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擦力高一數學試講稿
作為一名老師,一般會被要求編撰試講稿,利用試講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如何寫好試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磨擦力高一數學試講稿,希望還能幫助到你們。
1、說教材
是司南版選修1第四章"互相作用”第3節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章述說力的基本知識,它是整個中學數學的墊基石,所以本章知識教學的優劣關系到中學數學教學的勝敗,因而本章的教學尤其重要。本節內容有:1、滑動磨擦力;2、靜磨擦力;3、摩擦力的調控。置于學習了彈力以后,增加了學習的難度,但是磨擦力是常見的三種力之一,學好本節內容,有利于中學生下邊對物體受力剖析的學習。據悉,磨擦力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而學習它有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有如下特征:1、本節的知識與中學的相關知識相銜接,增加了初小學的臺階;2、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直接使中學生參與到探究知識的過程,體驗學數學的.樂趣;3,先研究比較形象的滑動磨擦力,后研究較具象的靜磨擦力,符合中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過程。為提升全體中學生的科學素養,從“三維目標”培養中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1、知道靜磨擦力和滑動磨擦力的形成條件,會判定它們的方向。
2、通過實驗探究滑動磨擦力的大小與哪些有關會應用公式f=Nμ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實驗探究靜磨擦力的大小。
3、知道減小和降低磨擦的方式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⑵過程與方式:培養中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剖析能力。
⑶情感心態與價值觀:向中學生滲透捉住主要誘因忽視次要誘因的辨證思想。
倘若能抓牢磨擦力的形成條件,因而判定磨擦力的類型和方向,也就掌握了本節課的要領。所以在本節的教學中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
1、滑動磨擦力的形成條件及規律,會應用公式f=μN解決實際問題。
2、靜磨擦力的形成條件及規律,正確理解哪些是最大靜磨擦力。
高二中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她們易接受相對形象的滑動磨擦力,而對相對具象的靜磨擦力方向的判斷,普遍倍感有些困難,因而對靜磨擦力方向的判斷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難點的突破注重介紹“假設法”即假定接觸面光滑,則互相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這么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就不難判定了。
(2)教學難點:靜磨擦力方向的確定。
2、說教法
化學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式。讓中學生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通過探究實驗使中學生感遭到滑動磨擦力青河磨擦力的存在,并引導中學生剖析其規律和區別,使中學生體驗發覺知識的樂趣;另外做演示實驗運用控制變量法,引導中學生發覺f=μN的規律并理解其數學內涵,使中學生全面理解教材。因而,這節課可采用綜合運用直觀演示、講授、探究、討論并結合多媒體手段等多種方式的教學技巧。教學中,加大師生間的單向活動,啟發引導中學生積極思維。
3、說學法
中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更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對中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高中學過的磨擦力的知識為基礎,引導中學生將正壓力與上節課彈力的知識相聯系,在實驗中總結出磨擦力的規律。巧用提問,評價激活中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氛圍,讓中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后讓中學生自由發言,列舉生活中一些有關磨擦力的事例摩擦力教案高中物理,做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4、教學過程
從以上剖析,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化學問題的方式為基礎,把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這部份教學大概須要3分鐘。)
(多媒體)看一則消息(日常生活中人踩菠蘿皮摔倒的反例)和兩個圖片(有關工業上傳輸帶和氣墊船、磁懸浮火車)提出問題:看了一則消息和兩個錄像它們告訴了我們什么數學知識?——學生討論自由回答,再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身邊朋友們能不能列舉一些有關磨擦的事例?學生自由回答課堂的氛圍活躍。比如可以讓中學生把手掌平放書房上,不斷加強壓力并向后拉摩擦力教案高中物理,因而體會不同類型磨擦力的存在,啟發中學生體驗思索不同磨擦力的區別和形成條件,讓中學生的思維步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程序如下(這部份教學大概須要30分鐘)
(1)滑動磨擦力:
實驗探究→導入新課→控制變量→相關運用。實驗探究,得到哪些是滑動磨擦力及其形成條件→實驗剖析,得到滑動磨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辨析物體的運動方向和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區別→設計控制變量的實驗,探究得到滑動磨擦定理→課本例題。
(2)靜磨擦力:
實驗演示→得到哪些是靜磨擦力及其形成條件→實驗剖析→得到磨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著重介紹“假設法”(即假定接觸面光滑,則互相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這么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也就不難判定了)→由受力平衡狀態確定靜磨擦力的大小具有被動性。實驗探究→最大靜磨擦力與正壓力之間的關系→強調正壓力就是上節課的彈力,并且垂直接觸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3)、鞏固與練習
為使中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定性,并使知識順利遷移,在本節課上安排5~10分鐘的時間進行鞏固和練習。具體做法是:先留2分鐘時間讓中學生回顧一下課本和黑板上的知識內容,接著做這兩個練習:練習1、2、3題。之后評講。
(4)、布置作業
練習第3、4題。并預習下節教材。
(5)板書板畫
板書、板圖的直觀性、全面性和系統性較強,在黑板上保留的時間較長,對中學生視覺的剌激作用顯著。教學上將整塊黑板一分為二,一半縮寫概念、規律,一半留作剖析畫圖。以上是對本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摩擦力高一數學試講稿】相關文章:
1.磨擦力試講稿
2.化學選修1《摩擦力》教學設計(通用5篇)
3.《杠桿》-小學數學-試講稿
4.初三英文試講稿
5.初三英文試講稿
6.初三數學教學講義
7.奇妙的化學現象試講稿
8.人教版高中數學重力試講稿
9.初三數學期終化學測試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