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日報消息中國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2030年我國量子通訊產業將達千億
□本報記者沈佑榮
伴隨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A股市場迎來量子通訊概念的激增熱情。
黃河日報記者調查發覺,量子衛星發生升空前后,陸續有超過60家公司投資者頻頻問及是否涉及量子通訊。綜合多家券商歸納的量子通訊概念股,黃河日報核實發覺,截止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共有23家公司涉量子通訊,總估值高達4601.96萬元。其中,鄂股華工科技、光迅科技、凱樂科技涉及該領域。
黃河日報記者查詢發覺,上述23家公司中,量子通訊多處于研制、合作等中級階段,少有公司進行量產,如上海建工、華工科技、皖能電力等,但也有如新海宜等公司在逐漸發力。
公開信息顯示,未來三至六年,我國量子通訊產業規模預計達300萬元,到2030年將會達到千億。民生期貨研究院研究員李敏(化名)向黃河日報記者稱,量子通訊的“絕對安全”,注定會是陽光產業。隨著量子通訊產業化的施行,預計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參與搶食這一千億產業。
23家公司進軍量子通訊
深受稱道的“墨子號”發射升空后,推動A股量子通訊概念股大熱。黃河日報核實發覺,不完全統計,共有23家公司進軍量子通訊領域。
黃河日報記者查詢發覺,在“墨子號”發射前,A股市場上量子通訊概念股早已火爆,不少投資者向所投資的公司求證。
8月1日京滬保密量子通訊研發的股票,科華恒盛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量子通訊現階段還不成熟,公司暫不會大規模投入該領域,待該領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再來評判和評估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推動程度。而衛士通在全景網互動平臺上亦表示,公司目前未介入量子通訊。
鄂股方面,市場也對華工科技、光迅科技的量子通訊概念報以高度熱情。7月28日,面對不斷求證的投資者,華工科技方面稱,將量子通訊技術作為其戰略發展的儲備項目。8月15日,光迅科技稱公司在量子通訊領域仍然在積極布署中,也與部份企業展開了項目合作。
其實,也有些公司竭力拒絕被量子通訊。如三維通訊稱公司沒有舉辦量子通訊的研制,沒有相關產品。8月26日,百利電氣期貨部人士亦向黃河日報記者否認,公司及控注資公司均未涉及量子通訊。
黃河日報記者梳理核實發下,目前,A股共有23家公司進軍量子通訊,具體為神州信息、新海宜、福晶科技、三力士、科華恒盛、華工科技、凱樂科技、光迅科技、華夏幸福、亨通光電、四創電子、永鼎股份、天海防務、綜藝股份、寧波建工、航天電子、銀輪股份、中信巴薩、皖能電力、浙江東方、藍盾股份、中天科技、寶勝股份。
假如以8月26日午盤價估算,這23家公司估值高達4601.96萬元。
多公司量子通訊業務占比小
黃河日報記者調查發覺,截止目前,不僅新海宜、凱樂科技、綜藝股份等公司有量子通訊產品外,多家處于研制、布局階段,量子通訊業務占比特別小。
新海宜8月27日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主營業收入13.02萬元,環比下降72.24%,其中,專網通訊業務實現產值9.49萬元,占比72.89%,環比下降178.47%。8月26日,新海宜期貨部人士向黃河日報記者表示,子公司上海新海宜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智能通信網路數據處理器實現量子保密通訊。
凱樂科技則在去年5月就推出募資17.5萬元京滬保密量子通訊研發的股票,聯合上海中創為量子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共同舉辦量子通訊數據鏈產品的技術研制。隨即,公司又公告稱籌建上海凱樂應用技術研究院,加速量子通訊技術數據鏈產業化,預計月底推出量子加密靶機。
黃河日報記者梳理發覺,目前,處于研究建設的主要三力士、神州信息等,具體為三力士參建山東省量通網路。神州信息中標“京滬干線”量子通訊工程建設項目;興業巴薩的合營公司參與南京量子師范網建設;藍盾股份與華北師范學院合作完善量子實驗室,探求布局量子密碼技術。
進行合作、參股的公司主要有湖南東方、華夏幸福等,如四川東方注資交大國盾和神州量子,華夏幸福與廣東問天量子合作量子通訊,英威騰與國盾量子合作,銀輪股份持股交大國盾,上海建工持股中經云。皖能電力則是第一大股東皖能集團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學院和揚州潤豐集團,合資創立廣東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進行廣東的量子通訊建設。
據悉,部份公司則是步入量子通訊的基礎元件領域。
綜藝股份半年報稱,子公司綜藝超導生產的超導混頻器在國外同行業中獨占鰲頭,在通訊領域已步入規模商業應用和產業化階段。公司積極推進超導混頻系統的大型化、輕量化、低幀率化、快速制熱等功能升級改進試驗。而華工科技、福晶科技、中天科技、光迅科技則屬于量子通訊元件、激光器及光纜等方面的研制建設。
綜上所述,目前量子通訊業務多是在上述23家公司的控注資公司、合作公司中展開,大多并未成為公司的主要業務,對公司的凈利貢獻十分小,甚至未步入財務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