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無法提供1991年的高考物理真題,但是可以提供一些當年的物理例題,供您參考:
例題1:
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以一定的速度v沖上光滑的斜面,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g,則物體在沿斜面向上的運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時間段是( )
A. 0到t秒內速度大小為v B. 0到t秒內速度大小為0 C. t秒到t+2秒內速度大小為v D. t秒到t+2秒內物體靜止
例題2:
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某時刻速度的大小為4m/s,1s后速度的大小變為10m/s,在這1s內該物體的( )
A.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或小于4m/s B. 位移可能大于或小于4m C. 平均速度可能大于或小于6m/s D. 平均加速度可能大于或小于6m/s
以上是部分高考物理例題,僅供參考。
關于高考物理的復習,建議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的基礎上,通過做題來加深理解和記憶。同時,也可以通過模擬題和真題的練習,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準確性。
1991年高考物理例題:
某物體從靜止開始以加速度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緊接著以大小為a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靜止,全過程所用的時間恰好為t,求該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
解析:
物體先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靜止,整個過程所用的時間恰好為t,則加速階段位移和減速階段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設最大速度為v,加速階段有:
v = at1
減速階段有:
v = at2
又因為:
x = 1/2at2
解得:
v = 2t/(t+1)
所以該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為v = 2t/(t+1)。
1991年高考物理常見問題如下:
1. 力學部分:
1.1 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1.2 如何理解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3 如何解釋物體在粗糙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1.4 如何解釋彈簧振子的振動規律?
2. 電學部分:
2.1 如何理解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的區別?
2.2 如何解釋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情況?
2.3 如何解釋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過程?
3. 光學和熱學部分:
3.1 如何解釋光的折射和反射現象?
3.2 如何解釋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3.3 如何解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微觀意義?
例題:
【題目】一物體在斜面上下滑,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斜面傾角為θ,物體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求物體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解答】物體在斜面上下滑時,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個力的作用。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mg\sin\theta - \mu mg\cos\theta = ma$
解得物體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a = g\sin\theta - \mu g\cos\theta$。
【題目】一彈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簡諧運動,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振幅為A,求振子的最大速度和最大位移。
【解答】彈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簡諧運動時,受到彈簧的彈力和回復力的作用。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 = kx = ma$,其中$x$為彈簧的形變量,$a$為振子的加速度。當振子位移最大時,加速度也最大。此時振子的速度為零。根據簡諧運動的特征,可知振子的最大位移為:$x = A/2$。代入數據可得,振子的最大速度為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