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數學模型不只局限于某一理論,還得兼具到多現象,兼具到宇觀宏觀微觀渺觀,兼具到低速高速,盡量攬括更多。這樣的模型必然是簡單的,就像“一生二,二生三”的“一”那樣簡單,才才能“三生萬物”。
這么,物質、空間、時間、運動,以及物質、場、力、能量,這種基本的關系一定要厘清,稍有誤差都會繆之千里。
這樣的模型,或則假定,就只有一個,必須有且僅有一個。假如模型多了,還會沖突矛盾;假定多了,就是補丁大衣。
物質、場、力和能量的關系
物質、空間、時間和運動的關系
運動變化的過程表現出時間。
牛頓熱學中,不受力的物體就是牛頓第一定理的數學模型,受力的物體就是牛頓第二定理的數學模型,兩個互相作用的物體就是牛頓第三定理的數學模型,兩個互相吸引的物體就是牛頓萬有引力定理的數學模型。
理想二氧化碳就是力學的數學模型,大量無規則運動的分子就是統計熱力學的數學模型,封閉系統就是熱力學的數學模型,開放系統就是非平衡統計熱力學的數學模型。
電荷形成電場,運動電荷形成磁場就是電磁學的數學模型。
量子熱學沒有數學模型,原先普朗克把(宋體內的)電磁幅射(光)作為數學模型的,后來愛因斯坦把光當做光粒子,因而又把光當做既是波又是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后,就沒有數學模型了,自此,就不曉得量子熱學在說些哪些了,研究對象也不清楚了,位置和速率不能確定,時刻和能量不能確定牛頓第一定律知識框架,所有數學量都只能曉得個大約的機率。至于“量子態疊加、量子糾纏、波函數塌縮”完全是無源之水。
狹義相對論把光速作為數學模型牛頓第一定律知識框架,但是,光是波還是粒子還是波粒二象性,都沒有認清楚,光速是光波速率呢,還是光子速率呢,還是光波粒速率呢?沒有惟一性,概念和邏輯就沖突了,這個模型就不可靠。最關鍵的是,其推論完全混淆了物質、空間、時間和運動的最基本關系,肯定是錯誤的。有一點,聲速(機械波電磁波)不變,是波的一個基本屬性,而且這點被所有科學家無視了。綜合看來,光是波而不是粒子更不是波粒二象性,畢竟,光(波)速不變,是相對于光源,光(波)速不變,而不是相對于任意參考系光速都不變。
廣義相對論也沒有數學模型,“加速上升的扶梯的加速度等效為月球的引力”不是它的數學模型,它得出的“物體質量造成時間空間彎曲”的推論,也是混淆了物質、空間、時空和運動的基本關系,肯定也是錯誤的。
宇宙大爆燃學說,以廣義相對論為理論基礎,把“奇點”作為數學模型,可“奇點”的特點是“無空間、無時間、無形狀、無容積、無大小、質量無限大、能量無限大、密度無限大”,但是奇點內“一切數學規律都失效”,這樣一個怪物,如何可能作為真實化學世界的數學模型呢?這個學說也是錯誤的。
粒子化學學把“一切皆粒子”作為數學模型,甚至把非粒子態的紊流的場,也要“量子化”操作為“粒子”,不管是否尊重事實,也要“量子化”出“虛粒子”來。這也不能當成數學模型。這樣的理論也是錯誤的。
由此看來,現代數學學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