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耶魯學院研究人員在開發硅基量子計算機硬件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她們成功地在相距4毫米的兩個硅載流子量子比特間實現了信息交換,證明硅量子比特可以在相對較遠距離間進行通訊。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25日的《自然》雜志上。
本文引用地址:
量子計算機的估算能力遠超傳統計算機,這緣于其應用的量子比特可以同時處在多個狀態。要實現大規模量子估算,未來的量子計算機須要有成千上萬個可以相互通信的量子比特。目前微軟、IBM開發的原型量子計算機早已擁有了數十個、甚至近百個量子比特。而許多技術專家覺得,相較微軟、IBM靶機使用的超導量子比特,從長遠來看,基于硅的量子比特更有前途——其制導致本更低,保持量子態的時間也更長。但硅載流子量子比特由單電子組成,特別小,怎樣在多個量子比特之間布線是大規模量子計算機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
這次,耶魯學院院長杰森·佩塔率領研究團隊證明,硅載流子量子位在計算機芯片上相距較遠時也可以互相作用量子通訊距離,這為解決量子比特間的互連問題奠定了基礎。
為了實現硅載流子量子比特長距離通訊這一目標,研究團隊使用一個包含單個光子的窄小空腔作為“導線”,聯接兩個相距4毫米的量子比特。她們成功地調諧了兩個量子比特,同時將它們與光子耦合量子通訊距離,最終實現兩個量子比特間的相互通信。
4毫米看似很短,但換個角度,如將一個量子比特比做一所房屋,這一距離的通訊則意味著一所房屋在向750英里外的另一所房屋發送消息。
杰森·佩塔表示,在硅芯片上跨越4毫米傳輸信息的能力將賦于量子硬件更多新功能。從長遠來看,她們的研究有助于改善芯片上以及各個芯片間的量子位元通訊。
并未參與該研究的哈佛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士葉蓮娜·武科維奇評論強調,證明量子比特之間的遠程互相作用對于量子技術,如模塊化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路的進一步發展至關重要,杰森·佩塔團隊的研究成果令人激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