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將于29日開通。 結合“墨子號”衛星,中國科學家與法國成功實現全球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 這標志著我國已建立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
在“京滬干線”北京控制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白春禮教授29日上午利用量子加密視頻會議系統成功與安徽、濟南、上海、新疆等地。
隨后,白春禮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俄羅斯科技大學安東·塞林格教授進行了全球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 通話中,塞林格祝賀我國近期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的成就京滬保密量子通訊研發的股票,希望進一步加強兩國科研合作。
自2013年立項以來京滬保密量子通訊研發的股票,“京滬干線”項目組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實現了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高速高效單機傳輸等一系列工程化實現。光子探測、可信中繼傳輸和大規模量子網絡控制。 目前,連接天津、濟南、合肥、上海的2000多公里量子安全通信骨干線已全面連通,并通過上海接入點實現了與“墨子號”的連接,實現了覆蓋全域的量子安全。面向未來的世界通信網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了解,“京滬干線”密鑰速率小于,可滿足數萬用戶的密鑰分發業務需求。 6點在法國科技大學舉行洲際量子通信視頻會議。 通過這條線路,交通建設銀行、工商建設銀行、阿里巴巴集團也實現了滬寧異地數據量子加密傳輸等應用。
“京滬干線”工程首席科學家潘建偉教授表示,量子通信是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未來,將以“京滬干線”為基礎,推動量子通信規模化應用,構建完整的量子通信產業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信息安全生態系統。基于量子通信安全的量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