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學情剖析》這是優秀的教學設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教材剖析】
這節課是新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四章第三節《平面鏡成像》。第四章主要介紹光現象的基本知識,本節課主要是讓中學生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性,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這節課在《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是數學光學常識中重要的部份。
【學生剖析】
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常使用穿衣鏡平面鏡成像教學目標,對平面鏡成像有相當多的認識,但無法科學、系統地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的特性。上面中學生早已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對光已具有一定的觀察實驗的能力,因而她們通過觀察成像的實驗平面鏡成像教學目標,就可以概括物與像的大小、位置關系,同時培養中學生潛心動手、善于發覺的能力,在實驗中展現“從生活邁向化學,從數學邁向社會”的學科魅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探究實驗,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性、虛像與虛像的區別
(2)理解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2、過程與技巧
(1)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習對實驗過程信息的記錄、分析和歸納
(2)能靈活把握科學的實驗探究方式(如:等效取代法)
3、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1)培養中學生勤動手,擅于發覺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驗探究習慣
(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教學重點】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剖析歸納平面鏡成像的特征
【教學難點】虛像概念的構建過程
【教法】激趣、設問、引思、點撥、拓展
【學法】質疑、討論、探究、辨析、交流
【實驗內容設計】
1、實驗器材:平面鏡,透明薄玻璃板、支架、兩支模擬燃起的蠟燭小火炬、白紙、刻度尺、三角板;
2、固定矗立好薄玻璃板在白紙里面,三角板檢測玻璃板與白紙是否垂直;
3、放置兩支小火炬在玻璃板外側,前后聯通玻璃板前面的小火炬使之與上面小火炬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4、通過多次改變物的位置,觀察物與像的大小,檢測它們到鏡面的距離關系
【實驗方式設計】
本節課采用班主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在課堂45分鐘時間內,老師悉心設計課堂,適時引導,盡量安排中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讓中學生在親身實驗中觀察、體驗,獲得最直接的生動的實驗事實資料,發覺平面鏡成像的本質。其中借助了討論法、分析法、實驗法等教學方式,努力培養中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另外,把平面鏡成像的學習與生活應用緊密結合上去,讓中學生展現到化學的科學、社會價值,真切體會數學知識的魅力和活力。
《平面鏡成像》學情剖析這篇文章共2910字。
相關文章
《三年英語下冊《4詩詞三首》生字拼音擴詞》:1、三年英語下冊《4詩詞三首》生字拼音擴詞我會寫寒hán(寒冷、寒冷、寒來暑往)徑jìng(徑直、途徑、大相徑庭)斜xié(斜線、斜坡、目不遠視)霜shuāng(霜凍、風霜、霜期)贈zèng(贈言、贈送、
《《傅雷家書》知識要點》:1、《傅雷家書》知識要點簡介:《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妻獻給母親的書信集,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歷時7000多字。字里行間,飽含了母親對女兒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