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詩與星空(ID:)
知名的諾貝爾化學學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費恩曼以前說過,我想我可以有掌握地說,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熱學。
所以,才能讀懂國盾量子招股書的,應當也不算多。
慶幸筆者讀過多本關于量子熱學的科普讀物,有一點點了解。
中科大潘建偉院士是目前量子熱學尤其是量子通訊領域的頂尖大師,并成功的將相應技術實現了商業化轉換,應用在加密通信方面。
1935年,愛因斯坦、博士后羅森、研究員波多爾斯基合作完成了知名的論文《物理實在的量子熱學描述能夠被覺得是完備的?》,提出了EPR(兩人名子首字母)佯謬的思想實驗,覺得量子熱學理論是不完備的。薛定諤(薛定諤的貓比薛定諤可能更有名)研究后覺得,EPR思想實驗里,兩個暫時耦合的粒子,不再耦合以后彼此之間仍然維持的關聯。這些現象,稱作量子糾纏。
從1972年否認了量子糾纏存在開始,科學家們就在不斷試驗量子糾纏的最大距離。
2017年6月16日,潘建偉院士主導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兩個量子糾纏光子被分發到相距超過1200公里的距離后,仍可繼續保持其量子糾纏的狀態。
量子糾纏似乎可以實現遠程的“超光速”互動,但由于不傳播信息,所以并不違反光速不可趕超的基本原理。借助量子的不可分割、不可復制、測不準等化學特點,進行遠程安全分發秘鑰,因而實現不可破解的加密通訊。
國盾量子,正是在潘建偉院士的率領下,從事該項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可以說,國盾量子的招股書,是筆者見過的技術濃度最高的招股書。
一、技術濃度
公司的核心技術來自潘建偉團隊,潘建偉院士本人持股11%左右。但不參與任何經營管理,考慮到潘院士學術繁忙,這是個很不錯的形式。不過,公司在招股書上有一句話意味深長:公司的核心技術研制與中科大、潘建偉沒有關系。
考慮到量子熱學敘述十分復雜,才能懂的人也甚少,不如直接列舉潘院士的榮譽,客觀起見,我們只列舉一下近些年來獲得的美國榮譽。
2017年12月19日中國國盾量子通訊,潘建偉入圍《自然》2017十大科學人物、獲稱“量子之父”。
2018年4月,獲《時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榮譽。
2019年1月31日,日本科學推動會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學院潘建偉院士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嘉獎該團隊通過實現千公里級星地單向量子糾纏分發推進大尺度量子通訊實驗研究作出的貢獻。
二、公司業績
實事求是的講,量子通訊仍未全面商業化。國盾量子的上市十分倉促,但也透漏出科創板的定位和決心:只要是真正的科技創新,國家導向的資本市場是歡迎和支持的。
招股書顯示中國國盾量子通訊,2019年1-9月,公司訂單金額為2,796.93億元,實現營業收入為2,959.59億元(數據早已容誠會計師事務所審讀),較上年同期訂單金額5,615.06億元、實現的營業收入4,778.90億元,下降比列分別為50.19%、38.07%。截止2019年9月底,公司在手未完成訂單為1,252.31億元,金額較少,公司2019年度經營業績可能下降甚至巨虧。為此,公司2019年度經營業績存在下降風險。
公司核心業務主要依托于量子保密通訊網路建設,以及政務、金融、電力、國防等行業應用。報告期內,發行人的業務及經營業績對國家及地方政府推進的骨干網、城域網等量子保密通訊網路建設項目存在重大依賴。
三、募資用途
據招股書,公司擬募集資金3個億,主要用于網路設備建設和研制中心建設。