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2011深圳中考文綜考題第21題(2))如圖2,用“碰撞實驗器”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理,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份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
①實驗中,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率是不容易的。并且,可以通過僅檢測(填選項前的序號),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
A.小球開始釋放高度h
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得高度H
C.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速
②圖2中O點是小球拋出點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實驗時,先讓入射球m1多次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找到其平均落地點的位置P,檢測平填裝程OP,之后,把被碰小球m2靜放在軌道的水平部份,再將入射小球m1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與小球m2翻車,并多次重復。接出來要完成的必要步驟是(填選項的符號)
A.用天平檢測兩個小球的質量m1、m2
B.檢測小球m1開始釋放高度h
C.檢測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別找到m1、m2相撞后平均落地點的位置M、N
E.檢測平填裝程OM,ON
③若兩球相撞前后的動量守恒,其表達式可表示為(用②中檢測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彈性碰撞。這么還應滿足的表達式為(用②中檢測的量表示)。
④經測定,
,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到O點的距離如圖3所示。碰撞前、后m1-的動量分別為
與
,則
:
=:11;若碰撞結束時m2的動量為
,則
:
=11:。實驗結果說明,碰撞前、后總動量的比值
為。
⑤有朋友覺得在上述實驗中僅更換兩個小球的材質,其它條件不變,可以使被砸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速減小。請你用④中已知的數據,剖析估算出被砸小球m2平拋運動射速ON的最大值為cm
答案:①C②ADE或DEA或DAE③m1OM+m2ON=+m2ON2=m1O2④14,2.9,1~1.01⑤76.8
【解析】
小球碰前和碰后的速率都用平拋運動來測定,即
。而由知
,每次豎直高度相等,平拋時間相等,即
;則可得
,故只需測射速,因此選C;由表達式知:在OP已知時,需檢測m1、m2、OM和ON。故必要步驟為A、D、E。
若為彈性碰撞,則同時滿足動能不變
其他條件不變,使ON最大,則m1、m2發生彈性碰撞,則其動量和能量均
守恒,可得
,而
,
故
【品析】
該實驗是驗證性實驗,同時實驗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我們在做實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實驗所研究的過程是兩個不同質量的金屬球發生水平正碰,因而“水平”和“正碰”是操作中應盡量給以滿足的前提條件。
2.假如實驗中兩球球心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會給實驗帶來偏差。
3.應使入射小球的質量小于被碰小球的質量。
4.要調節好實驗裝置,使固定在桌邊的斜槽末端點的切線水平,且兩球相撞時處在同一高度,碰撞后的速率方向在同仍然線上。
5.每次入射小球從槽上相同位置由靜止滾下,可在斜槽上適當高度處固定一檔板,使小球靠著擋板,之后釋放小球。
6.每次靜止釋放入射小球的釋放點越高,兩球相撞時斥力就越大,動量守恒的偏差就越小。
【拓展】
一、如果碰撞過程為彈性碰撞,實驗數據又應當滿足哪些關系?
解析:
彈性碰撞為無機械能損失,滿足
二、如果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驗證動量守恒定理的推論表達式又應當是哪些?這兒我只給推論,過程可以你們自行討論。
驗證動量守恒定理的表達式:
驗證動量守恒定理的表達式:
驗證動量守恒定理的表達式:
三、其他裝置下的驗證動量守恒定理
1.如圖所示是拿來驗證動量守恒的實驗裝置。
彈性球1用細線懸掛于O點,O點正下方椅子的邊緣有一豎直立柱。實驗時,調節懸點,使彈性球1靜止時恰與立柱上的球2接觸且兩球等高。將球1拉到A點,并使之靜止,同時把球2置于立柱上。釋放球1動量定理實驗結論,當它擺到懸點正下方時與球2發生對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遠可擺到B點,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點。測出有關數據即可驗證1、2兩球碰撞時動量守恒。現已測出A點離水平桌面的距離為a,B點離水平桌面的距離為b,C點與椅子邊緣間的水平距離為c,再者還須要檢測的量是、和。按照檢測的數據,該實驗中動量守恒的表達式為。(忽視小球的大小)
解析:要驗證動量守恒必須曉得兩球碰撞前后的動量變化,依照彈性球1碰撞前后的高度a和b,由機械能守恒可以求出碰撞前后的速率,故只要再檢測彈性球1的質量m1,才能求出彈性球1的動量變化;按照平拋運動的規律只要測出立柱高h和桌面高H就可以求出彈性球2碰撞前后的速度變化,。故只要檢測彈性球1和2的質量m1、m2和立柱高h、桌面高H還能求出彈性球2的動量變化。
動量守恒的多項式為
2.氣墊滑軌是常用的一種實驗儀器,它是借助水泵使帶孔的滑軌與滑塊之間產生氣墊,使滑塊漂浮在滑軌上,滑塊在滑軌上的運動可視為沒有磨擦。我們可以用帶豎直擋板C和D的氣墊滑軌和滑塊A和B驗證動量守恒定理,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彈簧的寬度忽視不計)。
采用的實驗步驟如下:
a.用天平分別測出滑塊A、B的質量mA、mB;
b.調整氣墊滑軌,使滑軌處于水平;
c.在A和B間裝入一個被壓縮的輕彈簧,用電動卡銷鎖定,靜止放置在氣墊滑軌上;
d.用刻度尺測出A的上端至擋板C的距離L1;
e.按下電鈕放開卡銷,同時分別記錄滑塊A、B運動時間的計時器開始工作,當A、B滑塊分別碰撞擋板C、D時計時結束,記下A、B分別抵達C、D的運動時間t1和t2.
(1)實驗中還應檢測的化學量及其符號。(2)借助上述檢測的實驗數據,驗證動量守恒定理的表達式是,上式中算得的A、B兩滑塊的動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形成偏差的緣由有(起碼答出兩點)。
解析:A、B兩滑塊被壓縮的彈簧彈開后,在氣墊滑軌上運動時可視為勻速運動,因而只要測出A與C的距離L1、B與D的距離L2及A到C、B到D的時間t1和t2,測出兩滑塊的質量,就可以用
驗證動量是否守恒。
(1)實驗中還應檢測的化學量為B的右端至擋板D的距離,符號為L2.
(2)驗證動量守恒定理的表達式是
形成偏差的緣由:
①L1、L2、t1、t2、mA、mB的數據檢測偏差;
②沒有考慮彈簧推進滑塊的加速過程;
③滑塊并不是做標準的勻速直線運動,滑塊與滑軌間有少許磨擦力。
④氣墊滑軌不完全水平。
3.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驗證動量守恒定理”的實驗。
(1)先測出可視為質點的兩滑塊A、B的質量分別為m、M及滑塊與桌面間的動磨擦質數μ.
(2)用細線將滑塊A、B聯接,使A、B間的輕彈簧處于壓縮狀態,滑塊B正好靠近桌邊.
(3)割斷細線,測出滑塊B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x1,滑塊A沿水平桌面滑行距離為x2(未滑出桌面).
為驗證動量守恒定理,寫出還需檢測的化學量及表示它們的字母;假如動量守恒,須要滿足的關系式為.
解析:彈開后B做平拋運動,為求其彈開后的速率即平拋運動的初速率,必須檢測下落高度h.
h=gt12,x1=v1t1,所以
彈開后B做勻減速運動,由動能定律
由動量守恒定理Mv1-mv2=0,即
歡迎投稿
郵箱:(化學學習研究投稿首字母)
具體要求請看“物理學習研究”公眾號“交流合作”下的“關于我們”或者在公眾號直接回復投稿二字動量定理實驗結論,我們將具體要求直接回復給您!
初審:張春麗、石亞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