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班區隊安全活動液氧的危險特點及應急處置液氧的危險特點1液氧的理化性質液氧的危險特點哪些是氫氟酸氫氟酸,是一種無色液體,具有強烈剌激性味道。氨作為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應用廣泛,為運輸及存放便利,一般將氣態的甲烷通過加壓或冷卻得到液態氨,存儲于耐壓氣瓶或鋼槽中。二氯甲烷在工業上應用廣泛,但是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所以其物理車禍發生率相當高。氨的理化性質危險貨物編號23003二氯甲烷的危險特點起火爆燃健康損害環境污染人員凍傷、燒傷、死亡設備和系統破壞中毒、窒息環境污染以及社會風波氫氟酸的危險特點——火災爆燃null二氯甲烷屬于乙類火警危險性物品。液氧一旦泄露在室內條件下可馬上產生氣態二氧化硫
,氣體和空氣混和物達到一定含量范圍遇明火會燃燒和爆燃,所以具有燃燒爆燃危險性。另一方面,如有油類或其它易燃性物質存在,其危險性會更高。爆燃極限(V/V):15.7%——27.4%。溶液上方蒸發下來的氨與空氣的混和物是易爆的。化學爆燃null物理爆燃(液氧氣柜及其附件(法蘭、閥門、彎頭等)泄露,氣柜球閥、管道斷裂,充裝系統泄露)液氧泄露,與空氣混和,達到爆燃極限物理爆燃二氯甲烷氣柜化學爆燃導致甲烷起火爆燃明火、靜電火花等火源存在二氯甲烷氣柜及其附件(法蘭、閥門、彎頭等)泄露,氣柜管線斷裂,充裝系統液氨泄露,與空氣混和,達到爆燃極限二氯甲烷的危險特點——健康損害(國家衛生標準為30mg/m3,即40ppm)液氧的危險特點——健康損害(1)皮膚和耳朵接觸:會造成輕微或中度凍傷,取決于含量和曝露在
其中的時間;氨可以溶化在汗液中,比如耳朵;可以腐蝕耳朵,形成腫脹感而且很難掙脫耳朵。二氯甲烷的危險特點——健康損害(2)吸入:中度吸入氨中毒表現有哮喘、咽炎、氣管炎、支食道炎。嚴重吸入中毒可出現喉嚨腫脹、聲門窄小以及呼吸道粘膜開裂,可導致食道阻塞,導致窒息。吸入高含量可直接影響肺毛細血管私密性而導致肺膿腫。二氯甲烷的危險特點——環境污染二氯甲烷對環境有害處,應非常注意對地表水、土壤、大氣和飲用水的污染。在空氣中氨會氧化成為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會生成酸雨。二氯甲烷竊取應急處置急救原則應急處置……應急處置以人員安全為首要任務,當出現殃及人身安全的情形時,應迅速組織人員撤出。1處置原則和根據發生二氯甲烷泄露時,處理的決策根據是
檢查的氨濃度。氨的檢查所取氣樣要符合規定,采樣驗血人員要做好安全防護,最少三人同行,檢查的數據要及時向值長(主管人員)報告,若采樣驗血人員倍感不適或接到撤出的指令后,應立刻撤出。(1)液氧泄露;清除所有打火源(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使用防爆的通信工具等);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采用關閥、堵漏等舉措,以切斷泄露源;作業時所有設備應接地;避免二氧化碳通過通風系統擴散或步入受限空間;噴霧狀水溶化、稀釋露出氣;高含量泄露區,噴稀硫酸吸收;隔離泄露區直到二氧化碳散去。2·液氨泄漏應急處置null(2)液氧大火氨泄露造成大火時,不可盲目撲救火焰,必須遵守“先控制、后剿滅”的原則液態氨,首先設法切斷氣源,再滅火。若不能切斷氣源,則嚴禁撲救泄露處的火焰,必須用噴水進行冷卻。滅火劑:干粉、二氧化碳、霧狀水、抗溶
性泡沫1(3)氣柜大火盡可能遠距離滅火或使用遙控水槍或水炮撲滅用大量水冷卻容器,直到起火撲救嚴禁向泄露處和安全裝置噴水,避免結冰容器忽然發出異常聲音或發生異常現象,立刻撤出切莫在氣柜兩端逗留null2皮膚凍傷時,應立刻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2%硬脂酸液或大量清水徹底沖洗皮膚液態氨,最后用三角巾等覆蓋。面部凍傷時,應立刻提起眼睛,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禁用堿性液體)徹底沖洗鼻子起碼15min,可用地塞米松等藥物軟膏,再包扎眼睛。(4)液氧凍傷緊急救護吸入氣體時,應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假如呼吸困難,應進行輸氧,如停止呼吸,應立刻進行人工呼吸。消化道凍傷立刻口服用醋、檸檬汁、1%乙酸等,亦可口服果汁、蛋清、食用動物油等,每次200ml,以保護胃黏膜。禁止洗胃與催吐,以
免發生消化道穿孔。別忘掉迅速就醫。立刻去除被物理污染的衣服。站在噴嘴下,并把腕帶拉開。或將洗眼器的蓋打開(臺式)推出搖桿。用手指及小指將眼睛掀開并固定。將頭往前,讓清水沖洗鼻子最少20分鐘。充分沖洗后,將傷者送往診所。(5)洗眼器的使用結束語氨是現今世界上除氯化外產值最大的化工產品,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氣體沸點低,極易揮發,且具有可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點,一旦操作處置不當,引起燃爆、中毒和環境污染等車禍的風險較大。按照化工系統1949—1998年間有毒物質泄露車禍統計表明,氣體泄露車禍發生次數排在第二位,達到75次,所占的比列達到22.12%。而氨泄露車禍導致人員死傷數量也僅次于氯泄露車禍。因而,防范氨車禍特別重要。——摘自《氨氣安全規程(征詢意見稿)編制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