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無法給出17年高考物理的全部例題,但可以為您提供部分試題及答案示例:
一、選擇題:
【題1】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體A以一定的速度v1向一靜止的物體B運動,而物體B原來是靜止的,當物體B獲得一個向右的初速度v2后,物體A恰好運動到B的右方,且速度變為零。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A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B. 物體B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C. 物體A的初速度v1大于物體B的初速度v2
D. 物體A和B最終具有相同的速度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ABCD.由于A、B間有相對運動,所以A對B有摩擦力作用,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物體B做勻加速運動,物體A做勻減速運動,由于A、B間有相對運動,所以最終二者具有相同的速度,選項AB錯誤;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可知,二者最終具有相同的速度,選項C錯誤;選項D正確。
【題2】一質量為m的物塊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沿水平面運動,經時間t物塊的速度為v,此時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恒力F對物塊做的功一定為1/2mv^2
B. 動摩擦因數μ可由Ft-μmg=mv求得
C. 動摩擦力對物塊做的功一定為-μmgv
D. 動摩擦力對物塊做的功一定為-μmg(v+v/t)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了功的計算。
AC.由于不知道物體的位移,所以無法求出恒力F對物塊做的功和動摩擦力對物塊做的功,選項AC錯誤;
B.由動能定理可知:$Ft - \mu mg\mathbf{\cdot}s = \frac{1}{2}mv^{2}$,由于不知道物體的位移s的大小和方向,所以無法求出動摩擦因數μ,選項B錯誤;
D.由動能定理可知:$Ft - \mu mg\mathbf{\cdot}(v + \frac{v}{t}) = \frac{1}{2}mv^{2}$,解得:$\mu = \frac{Ft}{mv + \frac{vt}{t}}$,選項D正確。
二、填空題:
【題3】一質量為$m$的小球從高為$H$處自由下落,當它與地面發生碰撞后反彈的最大高度為$h$,已知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不變,大小為$f$,則小球受到地面的平均阻力大小為______。
【答案】$\frac{mg(H - h)}{H + h}$。
【解析】小球從高為$H$處自由下落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mgH - fh = 0 - 0$;解得:$f = \frac{mg(H - h)}{H + h}$。
三、解答題:
【題4】一質量為$m$的小球從高為$H$處自由下落,當它與地面發生碰撞后反彈的最大高度為$h$,已知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不變。求:小球受到地面的平均阻力大小。若小球與地面碰撞過程中無能量損失,求小球下落的時間。若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不變,求小球反彈的高度。若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不變且大小為小球重力的$\frac{3}{5}$倍,求小球反彈的高度。若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不變且大小為小球重力的$\frac{3}{5}$倍時,小球反彈高度與下落高度的比值是多少?(g = 10m/s^{2})。
【答案】$(1)$根據動能定理求解;$(2)$根據自由落體運動規律求解;$(3)$根據動能定理求解;$(4)$根據動能定理求解比值。
【解析】$(1)$小球自由下落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mgH - fh = 0 - 0$;解得:$f = \frac{mg(H - h)}{H + h}$;$(2)$小球自由下落的高度為:$H
以下是一些物理高考例題及解答:
1. 質量為m的物體以初速度v0自地面豎直上拋,不計空氣阻力,取物體運動過程中重力加速度為g。在上升的過程中,關于重力對物體的沖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上升過程中重力的沖量方向向上
B. 下降過程中重力的沖量方向向下
C. 整個過程中重力的沖量方向向上
D. 整個過程中重力的沖量大小大于物體動量的變化
解答:物體豎直上拋時,速度逐漸減小,故上升過程中重力對物體的沖量方向向下;下降過程中速度增大,故下降過程中重力對物體的沖量方向向上;整個過程中重力對物體的沖量等于動量的變化量,故整個過程中重力的沖量方向向上,大小大于物體動量的變化。
2. 一質量為m的物體以初速度v0沿斜面勻減速下滑,斜面固定不動,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為N,摩擦力為f,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N可能大于mgB. f可能大于mgC. N可能小于mgD. f可能等于mg
解答:物體沿斜面勻減速下滑時,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三個力的作用。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物體所受的合力大小為mgcosθ(θ為斜面傾角),故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均小于mg。由于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和摩擦力均小于mg,故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均小于mg。
以上例題均涉及高中物理中的力學知識,解答時需要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進行求解。
注意:以上例題僅為參考,具體高考題目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思路相同。
2017年高考物理常見問題及例題如下:
一、力學部分
1. 摩擦力問題:滑動摩擦力與靜摩擦力的計算方法。
例:一個物體在斜面上保持靜止狀態,請分析該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
2. 平衡條件的應用:受力分析,畫出示力圖,然后根據平衡條件求解各力。
例:一個物體在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在豎直方向上升了一段距離,請分析這個過程中重力做功、拉力做功和合外力做功的情況。
3. 動量定理的應用:求沖量時一定要注意方向。
例:一個物體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速度運動,受到一個水平恒力的作用,經過時間t,速度變為原來的2倍,求該力沖量的大小。
二、電學部分
1. 電場強度和電勢的問題:理解電場強度和電勢的概念,知道電場強度只由電場本身決定,而電勢由電場和場點位置共同決定。
例:在電場中某點放入一個電荷量為5C的試探電荷,試探電荷受到的電場力為10N,則該點的電場強度為多少?把試探電荷從該點移開,電場強度是否變化?若換成電荷量為-5C的試探電荷,則該點的電場強度又是多少?
2. 電路中的功率問題:明確功率的計算公式P=I2R(串)或P=U2/R(并)或P=W/t(純電阻電路)。
例:一個額定功率為1W的燈泡,其電阻為25Ω,求通過燈泡的實際電流。
三、實驗部分
1. 實驗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會用圖像法處理實驗數據,并從中得出規律性的結論。
例:根據實驗數據畫出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
以上是部分高考物理常見問題和例題,希望能幫助到你。
注意:高考物理試題通常會結合實際生活案例,需要考生具備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平時的訓練中要注意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