B. 物體溫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功;C. 物體溫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熱量;D. 晶體熔化過程溫度不變但內能增加。故選D。
二、填空題(每空2分)
1. 冬天對著手“哈氣”取暖是利用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內能;而“搓手”使手暖和是利用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內能.
答案:熱傳遞;做功。
解析:“哈氣”取暖是熱傳遞改變了物體的內能,“搓手”取暖是搓手時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故填熱傳遞;做功。
三、實驗探究題(共15分)
某同學在做“用電流表測電流”的實驗中,所測電流如下圖所示,請指出他在實驗中存在的問題:______。改正錯誤后重新進行測量時,兩電表指針位置對調后示數如圖所示:請根據圖示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電流表的讀數為______A;(2)電壓表的讀數為______V;(3)該電路中電流表的示數應為______A;(4)該同學在實驗中遇到的故障是______。答案:(1)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2)0.6;(3)0.4;(4)電壓表損壞或接觸不良。解析:電流表指針反偏說明正負接線柱接反了;電流表和電壓表指針位置對調后示數如圖所示:電流表的示數為0.6A;電壓表的示數為電源電壓3V;根據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相等可知電路中電流表的示數應為0.4A;該同學在實驗中遇到的故障是電壓表損壞或接觸不良。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學習方法》和相關例題的介紹,希望能幫助到你。
初中物理學習方法
一、學會并掌握科學的物理學習方法
物理學習不單純是記憶難度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應用。學好物理,一靠扎實的數學基礎;二靠嚴密的邏輯推理;三靠正確的分析思路。
二、學會聽課,勤學好問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做好筆記。遇到不懂的問題,不要藏在心里,及時問老師或同學。
三、重視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探究
概念和規律是物理學的基礎,因此在學習中一定要打好基礎,只有掌握好基礎,才能學好物理。
例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B. 物體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加劇 C. 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加 D. 溫度高的物體比溫度低的物體內能大
【分析】($1$)晶體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2$)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3$)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4$)內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溫度等有關.
【解答】A、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體熔化過程,雖然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故A錯誤;
B、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故B正確;
C、物體吸收熱量時,如果物體質量小或沒有發生熱傳遞,內能不一定增加.故C錯誤;
D、內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溫度等有關,只知道溫度關系,不能確定內能的大小.故D錯誤.
故選B.
初中物理學習方法
一、首先要改變觀念,初中物理比較形象,與生活聯系比較密切,文科學生要重視,要認真對待。
二、應做到“三抓”,即一抓基礎知識;二抓基本方法;三抓基本物理過程。
對初中物理基礎知識中,要特別注意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以及應用的條件。
三、應養成良好解題習慣。
初中學生往往感到電學知識內容抽象,解題時思路不清,概念不明,無的放矢。究其原因,就是頭腦中沒有真正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解題時只能生搬硬套公式。因此,加強概念和規律的教學,特別是要引導學生理解它們的物理意義,了解它們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四、學會學習,提高學習物理的效率。
1.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 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
3. 學會利用圖表數據和實驗結果進行推理分析。
初中物理常見問題
一、關于“光速”的問題: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而在其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慢。在中學階段可以認為光在任何物質中的傳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二、關于“相對論”的問題:在中學階段只要求記住幾個結論,不要求深入討論。如: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與物體的運動速度有關;在物體以接近光速運動時,時間間隔和空間間隔的變化情祝與物體運動的速度的平方成反比等。
三、關于“功的原理”的問題: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這個結論對一定條件下的機械有效,超過這一條件范圍則不適用。另外,還有一些機械原理如浮力、壓強等在中學階段要掌握的內容。
四、關于“牛頓管”的問題:管內空氣越抽越少,管內物體所受浮力將逐漸增大;當把管口密封后管內物體所受浮力不變。
以上就是關于初中物理的學習方法和常見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在學習過程中,多做題、多總結,相信你一定能學好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